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生
近日,“百年航程 赤子僑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當我們看到華僑領袖陳嘉庚在延安窯洞和毛澤東主席促膝懇談的照片;目睹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駕車疾行運送抗日物資的圖像;重溫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期間與印尼僑領談笑風生的場景;凝視改革開放以來華商僑領回國投資,支援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數字、圖表……一幅幅海外僑胞伴隨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崢嶸歲月的宏偉畫卷就在我們眼前鋪展開來……
1921-2021,中國共產黨走過了100年的光輝歷程,作為一名僑史研究學者,必然會聯想起華僑華人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影響和杰出貢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海外僑胞對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從認識、選擇與合作到風雨同舟的發(fā)展進程。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正是在包括海外僑胞、留學生在內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共同努力下,馬克思主義才得以在中國傳播,并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而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也使廣大華僑華人在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中認識并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在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海外僑胞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積極投身如火如荼抗日救亡運動,成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陳嘉庚、司徒美堂等著名僑領為代表,積極參加了新中國成立的籌備工作,“海外華僑民主人士”被列為新政協(xié)的重要參加單位。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東西方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與戰(zhàn)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fā)展,伴隨國內社會主義改造進程,華僑與中國的關系、與住在國的關系及華僑社會的生存形態(tài)也受到影響,而認同新中國、擁護新中國成為主流,華僑社會開始轉向華人社會,黨和國家的僑務政策逐步形成。
在中國現代化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華僑華人已成為我國的寶貴資源和獨特優(yōu)勢。目前海外華僑華人約有6000萬人,他們不僅為住在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竭誠奉獻,也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65%以上外資為華僑華人引進。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海外華僑華人與華商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他們熟悉居住國的社會、法律、文化環(huán)境,營銷網絡成熟、政商界人脈資源廣泛,成為中國引進外資的重要來源、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有力中介、推進中國現代化與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重要力量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橋梁紐帶與最佳合作伙伴。
回顧海外僑胞伴隨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崎嶇而光榮的百年航程,使我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僑務思想有了深刻理解和認識,特別是關于做好海外華僑華人工作的“根、魂、夢”的目標定位和使命擔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6月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所指出:“共同的根讓我們情深意長,共同的魂讓我們心心相印,共同的夢讓我們同心同德,我們一定能夠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時代新篇章?!倍鎳嗣駥⒂肋h銘記廣大海外僑胞的歷史功績。
(作者系國務院僑辦僑務理論研究江蘇基地常務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世界華商通史》(六卷本)首席專家、江蘇師范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