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軍義,黃長安,王 亮,張泓森,袁靈恩,白朝陽
(淮陽楚氏骨科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72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常見的一種由軸向暴力導致患者機體脊椎前、中柱受累的脊椎損傷,其可導致患者神經(jīng)功能一定程度的損失及脊柱后凸畸形,致殘率極高,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1]。目前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措施是手術,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盡快解除患者破碎骨片對脊柱和神經(jīng)組織的壓迫,恢復脊椎的正常生理功能。后路椎體間融合術(PLIF)由于具備充分減壓、恢復脊椎序列情況較好的優(yōu)點,成為了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術首選,但傳統(tǒng)PLIF對患者腰椎后側結構破壞較大,患者易殘留嚴重下腰痛。改良PLIF較傳統(tǒng)PLIF的優(yōu)勢在于只切除患者需手術節(jié)段的部分棘突,保留患者病棘突鄰近節(jié)段后方的韌帶復合體。本研究旨在探討改良PLIF技術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應用及臨床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淮陽楚氏骨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為受試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符合單節(jié)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診斷標準[2]者;年齡≥18歲者; 排除標準:病理性或陳舊性骨折者;骨質疏松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伴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脫位者;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下肢、骨盆骨折者。
患者均采取全麻,俯臥位,使用X射線機明確損傷胸腰椎。研究組患者手術方法如下:以損傷椎棘突為中心,取正中縱切入路,保留棘突并于損傷棘突上下各暴露一個節(jié)段。確定椎弓根螺釘進針點后置入定位針,透視見位置良好后依次擰入椎弓根螺釘,臨時固定連接棒。保留棘上及棘突間韌帶,將損傷嚴重一側螺釘擰出,部分咬除上一椎體的下關節(jié)突及下一椎體的上關節(jié)突,咬除損傷椎體橫突及上下關節(jié)突,保護相應神經(jīng)根。保留損傷椎體部分骨質,分離凸向椎管的骨折塊后取出,撐開損傷椎體上下椎體,恢復患者脊柱曲度,置入合適長度的椎間體融合器。對椎管狹窄明顯或存在椎管內碎塊的患者予以椎板間開窗減壓,將骨碎塊壓回椎體。置入連接棒,將上下椎體的椎板和橫突行去皮質化后使用專業(yè)植骨漏斗和植骨器植入患者自體骨。徹底止血,沖洗,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傷口。對照組患者手術過程與研究組一致,不同點在于對照組患者術中減壓時咬除損傷椎體全部棘突、切除損傷棘突棘上和棘間韌帶,且行全椎板切除,充分減壓。
兩組患者術中均使用自體血回輸,術后48 h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行負壓引流,術后3 d拔除引流管,根據(jù)患者情況,行臥床1~2周,后使用支撐器械下床進行康復訓練,根據(jù)患者情況決定器械使用時間。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于兩組患者術前、術后6個月,采用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VAS得分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表(ODI)[4]于兩組患者術前、術后6個月,采用ODI對患者功能障礙進行評估。ODI共10個問題,采用0~5分6級計分法,最終得分計算為:實際得分/50×100%。此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礙越嚴重。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差異,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6個月的恢復情況(VAS、ODI、Cobb角),比較術后6個月內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差異。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3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恢復情況比較
表4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例
PLIF是通過患者背部入路切口到達椎骨,對患者損傷椎體進行填充。傳統(tǒng)PLIF術中會切除患者全部棘上、棘間韌帶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有一定影響,改良PLIF將患者棘上、棘間韌帶保留,對患者影響較小。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PLIF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小。究其原因可能與改良PLIF對患者神經(jīng)根與硬膜囊損傷較小,對椎間減壓較為徹底,且通過關節(jié)突與橫突間置入自體骨,較好的保留脊柱完整性,對患者軟組織損傷較小,有利于減少出血量、手術時間有關。另一方面,研究組患者術后6個月VAS、ODI得分均低于對照組,而Cobb角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研究組患者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其可能原因在于:改良PLIF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棘上、棘間韌帶,避免患者屈曲內伸等活動受限,減少患者出現(xiàn)腰椎過度屈曲和向前異常位移;前縱韌帶和損傷椎體完好部分得到保留,對患者椎內支持內植物移動進行限制,使其保留在原來位置,有利于患者損傷椎體恢復;全部切除患者損傷椎的骨性結構,會增加患者椎體的不穩(wěn)定趨勢,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就術后并發(fā)癥而言,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略低于對照組,說明改良PLIF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術后影響更小,更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此前有學者將改良PLIF術與傳統(tǒng)PLIF進行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改良PLIF保留后方韌帶復合體對患者后柱生物力學結構有一定保護作用,可減少術后脊柱失穩(wěn)發(fā)生,進而可預防患者鄰近節(jié)段退變[5]。
綜上所述,改良PLIF應用于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PLIF,術中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較小,術后恢復情況較好,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