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時教師沒有把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傳遞給學生,只是機械式地解讀字句,又強制學生背誦全文,反而讓學生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對此,根據(jù)教學實際著重研究如何有效地進行高中文言文教學。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提到文言文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都是大量的文言字詞注釋和大篇章的課文背誦。這與語文教師“填鴨式”地教學方式密不可分,正是由于教師不當?shù)慕虒W方法,才讓學生誤認為文言文課堂就是記注解和背文章。
1.教學模式枯燥。在課程改革以前,語文教師將文言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單純地定義為應對考試,于是,花費主要的教學時間和精力來逐字逐句地講解文言文,力求學生完全記住教材中所有的注釋,并能夠一字不差地背誦及默寫全文。這樣一來,文言文課堂變成了古文的翻譯課,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解,勢必會造成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教學形式固定單一,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2.學生缺乏興趣。教師在講臺上一字一句的枯燥講授,讓坐在下面的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生必定會注意力分散,溜號走神。我曾在學校里詢問過幾個學生,他們說,語文老師講文言文的時候,他們就在座位上做別的學科的習題,反正文言文也就是死記硬背,回家好好背一背就行了,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可見,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已經(jīng)嚴重到了什么程度!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是:不愿學習,更不重視。
3.無法感知古文魅力。古代文言文對仗工整,音律整齊,注重引經(jīng)據(jù)典。它內(nèi)容各異,或談國家大事,或議生活哲理,或講神話愛情,或嘆世間百態(tài),向現(xiàn)代人介紹歷史進程、先哲真理、經(jīng)典傳說、人生悲歡……如果文言文學習只為了試卷習題,那真的是無法感受到文言文中蘊含的迷人魅力。每一篇古文文章中,都蘊含了深刻的歷史道理和先人智慧,只有深入地研習其中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才能體會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
二、高中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課文,都是語言專家們經(jīng)過多次比較、斟酌精心挑選出來的??梢哉f,篇篇都是傳世經(jīng)典,值得世代傳誦。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好這些名篇佳作來培養(yǎng)學生呢?
1.歷史故事法。文言文記錄了大量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如果從文章中的歷史故事入手,能讓學生開門見山地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抓住重要故事情節(jié)。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和《荊軻刺秦》,教師可以在教學開端時,以負荊請罪、荊軻刺秦王等著名歷史故事為教學導入,先用現(xiàn)代漢語向?qū)W生介紹故事發(fā)生的歷史時間、大致地點、當時的歷史背景、相關的歷史人物,以及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在學生清楚地了解了這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之后,再進行文言文教學。學生在之前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清晰知道了相關信息,再閱讀古言,就不會那么吃力和迷惑。學生在胸有成竹的情況下學習古文,一定會事半功倍,收效頗多。
2.名著賞析法。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皆節(jié)選自古代經(jīng)典著作。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妨利用課文摘引的原著來豐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zhì)量。以《詩經(jīng)》為例,《詩經(jīng)》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311首詩歌,教材中只節(jié)選了其中的幾篇。教師可向?qū)W生介紹《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主要收集的是周代時期各地方的歌謠;《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集中收錄了周代人在正式隆重的場合演奏的高雅樂曲;而《頌》則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主要是周朝王室和貴族成員在舉行宗廟祭拜、奉祀時所奏的歌曲。教師還可摘引一些文人大家對于《詩經(jīng)》的賞析和點評,通過向?qū)W生整體解讀《詩經(jīng)》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接下來的具體篇章賞讀中。
