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摘? 要: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有助于解決建筑構件連接部位的沉降差問題,也可以減少溫差引起的建筑構件裂縫。介紹了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要點,并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項,為相關施工單位和工作人員充分發(fā)揮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優(yōu)勢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要點
引言: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結構往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有害裂縫,從而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質(zhì)量。比如超長混凝土構件由于水化時的冷縮可能產(chǎn)生裂縫,建筑結構由于基礎形式不同沉降量不同也可能產(chǎn)生裂縫。為了解決相關問題,可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中。為了充分發(fā)揮該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需要施工人員全面掌握后澆帶施工的技術原理,掌握技術應用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加強施工全過程的質(zhì)量控制。
1后澆帶施工技術原理
建筑施工中設置后澆帶,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結構不均勻沉降、混凝土收縮、環(huán)境溫度變化等因素影響施工質(zhì)量。建筑物的墻、板、梁等結構之間留有一定的寬度,一段時間后澆筑施工用的混凝土帶。通過設置后澆帶,可以有序釋放建筑結構的應力,降低建筑結構出現(xiàn)裂縫的概率。雖然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會綜合考慮引起混凝土結構裂縫的相關因素,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會有很多外界因素失控,導致施工裂縫,而這些裂縫會影響建筑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結構的耐久性。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可以使混凝土結構提前釋放沉降和溫度應力引起的變形,待建筑結構趨于穩(wěn)定后再在后澆帶澆筑混凝土,以減少或避免后期投入使用后結構的裂縫。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中,應優(yōu)先選用材料在溫度變化過程中不會發(fā)生較大收縮的混凝土,并通過合理選材避免熱脹冷縮對建筑物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的影響。為了使建筑物更堅固,后澆帶內(nèi)部澆筑的混凝土強度比原來施加在后澆帶兩側的混凝土強度高1~2級。
2后澆帶設置形式
2.1后澆帶位置選擇
在后澆帶施工中,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后澆帶施工位置,并明確施工注意事項。在選擇后澆帶位置時,應盡量選擇剪應力小的區(qū)域,即結構應力小的區(qū)域,后澆帶應能穿過結構全截面。根據(jù)相關施工規(guī)范,施工時應在梁板結構的1/3處設置后澆帶。此外,應采取有效措施,用蓋板覆蓋后澆帶,防止后澆帶在施工過程中被灰塵污染。
2.2不同施工縫的選擇
在主樓和裙樓施工中,以及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可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后澆帶施工的分類和特點如下:(1)后澆帶順直。直接后澆帶施工中,模板安裝拆卸方便,施工工藝簡單,但浸潤線短,界面(2)臺階后澆帶施工質(zhì)量難以控制。在階梯式后澆帶施工中,模板支撐方法簡單,模板安裝和拆除工藝優(yōu)化。階梯式后澆帶的防滲線比直型后澆帶長,界面粘結質(zhì)量更好。模板支撐時間長,死角難處理,施工方法簡單,與界面垂直水壓方向結合好,防滲線長等缺陷,模板安裝和拆除成本高。同時,要加強墻角的維護和管理。④v型后澆帶。v型后澆帶防滲線長,界面粘結度高。但在模板安裝和拆除過程中,對施工工藝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3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3.1合理設置底板后澆帶
在建筑施工中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后澆帶一般設置在建筑結構受力相對較小的位置。在建筑工程中,后澆帶主要設置在板與梁的變形部位,或板與梁之間。在設置后澆帶的具體位置時,應注意控制后澆帶的寬度,一般在70~100cm范圍內(nèi)。如果后澆帶設置在板的中間,其寬度一般為80cm。在后澆帶墊層下移過程中,應適當提高控制面標高,以便清理分布在后澆帶內(nèi)的雜物。施工期間底板后澆帶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水泥砂漿,完全覆蓋在后澆帶底部,抹平后澆筑。為確保施工質(zhì)量,后澆帶底板厚度應嚴格符合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
