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是英國文學史中的重要代表,簡·奧斯丁用這樣一部長篇小說來表達自己的婚姻觀,也進一步表達了對于當時英國社會所存在等級制度的不滿情緒。在作品中,基于女性視角的全文用詞非常細膩,所刻畫人物形象也相當深刻,真正將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反映出來,小說整體語言相當諷刺但又不失幽默詼諧。這種文學表現(xiàn)形式讓讀者擁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與理解,為讀者所帶來的藝術享受也是獨特的。
一、諷刺與幽默的語言風格
從語言學視閾層面看,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的遣詞造句頗有技巧,所以對其語言風格的探究與欣賞是非常有價值的。首先來說,在《傲慢與偏見》中諷刺與幽默的語言表現(xiàn)內容非常之多,這種表達在英美文學領域中也十分常見。作者利用諷刺與幽默來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抨擊,對丑惡現(xiàn)實進行揭露。如此的語言風格中所蘊藏的是豐富的風趣幽默感,整體看來句子的使用寓意明顯,詞匯元素表達多元,極具幽默性效果。客觀講,諷刺與幽默就是《傲慢與偏見》中的主要語言表達風格,這種創(chuàng)作技巧對于簡·奧斯丁而言非常擅長。小說作品的開端,作者就專門使用一句話來突出主題思想“這已經(jīng)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凡是有錢的單身漢都想娶位太太”。這句話雖短,但卻彰顯出全篇的語言風格特點,也為小說奠定諷刺性與幽默性基調。因此說作者的文學語言相當簡潔新穎,用這種簡化語言來表達荒誕的說法,這種思想表達也是當時一類人的思想,這類人語言粗俗,與當時貴族人們莊重的語言形成鮮明對比、強烈反差,這最大限度體現(xiàn)了小說本所具有的戲劇性內涵。
從語言學角度講,這里所謂的語言幽默風趣與諷刺,其基本情境下就含有道德性沖突,矛盾隱含非常巧妙,這體現(xiàn)了語言本身就具備的一種諷刺性基調內涵。在《傲慢與偏見》中,幽默與諷刺也體現(xiàn)在人物的對話之中,例如書中的主角伊麗莎白與達西屬于戀人關系,當伊麗莎白第一次見到達西后,達西的態(tài)度傲慢,對她產(chǎn)生了極大偏見,所以兩個人的對話始終保持一種針鋒相對的態(tài)度,諷刺性語言在文本中處處可見。例如在一次舞會中,達西就邀請伊麗莎白跳舞,但伊麗莎白卻十分冷峻,冰冷的回答道“達西先生太客氣了” 。這句話看似禮貌,但卻是對達西最大的諷刺。而在另一次舞會上二人再次相遇,伊麗莎白對于達西的偏見仍舊未有改變,她說“一直覺得我們兩個的性格非常相像,但我們兩個人都不愛交際,也不喜歡說話,說一句話就想說得一鳴驚人”。如此語言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對達西的贊美,但實際上確是對達西傲慢性格的諷刺。反觀達西,他對伊麗莎白是表達出一定愛意的,但是他卻始終用傲慢的語氣去表達,他談論伊麗莎白的出身,認為二人的愛不會因此而產(chǎn)生阻礙。而伊麗莎白則在此過程中與達西始終對峙,其中大量諷刺刺激性語言不絕于耳??陀^講,諷刺與幽默是《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的主要特色,它們轉化為語言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讀過之后印象深刻,記憶猶新[1]。
二、性別差異所導致的差異性語言風格
在美國,針對性別和語言兩方面的關系研究與分析相對深入,在其研究過程中則主要針對性別和語言上的細節(jié)內容進行分析。就英美文學內容進行分析,其性別上的差異主要產(chǎn)生在較大的語言性差異層面上,這與英美文學的語言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不同程度影響變化有關,它表明了語言風格創(chuàng)作是存在差異性的。在《傲慢與偏見》中,這種語言風格的差異體現(xiàn)在某些日常的語言與社交禮儀上,對于作者奧斯丁來說,她在刻畫人物形象過程中細致拿捏語言,例如在伊麗莎白、達西以及班特納夫婦對話過程中,語言的差異性特征都有所凸顯。比如說,班特納太太始終稱呼自己的丈夫“my dear”,該用詞表現(xiàn)的是女性對于愛人的親昵。不過實際上,班特納太太在日常語言交際方面就是用語夸張,所以說在《傲慢與偏見》中出現(xiàn)過大量的感嘆號。相比之下,班特納先生則格外冷靜,對于班特納太太的回應都特別冷淡,甚至是不理睬或者直接否定??陀^講,其在自身意見表達過程中大量使用了無意見或者同意的簡單回復方式,這是小說中的鮮明特色。上述說明中對于班特納夫婦之間的性別差異進行了闡釋,也明確了他們差異性的語言風格,班特納太太親切,班特納先生卻一言不發(fā),形成人物性格刻畫層面上的鮮明對比。
