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莉莉
關鍵詞:語文? 時事? 熱點? 貫通? 活力
摘要:踏入教壇以來,多年從事農(nóng)村學校的語文教學,生源多是外地或周邊鄉(xiāng)村遷移來的。這些家長有明顯的特點:他們少有時間管教孩子,很少訂報刊閱書籍,茶余飯后不會引導孩子關注課本外的事物等等。而相對應的他們的孩子也是: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沒有課外閱讀的途徑和場所,沒有人帶領他們?nèi)ベ徺I書籍,自己更不會把有限的零花錢積攢起來買書看。 “大語文”觀認為:語文教育,是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fā)展為基點的,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在于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yǎng)。于是我試著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摸索、探討。
一、課前播報打先鋒
我設計了口語交際活動:課前3分鐘“新聞發(fā)布會”,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重要新聞信息。通常安排在語文課前,由我事先提供報紙刊物給學生,分配好每日匯報員,在三分鐘內(nèi)言簡意賅、口齒清楚地播報給同學聽。大方向我還是有所把控的,內(nèi)容大致包括國內(nèi)外大事、本地區(qū)要聞,由他們篩選自己認為比較重要而同學也比較感興趣的新聞,至于具體的內(nèi)容由學生本人、決定,可以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體育、衛(wèi)生、科技、食品等等。學生發(fā)布后,教師稍作補充或指正。這種發(fā)布會一般安排在每天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前舉行,較好地體現(xiàn)了時事教育的及時性和經(jīng)常性。學生為了準備課堂上的新聞報道,在課余時間看報刊雜志、看電視、聽廣播、做摘抄、整理要聞等,有利于養(yǎng)成關心國家大事的良好習慣,也有利于培養(yǎng)觀察、分析、歸納、表達能力等。
二、課中引經(jīng)據(jù)典好夯實
時事新聞雖然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他學科可以不做重點??啥嗄甑恼Z文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將時事內(nèi)容穿插于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很好地完成本學科的教學任務,而且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題為“共產(chǎn)主義革命先輩舍身為國為民做貢獻”的課文時,我引用感動浙江十大人物“王青意”同志和 “白福想”同志的感人事跡,他們兩人以共產(chǎn)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舍身救人的精神詮釋了新時代黨員的面貌和至高無上的精神,因為是發(fā)生在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真實事跡,更因為是熟悉的朋友的感人事跡,我是噙著淚講述的,所以學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共鳴。學生為他們的感人事跡所折服,學生感受到自己身邊就有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事跡,所以學習起來也格外認真,格外有感觸,而不僅僅是單純而又遙遠的說教。又如:教學《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時,季羨林先生把文章寫得那樣優(yōu)美那樣令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我想到近幾年我們的家鄉(xiāng)也在大力改變啊,我收集了當時縣委縣府大力推進的“四邊三化”專項治理行動資料,展出很多對比圖片,讓學生驚嘆,原來自己生活的家園也在日益變化,也引導他們認識“愛家鄉(xiāng)愛家園“并不遙遠,反思他們的行為習慣是否文明健康?是否也想著為他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小貢獻,比如隨手撿起一張紙,比如倡導家人庭前院后種點花木等環(huán)保小事,學生也頗有感想,畢竟能比他們的父母在意識上進一步就不錯了!在講到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民族魂”魯迅先生為主題整編的單元時,我適時引入“莫言”先生,以他為國爭光的獲獎開始,穿插介紹其淡泊名利,扎根農(nóng)村題材文學的創(chuàng)作,使學生從課本中走入現(xiàn)實,有切實的敬仰人物,從而在時事熱點中與語文學習相貼近。在講授習作教學《我的理想》時,一開始,學生們談的理想很有趣,比如教師、老板、道士無所不有,后來我追問為什么及你會為此做出什么人生規(guī)劃等等,全都閉口了,都覺得自己的理想很遙遠。但是對自己喜愛的明星人物周杰倫等則有興趣,我干脆查了一大堆資料細細講給他們聽。重點介紹明星人物的曲折成長過程,意在讓學生明白他們都是以不懈的堅持和驚人的毅力專注地做事,從而取得成功的,而后順勢鼓勵學生勇于暢談理想并努力去追求,要知道這些農(nóng)村孩子大多覺得理想是多么深奧多么遙遠的東西,他們覺得說破嘴會被人笑話的,有些就寧愿閉嘴了!但有了教師生動的現(xiàn)行事例引入,他們的理想也長了遠飛的翅膀。
三、課后接力求開拓
有了前面的兩種方法鋪路輔助,我想課后的拓展也是一片深入的沃土,于是我想到舉辦一些時事競答、手抄報評比、小練筆評論等等,這就促使學生要更勤于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時事知識競賽。時事知識競賽通常是將一定時期內(nèi)的重大時政問題和有關新聞知識編制成多種形式的賽題,要求學生按指定的方式(必答、搶答、輪答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加以回答,評判員依據(jù)回答的正確程度評分,然后以得分多少決定名次。時事知識競賽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平時學習,增強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的自覺性。
(2)報刊剪輯展覽或手抄報比賽。組織學生收集各種與時事有關的新聞圖片、新聞的背景材料、名人軼事等,然后將這些東西剪輯并粘在一塊,做成報刊集錦?;蛘甙l(fā)動學生自己手抄,并編輯成小報紙。最后,同學和老師共同根據(jù)作品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美觀度等方面來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放在櫥窗展覽。
(3)評論小練筆。前段時間報刊媒體披露經(jīng)常有學生遭到不法分子的騷擾乃至猥褻,事前我也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他們的父母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引導和告誡。看到這些不諳世事的花一般的孩子,我覺得特別有必要進行引導,于是我收集一些新聞事例和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學生用筆談談如何保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很多孩子在日記中說到現(xiàn)實中的陰暗面,也因此收獲。再比如食品安全問題,我收集了一些有關垃圾食品的材料,黑作坊的觸目驚心的圖片,亂吃零食的嚴重后果,孩子們有感而發(fā),真正明辨是非。
總之,無論是采納哪一種形式都是要真正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思想。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習慣和能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時事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合作探究學習,去分析時事現(xiàn)象,并努力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時事的能力,以養(yǎng)成關注家事、國事和天下大事的良好的習慣,從而使自己自覺地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關心祖國的前途、民族的振興和人類的命運。
面對自己的本行學科,我之所以致力于將時事內(nèi)容穿插于課堂教學中,是因為想盡自己所能為農(nóng)村孩子閉塞的心間打開一扇天窗,讓天地間廣闊燦爛的星光為他們引路,讓我們的學生不做魯迅先生筆端的“四角天空”下的孩子!
參考文獻:
(1)《希拉里傳記》伯恩斯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1月
(2)《半月談》出版社:半月談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