3.2后澆帶鋼筋的適當設置
建筑工程施工期間,選用沉降式后澆帶,要求鋼筋始終處于貫通狀態(tài),若選用伸縮式后澆帶,則應注意避開鋼筋,以降低鋼筋的約束力,防止混凝土裂縫。在建筑施工后期,應設置后澆帶的配筋,并根據(jù)差異沉降和變形情況適當增加配筋量。在設置后澆帶鋼筋的過程中,應注意密封處理,防止雜物和污水進入后澆帶,降低施工質(zhì)量。底部后澆帶兩側應砌磚帶,底板邊角用水泥砂漿抹平。為確保施工安全和質(zhì)量,應在結束時進行封閉處理。
3.3二次混凝土澆筑
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中,二次混凝土澆筑主要以補償混凝土的形式進行,在混凝土材料中摻入適量的膨脹劑,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施工標準。同時,在后澆帶澆筑二次混凝土前,必須疏松混凝土,徹底清除后澆帶內(nèi)的雜物,撇去浮漿,并用高壓水槍沖洗干凈,做好積水處理,保證施工效果。施工期間,如果后澆帶鋼筋生銹,應采取有效措施除銹,并在清理工作結束后立即進行澆筑,防止再次生銹?;炷炼螡仓r,混凝土振搗操作應規(guī)范、標準,以促進舊混凝土與新澆混凝土的緊密結合。澆筑施工結束后,用麻袋覆蓋新澆混凝土,以達到養(yǎng)護效果。在混凝土施工的整個過程中,不能過早在表面堆積重物,防止混凝土在達到要求的強度前承重。
3.4防水處理
樓板后澆帶施工時應做好防水處理。施工期間應主要選擇補償收縮混凝土,合理控制混凝土標號,并添加適量的膨脹防水劑,以獲得良好的防水效果。施工期間,不需要切斷樓板鋼筋,但應適度增加附加鋼筋量。鋼筋主要布置在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用鋼筋網(wǎng)攔截?;炷潦┕で?,應合理鋪設卷材防水層,使地面具有更強的防水抗?jié)B性,避免地下水滲入。為了防止雨水或施工廢水滲入后澆帶,需要在合理的位置修建擋水墻,主要選用防水砂漿進行涂抹,增強墻體的防水性能。
3.5模板施工
墻體后澆帶兩側橡膠墊處構造掛鉤,有效保護墊塊。后澆帶預留期間,尺寸應設置合理。后澆帶模板施工過程中,側膜主要選用雙層鋼網(wǎng),注意后澆帶二次澆筑后,振搗作業(yè)完成前不能拆除支撐。二次澆筑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設計要求等級75%后,自上而下拆除支撐和模板。
4后澆帶施工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施工質(zhì)量,在施工中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應注意若干注意事項:
(1)后澆帶施工時,應輔助使用外加劑和微膨脹劑,外加劑和膨脹劑的用量應在綜合考慮施工條件和施工場地性質(zh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后澆帶施工中使用的外加劑和膨脹劑應質(zhì)量合格,相關材料應有出廠合格證。后續(xù)施工應在確保外加劑、膨脹劑等材料質(zhì)量滿足施工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微膨脹劑摻量不當會影響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所以微膨脹劑的摻量應由專業(yè)技術人員設計并嚴格稱量,使用的微膨脹劑誤差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2%左右。
(2)后澆帶施工時,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配合比,防止后續(xù)混凝土結構嚴重收縮變形。同時,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混凝土膨脹劑的用量和澆筑時間。
(3)后澆帶施工時,應進行密實澆筑。澆筑后應注意混凝土結構的牢固處理,確?;炷两Y構受力后不會出現(xiàn)明顯裂縫。
(4)在后澆帶預應力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應力筋需要預留一定的錨固和張拉空間。
(5)混凝土結構涉及的構件和管道種類繁多。在混凝土澆筑期間,應合理控制密實度和密度。
(6)注意在后澆帶兩側底板厚度之間設置止水鋼板,鋼板為U型。
(7)后澆帶混凝土澆筑作業(yè)完成后,養(yǎng)護作業(yè)應在潮濕條件下進行,合理控制養(yǎng)護時間。一般7d需要養(yǎng)護,如果有抗?jié)B等特殊要求,14d需要養(yǎng)護。
結語:
在建筑領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建筑工程的規(guī)模和結構復雜程度不斷增加,這對工程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后澆帶施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施工現(xiàn)場,通過技術優(yōu)勢加強施工裂縫控制,治理結構收縮應力。施工期間,相關施工人員應合理利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加強施工全過程的質(zhì)量控制,充分保證施工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李春.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4):67-68.
[2]張杰.后澆帶施工技術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2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