3.成語游戲法。相比于小學生和初中生,高中生雖然已經(jīng)成熟、穩(wěn)重了許多,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仍然存在。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設計并組織一些恰當?shù)挠螒蚧蚋傎悂砘钴S課堂氣氛,讓學生歡樂愉悅地學習文言文課程。成語是漢語中一個獨特的語言形式,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的文言文是許多成語的出處。教師可以先將文言課文中涉及的成語拋出,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接龍,利用接龍游戲緊張的節(jié)奏調(diào)動課堂的整體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朗誦大會法。除了古體篇章,古詩詞也是文言文的重要部分。古詩字數(shù)整齊、詞意對仗、格律嚴謹、押韻一致,非常適合誦讀。在教授古詩體文言文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谡n堂上舉行一些朗誦活動,提前通知學生,留給學生準備的時間,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并在朗誦之后給予正面的評價和贊揚。這樣的古詩朗誦大會,既可豐富教學環(huán)節(jié)、活躍教學氛圍,又可讓學生通過朗誦時語氣語調(diào)的運用來深入理解詩歌含義,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現(xiàn)力,對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5.歌詠比賽法。詩歌便于誦讀,而詞曲則便于歌詠。翻開手機上的音樂應用軟件,隨處可見由宋詞改寫的古風歌曲,如《但愿人長久》《鵲橋仙》《憶江南》《青玉案》等,皆是改編自宋詞中的名家名作,教師完全可以將這些現(xiàn)成的古風音樂資源運用到文言文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根據(jù)宋詞的教學內(nèi)容適當?shù)剡x擇曲目,組織學生進行歌詠比賽。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關注且追求流行元素,如果能給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演唱流行音樂的機會,一定會受到他們的極大歡迎。學生在練習古風歌曲的同時,不知不覺便記住了詞句的內(nèi)容,不需死記硬背,另外,在傾情演繹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更加深入地理解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懷。歌詠比賽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其他學生來當評委,為演唱學生打分點評,增加臺上臺下的互動關系,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6.角色扮演法。有些高中文言文課文故事性很強,所講的情節(jié)也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面對這類古文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加深學習。以《鴻門宴》為例,該篇文章故事內(nèi)容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又涉及較多人物,學生的參與數(shù)量和參與程度均可保證。教師可列出劉邦、項羽、項莊、張良、等人物姓名,讓學生主動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在教室前面簡單布置出一個表演空間,由學生來演繹《鴻門宴》的主要情節(jié)。學生在編寫臺詞、準備道具、現(xiàn)場表演等過程中,便會自然而然地記住課文內(nèi)容和生字生詞,還能切身體會到歷史人物的性格和心境,能夠進一步地學習課程。如遇幾個學生同時爭搶一個角色的情況,教師可再設計一些小游戲來角逐最終的表演者,這樣更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7.師生互換法。高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量,有些喜愛文學、歷史的學生平時會瀏覽許多相關書籍,這些學生對于課本上的文言文篇章可能會有自己的體會和理解。教師可請這類學生來到講臺上,當一回老師,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課文閱讀,來為大家講解一下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和解釋,而教師本人則坐到學生座位上,當一回聽講的學生。這樣的師生互換形式帶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大大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給了愛好文學的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更在其他學生面前樹立了榜樣,激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提升全體學生對于文學、歷史的興趣。
8.風光領略法。我國地緣遼闊,山川江河遍地,古人十分熱衷于游歷名山大川、訪尋古跡名勝,許多文言文課文也是與山河地貌有關聯(lián)。教師可搜集相關地理名勝的照片、簡介等資料,在課程導入部分,用這些形象的資料向?qū)W生直觀地展示文言文中所描繪的場景,運用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授蘇軾的《赤壁賦》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便可找尋一些與湖北省赤壁市及浙江省紹興市蘭亭鎮(zhèn)有關的圖片資料,通過圖片來介紹文章內(nèi)容。
9.視頻觀看法。經(jīng)典的文言文往往會被搬上大熒幕,這些影視片段也是文言文教學的優(yōu)質(zhì)教具。例如,《聊齋志異》中的很多著名篇目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教師在解讀《聊齋志異》的節(jié)選篇章時,可為學生播放一段相關視頻,既能調(diào)動課堂氣氛,又便于學生記住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聊齋》的魅力。
文言文以區(qū)別于現(xiàn)代文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的人物故事及立意深遠的思想內(nèi)涵,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語言特征,更為學生展示出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形態(tài)面貌和歷史悠久、燦爛多姿的中華文明。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愛上文言文,讓學生從文言文中學到國家的歷史和先祖的智慧,萬萬不可單純地解釋字詞、背誦篇章。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運用自主學習策略培養(yǎng)高中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 JJB1317011】
唐媛媛,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十三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