殷 月,鄧雨芳,張紅梅,李 豪,王梅杰
(1.河南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 河南開封475000;2.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我國結直腸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目前腸造口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方法,腸造口患者出院時既需要掌握造口相關護理知識,又需要克服自卑、焦慮等負性情緒,患者出院準備度水平較低[2-3]。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工具,可提高患者的出院準備度。目前,思維導圖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企業(yè)管理等各領域,而其用于住院患者的出院準備度評估較少。本研究采用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對腸造口患者進行干預,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胃腸外科收治的68例腸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首次行結直腸造口術,術后病情穩(wěn)定,無并發(fā)癥;②年齡18~70歲;③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存在精神疾病或理解、認知功能障礙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52.50±7.97)歲;受教育程度:小學15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6例;醫(yī)療支付方式:自費2例,職工醫(yī)保15例,居民醫(yī)保17例;造口部位:直腸26例,結腸8例。觀察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53.41±8.6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13例,初中14例,高中及以上7例;醫(yī)療支付方式:自費3例,職工醫(yī)保15例,居民醫(yī)保16例;造口部位:直腸23例,結腸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責任護士按胃腸外科護理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入院指導、術前準備及心理護理、術后注意事項、造口袋選擇與使用、常見并發(fā)癥預防與處理、出院指導及居家護理要點。
1.2.2 觀察組 采用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①思維導圖的制作:腸造口健康教育思維導圖是在本院造口師、科室主任、護士長和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由研究者根據腸造口患者護理常規(guī)結合文獻檢索并借助MindMaster軟件制作完成。思維導圖由“腸造口健康教育”這一中心詞發(fā)散出二級分支,包括入院,術前、術后、出院,后進一步向下繼續(xù)發(fā)散三、四級分支,最后依次連接各級分支(見圖1)。②統(tǒng)一培訓并實施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由本科室護理研究生擔任研究組長,與5名具備5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組成干預小組。研究組長對5名護士進行為期2周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結直腸癌醫(yī)學知識、腸造口術后常規(guī)護理要點、思維導圖的背景和使用方法、思維導圖各部分分支的含義及講解技巧,2學時/次,共4次,現場情景模擬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本研究。干預護士分別于患者入院時、術前1 d、術后當天、術后第3 天、術后第4 天、術后第5 天及出院當天持思維導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每次30 min,講解的同時進行實物演練,過程中多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其接受程度,對其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解答,直至患者及家屬完全掌握后方可把提前打印的思維導圖發(fā)放到患者手中,便于其隨時參考學習。
圖1 腸造口健康教育思維導圖
1.3 觀察指標 ①滿意度調查表: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由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條目構成。②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包括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共43個條目構成,總分1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內容效度為1.0。③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包括個人狀態(tài)、適應能力和預期性支持等3個維度12個條目構成,采用0~10評分法,總分1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出院準備度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內容效度指數為0.88。④出院指導量表(QDTS):包括出院前需要的內容、實際獲得的內容、指導技巧及效果3個維度,共24個條目構成,采用0~10計分法,總分18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出院指導質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 0.924,內容效度指數為 0.98。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ESCA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ESCA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RHD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RHD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QDTS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QDTS評分比較(分,)
3.1 提高了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護理滿意度 自我護理能力是滿足個體自我護理需求的一種獲得性能力。本研究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對患者進行有效干預,觀察組患者 ESCA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張建紅等[4]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對象多為中老年患者,其記憶力與理解力下降,而采取思維導圖結合研究人員通俗易懂的講解與指導,從入院、術前、術后、出院4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相比,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提高了患者對造口護理相關知識的理解、增強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與張茜等[5]研究一致。由于本研究僅在患者住院期間進行護理干預,干預時間有限,患者術后生理和心理方面不能很快適應排便方式的改變,負性情緒難以在短時間內緩解,無法使所有觀察組患者均達到滿意水平,提示今后研究者應延長干預時間、關注患者遠期心理健康狀態(tài),從而全面改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3.2 提高了腸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及出院指導質量 出院準備度是醫(yī)護人員判斷患者是否具備出院能力的一種綜合評估手段。本研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對腸造口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及需求提出相應的護理策略,提高了觀察組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和出院指導質量(P<0.05)。思維導圖的干預內容包括醫(yī)院環(huán)境、結直腸癌與腸造口相關知識、術前與術后注意事項、腸造口產品的選擇和護理方法、常見的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居家護理、健康咨詢與定期隨訪等模塊,基本涵蓋了入院、住院期間和出院的護理要點。此外,研究人員采取一對一的干預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逐條講解思維導圖內容,確保患者熟練掌握造口袋選擇、更換和清潔的具體方法;之后,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相關技能培訓與演練,講解造口袋更換注意事項的同時示范造口袋的更換步驟;最后,讓患者進行現場實踐操作,確?;颊哒莆找?guī)范的操作技能。該干預方式從整體上提高了患者的適應能力,使患者對造口的自我護理充滿信心,不再過度依賴醫(yī)護人員,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即將出院帶來的無助、恐懼感,提高了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和出院指導質量。
采用基于思維導圖的干預方式對腸造口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干預,可從整體上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出院指導質量、出院準備度及護理滿意度,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了參考。但由于時間有限,本研究樣本量有待進一步擴大,不斷完善干預方案,以期創(chuàng)造更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