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黃秀敏* 聶福珍 崔彬彬 張頌婕
(1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婦科,福建 廈門 361004;2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醫(yī)院婦科,福建 龍巖 364300)
卵巢良性畸胎瘤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育齡期婦女,是常見的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在卵巢原發(fā)性腫瘤中占比達15%[1]。當前卵巢良性畸胎瘤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法,但傳統(tǒng)開腹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大,存在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住院時間長等缺點,多數患者術后處于應激狀態(tài),伴有免疫功能降低,術后康復慢,并且易發(fā)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瘺等多種并發(fā)癥。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成熟,腹腔鏡手術在胃腸道腫瘤[2]、泌尿系統(tǒng)腫瘤[3]等多種疾病治療中均表現出顯著優(yōu)勢。筆者為探討腹腔鏡下剝除卵巢良性畸胎瘤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開展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 4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4~49歲,平均年齡(32.34±3.41)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27 kg/m2,平均BMI(21.85±1.97)kg/m2;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0± 0.42)年。觀察組患者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2.41± 3.37)歲;BMI 19~26 kg/m2;平均BMI(21.90±1.85)kg/m2;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9±0.36)年。兩組研究對象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結合患者術前影像學、術后病理學檢查結果及病史、體征,卵巢良性畸胎瘤診斷明確,均為單側患病。②患者年齡18~60歲,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次治療和研究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腎、肝、肺等臟器功能衰竭患者。②孕期或哺乳期婦女。③伴有精神類疾病患者。④藥物過敏患者。⑤無法配合手術及后續(xù)治療患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10 h、4 h分別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進行血壓、血氧飽和度及心電監(jiān)測,建立靜脈通道,全身麻醉。觀察組患者取臀高頭低位于臍下切口10 mm建立CO2氣腹(12~15 mm Hg),在切口處置入腹腔鏡,右下腹麥氏點及左下腹相對稱處作穿刺孔(深度分別5 mm、10 mm)對盆腔進行探查。在畸胎瘤部位探查卵巢皮質較薄處,顯露腫瘤并進行分離、剝除,注意操作過程中避免腫瘤囊壁破裂,對于卵巢剝離創(chuàng)面出血點采用雙極電凝止血,依據腹腔鏡術中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沖洗腹腔,而后關腹。對照組患者行腹正中切口,將卵巢畸胎瘤剝除,創(chuàng)面止血、沖洗盆腔,而后關腹。兩組患者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所有患者術后均隨訪1年,觀察腫瘤復發(fā)情況。
1.4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所有患者術后隨訪1年,判定手術療效,顯效:卵巢畸胎瘤未復發(fā),卵巢功能基本正常,月經規(guī)律、正常;有效:卵巢畸胎瘤未復發(fā),卵巢功能下降,受孕障礙,月經偶有異常;無效:卵巢畸胎瘤復發(fā),卵巢功能喪失,月經異常??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②兩組患者術中、術后一般情況比較。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③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比較?;颊哂谛g前、術后24 h、術后72 h抽血檢測CD4+/CD8+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變化。④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傷口感染、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比較。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比較。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手術療效 兩組患者手術總有效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n(%)]
2.2 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2.3 手術前后免疫功能 術前,兩組患者CD4+/CD8+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CD4+/CD8+指標均較術前顯著降低,術后48 h兩組患者CD4+/CD8+指標回升(P<0.05),且術后24 h及48 h觀察組患者CD4+/CD8+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術前比較,aP<0.05。
2.4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傷口感染、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的主要表現為下腹不適,少部分患者因腫瘤扭轉、破裂可出現劇烈腹痛癥狀。手術是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主要治療措施,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推廣應用,臨床醫(yī)師可在腹腔鏡下完成附件良性腫瘤的切除、取出工作,但腹腔鏡手術是否適用于卵巢畸胎瘤仍存在爭議。研究[4-5]發(fā)現,在腹腔鏡下進行卵巢腫瘤手術操作,可將術中視野放大5~6倍,盆腔內情況得以清晰顯示,有利于探查微小病灶,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利于術后恢復。此外,相比于腹腔鏡下操作,開腹手術易損傷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患者術后表現為T淋巴細胞數量降低、亞群失調,術后感染率增加、傷口愈合時間延長[6-7]。因此,筆者為進一步探討、驗證腹腔鏡與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卵巢良性畸胎瘤療效,開展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開腹手術,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兩組均取得滿意療效,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及術后一般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術后兩組患者均出現CD4+/CD8+顯著降低(P<0.05),但觀察組患者指標降低程度較對照組輕、恢復快;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表明腹腔鏡下剝除卵巢良性畸胎瘤可取得與開腹手術同等療效,且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與徐琴燕等[8]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考慮與下述因素有關:①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能夠將視野放大,不僅有助于發(fā)現微小病灶,還能更精確地辨認腫瘤和卵巢的解剖層次,避免操作過程中發(fā)生囊腫破裂,從而完整剝離腫瘤、提高療效。②開腹手術對機體創(chuàng)傷較大,可引發(fā)機體應激反應,抑制免疫功能,其中又以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最為明顯,T淋巴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的主要功能細胞,當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時,表現為CD4+/CD8+比例失 調[9]。③腹腔鏡手術對腸道功能無顯著影響,手術切口小,患者術后消化道反應輕微,傷口感染、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10],有利于促進術后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剝除卵巢良性畸胎瘤效果滿意,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小,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如病例數較少、單一中心研究,隨訪時間短,未對患者手術前后卵巢功能進行分析比較,所以,仍需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與完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