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穎
摘 要:喜歡生動有趣的事物,以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征;在幼兒教學中,教師通過進行游戲教學,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它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口、鼻、眼、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本文就游戲教學法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作如下分析。
關鍵詞:幼兒 教學 游戲法 策略
1 游戲教學對于幼兒教育的作用
1.1 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它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獲得知識,它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潛能。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思維也會被激活。由于游戲能刺激孩子的身體感覺,促使孩子主動參與到游戲中來,所以對快速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1.2 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許多幼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征,因為他們是獨生子女,并且是萬千寵愛的集合。其中的角色扮演游戲,可以幫助幼兒產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換位思考。例如小孩子在扮演店員或侍者時,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進行合作競賽游戲時,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
2 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2.1 通過數(shù)字游戲,開拓幼兒的思維
為了幫助幼兒認識數(shù)字,可開展有趣的數(shù)字游戲,減少幼兒學習的復雜性,開拓幼兒的思維。舉個例子,在組織幼兒學習數(shù)字的時候,教師建立了動物園的教學情境,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動物園,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出小動物的視頻,并詢問幼兒:“里面有多少只猴子?”而且教師設計了爬樓梯的游戲,誰能說出視頻里有多少猴子,誰就能向上爬一個樓梯,爬到最上面的是勝利者。再比如,在認識數(shù)字“2”的時候,教師讓幼兒說出猴子身上和“2”有關的數(shù)字,幼兒們紛紛舉手回答:“猴子身上有2個手,2個腳,2個眼睛”。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認識數(shù)字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幼兒的思維潛能。
2.2 通過角色扮演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教育幼兒,培養(yǎng)其各方面的能力是游戲教學的目標。但是,教師不能過分強調游戲的趣味性,而忽視教育的意義。要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將教學內容注入其中,教給幼兒積極、親近、友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老師可以設置一種救災課堂情景,讓一些幼兒扮演醫(yī)生、護士,其他幼兒扮演受傷者,完成整個“救災”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地向幼兒進行示范,為他們提供各種“救人”工具,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游戲結束后,老師還對孩子們說,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養(yǎng)成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好品質,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2.3 比賽與游戲相結合,符合幼兒身心特點
孩子們的身心特點是好勝心強,活潑好動,教師應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把競賽活動納入游戲之中。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競爭意識,為幼兒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例如在開展知識搶答時,教師要收集材料,設計問題,根據所有問題的情況添加提示信息,促使幼兒借助搶答的方式來回答。答對的加一分,答錯的扣一分,還要表演才行。亦可利用廢棄的宣傳海報、報紙制作“寶寶超級市場棋”,每位幼兒走棋子,說出自己要買的東西,用自己手中的錢買東西。假如骰子上的數(shù)字是3,那孩子就走前三步說:“我買糖,四塊錢”。并讓幼兒找出能組成4的硬幣,例如2個2元,4個1元等等。玩完后還讓孩子比一比,誰買的東西多,誰就是贏家。
2.4 通過實驗性教學鼓勵幼兒主動探索
一切幼教活動,都要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學習與活動。因此老師要突出孩子們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們參與到游戲中來,幫助他們感知周圍事物的變化,解決問題。改變以往被動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學習與實踐的主動權讓給幼兒;幼稚園滑梯、蘑菇亭、林間迷宮等游樂設施,都能引起幼兒的奇思妙想。與室內環(huán)境相比,場地特點帶來的體驗更多,同時也能激發(fā)幼兒的活力,增強幼兒間的互動。孩子除了主動參與游戲外,還可以根據自己對環(huán)境的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投入到快樂自主游戲中去。另外,老師還讓孩子們把塑料瓶,廢紙,樹葉,布做成玩具或工藝品,變廢為寶。孩子們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了花瓶、垃圾桶、騎自行車的小人兒,還有沙包、米袋等游戲用品。以此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幼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5 合理、科學地規(guī)劃兒童活動場所
科學合理的游戲場地不僅是保證幼兒安全的首要條件,而且是游戲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幼兒教師在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游戲的同時,也要選擇合適的場地,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游戲教學的作用,也才能使學生完全投入到游戲中去,展現(xiàn)自我,釋放自我。例如,手口連貫的數(shù)數(shù)游戲,用卡片說話等,都可以組織幼兒在教室中進行,既能活躍氣氛,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但如是拍球游戲、鷹捉小雞游戲等,則要將幼兒帶入寬敞的空間,如鋪有塑膠的操場、寬敞的活動室等,使幼兒能在游戲過程中施展和發(fā)展自己的技能。
2.6 把游戲和幼兒生活結合起來
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幼兒教育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設計一些貼近幼兒生活,如角色轉換、超市購物、餐飲服務等的游戲,增強幼兒的理解力,拉近游戲與幼兒生活的距離,讓幼兒體驗、感悟游戲,發(fā)揮游戲教學的作用。例如,在超市購物時加強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并用相應的金錢購買相應的物品;在餐廳服務中,通過點菜、問話,讓幼兒發(fā)展他們的交際能力、語言能力;在角色轉換中,讓幼兒體驗當媽媽的艱辛、當老師的不易等,讓幼兒更多地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理解,讓幼兒更多地了解如何去體諒身邊的親人、老師、小伙伴,等等。透過這些情境游戲教學,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幼兒與課堂融為一體,又能增進幼兒對生活、人際交往的認識,全面提升幼兒的生存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7 發(fā)揮游戲教育的作用和作用
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內在的目的,游戲教學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也有其目的,即根據教學內容,通過相應的游戲,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增長幼兒知識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多方面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激發(fā)幼兒學習和游戲的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當組織幼兒進行“剪紙”游戲時,教師可以充分向他們講解剪紙的藝術背景和發(fā)展軌跡,使他們了解剪紙的特點、特點,使他們在游戲中學會和掌握剪紙的要領,剪出他們所喜愛的動物、圖案、人物等。這樣既可以挖掘幼兒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可以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和文化,讓幼兒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情操,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2.8 通過比賽活動幫助幼兒獲得知識
比賽模式可以幫助幼兒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競爭意識。比賽中經常使用的游戲類型有拼讀游戲、情景模擬、搶字游戲等。例如,學習英文字母時,老師要加強幼兒對字母的認識,先在課前準備有關字母的卡片,然后根據學習能力將幼兒平均分成三組,每組若干人,再安排一個認識全面的幼兒負責組織游戲,這三個幼兒分別在臺前隨機抽出字母,其他幼兒按組分別排在三個幼兒后面,辨認出隨機抽出的字母,其他幼兒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音,正確地辨認出字母,十分鐘后老師將每組的分數(shù)記錄下來。用這個游戲輪番回答孩子們,他們能更好地記住每個字母。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游戲教學非常有利于開拓幼兒的思維和智力,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所以作為教師,必須通過適宜的游戲來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使得幼兒的心理得到安慰與尊重,幫助幼兒感受到從學到玩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楊楠.淺談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和策略[J].學周刊,2020(11):177-178.
[2] 陳靜瑜.游戲與繪本教學結合提高幼兒教育實效性探討[J].成才之路,2020(08):100-101.
[3] 董秀麗.析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運用[J].華夏教師,2020(06):42.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新城幼兒園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