相比下伊麗莎白則在于達西的對話中表現(xiàn)出了更多疑問的句式。當達西對伊麗莎白表白時,伊麗莎白就有所疑問“你是告訴我你喜歡我違背了你的意志?理智?還有你的性格?”這一語言交流太過于傾向于使用平和的語言風格。再舉一例,對于彬格萊先生的贊賞語言,伊麗莎白雖然作出了補充,雖然二人意見并不統(tǒng)一,但是其語言表達過程是平和舒緩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小說中女性之間的語言交流更加平和舒緩,少有敵對態(tài)度。當彬格萊先生要求達西去邀請女性舞伴時,則明顯存在著較強的硬性特點與強制性色彩,它其中所用到的詞匯包括了“had much”“must”等等。這一特點在作品中許多男性之間的語言交流中都有體現(xiàn),非常直白。
結合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當時英國社會女性話語交流之間是存在禮貌合作型基本原則的,如此使得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交際更加順暢到位。而女性其口語表達也非常禮貌,合乎當時英國上層社會禮貌交際基本原則。為了讓交際過程更加順暢,女性的禮貌補充與委婉表達也非常到位,它不同于男性之間所采用的剛性強硬態(tài)度,女性之間的交流則相對簡約明快,但其所傳達的情緒并不全面,甚至還會存在某些錯誤的交流信息。實際上,《傲慢與偏見》中的諸多命令性語句已經(jīng)相當豐富,其中涵蓋了詛咒語、祈使句等等供,它們在交際過程中渲染了極為緊張的氣氛,表現(xiàn)出了男女兩性在語言交際上的差異性與不同地位分工,其語言風格最大限度展現(xiàn)了人物的基本特征,而作者對于人物刻畫的手法也基本滿足了故事情節(jié)需要[2]。
三、人物對話中個性化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語言風格
人物對話始終是文學作品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人物對話本身能夠讓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某些思想表達被鮮活展現(xiàn)出來,使得人物情感、讀者閱讀情感都能得到深化,為小說奠定整體情感基調。在《傲慢與偏見》中,通過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典型的案例非常常見,在人物對話基礎之上對人物特點進行刻畫,它主要是對人物語言特點進行了研究。可以見得奧斯丁在語言創(chuàng)作方面是追求文學構思獨特品質的,換言之其語言風格對于強化小說本身語言張力而言是具有極大促進作用的。在趮中,班特納夫婦的對白串聯(lián)了整部小說,是具有故事情節(jié)推波助瀾作用的。因為班特納是家里的主人,他對伊麗莎白與柯林斯婚事的意見進行了傳達,同時也反對了伊麗莎白的選擇,這種反對是堅決性的,他動用了長輩與晚輩之間的威脅關系。比如說,班特納就對妻子說“我會將所有丑話都說在前面,我永遠不會在朗博恩接待這些人,這只會讓他們肆無忌憚的胡來”。這樣的對話也彰顯了班特納先生在對待自己女兒婚姻上所持有的堅決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就真正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
就人物對話看來,作品中的人物對話是充滿個性化內涵的,它對于整個故事情節(jié)是起到推動作用的,也烘托了作品整體的基調,這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至關重要的。就小說作品整體來看,其中所有的人物語言都是通過一整句話來充分表現(xiàn)出來的,其故事情節(jié)也為整篇小說向前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由此可以見得,如果從應用語言學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語言詞匯內容,其獨特的語言風格深刻但易于理解,作品中大量運用排比句也使得語言表達更加具有氣勢,這種高調的情感傳遞對于小說氛圍烘托到頂峰是很有幫助的[3]。在《傲慢與偏見》中,人物對話的個性化風格展示相當充分,例如班特納夫婦的個性化表現(xiàn)就推動了劇情發(fā)展,他們甚至影響到了伊麗莎白的婚事走向,這對于整個故事的劇情推進是相當具有影響作用的。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它所譜寫的男女主人公之間浪漫與曲折的愛情故事卻反映了一種獨特的“傲慢與偏見”。而凸顯這一主題的關鍵還是語言,在語言表達方面簡·奧斯丁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文學造詣,她通過多種語言表達形式展現(xiàn)文本,梳理調整人物關系,將人物形象與語言完美融為一體,使小說文學性達到極高水平。
參考文獻:
[1]馮雪芳.從《傲慢與偏見》看英美文學的語言創(chuàng)作風格特點[J].年輕人,2019(34):23-24.
[2]張?zhí)m蘭.《傲慢與偏見》的英式語言風格與特色[J].大觀,2020(5):166-167.
[3]張昕.電影《傲慢與偏見》的語言風格特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1):82-83.
葉正麗,浙江省杭州市江城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