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俊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出現,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取得進步,社會逐漸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等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高校體育教育工作也同樣受到影響。本文以信息化時代為背景,首先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現狀進行闡述,其次對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最后探討了高校體育教育在信息化時代下的具體發(fā)展對策,旨在為信息化時代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借鑒。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在此背景下,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也為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本文將對信息化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趨勢與對策進行研究,以期為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1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現狀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我國高校體育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家長、社會的重視,高校體育教育質量有了較大發(fā)展,但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并沒有完全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下面將對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
1.1 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在我國傳統(tǒng)體育教育中,教師仍處于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的主導地位,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這與如今提倡的體育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不符,也與現代化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相悖。這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
1.2 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部分高校體育課程僅僅是教師花費少量時間,將體育動作示范給學生,學生跟著教師進行機械操練,之后便自己練習。這就使得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且枯燥,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無法體會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對體育課程就不怎么重視,體育課程成為他們放松或自習的時間段。
1.3 教師現代網絡信息素養(yǎng)不高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體育教育信息化也逐漸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信息掌握最新的體育教學資訊與教學思路等。但現實情況是,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并不具備較高的現代網絡信息素養(yǎng),也基本上沒有接受專門的網絡信息技術培訓。由于他們的網絡信息技術水平不高,有些高校體育教師只會下載一些網絡視頻,這樣他們就不能很好地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運用在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
1.4 學校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目前,許多高校都投入了資金來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硬件設施,基本上每間教師都具備多媒體條件,這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盡管高校信息化硬件設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學校對互聯(lián)網教學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還遠遠不夠,例如高校配備的與硬件設施配套的軟件設施十分低端,它們難以滿足高校體育教師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這不利于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2 信息化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趨勢分析
2.1 “互聯(lián)網+教學”的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應用
“互聯(lián)網+”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而依托互聯(lián)網技術形成的“互聯(lián)網+教學”的體育教學模式必將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朝著素質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再加上我國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自媒體得到了廣泛傳播,論壇、短視頻等多種互動平臺也十分普遍,互聯(lián)網技術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學生不必局限于PC端前,這打破了體育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個性化、差異化教學。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自己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如將體育動作通過技術處理進行步驟分解與合成,并將動作與卡通形象、文字、語音等相結合,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與下節(jié)課相關的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印象,這樣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就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糾錯,這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2.2 學生運用現代網絡信息進行自主學習
高校體育課程通常一周只有一次,因此,高校體育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而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或借助電子媒介產品搜尋各種信息,高校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現代網絡信息進行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舉例來說,各種體育相關的APP、公眾號、小程序、網站等平臺提供了大量體育相關的訓練方法、手段與運動技巧等的信息,學生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學習。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這些信息的內容繽紛復雜,教師最好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篩選出最合適的資源。
2.3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模擬真實體育訓練環(huán)境
在信息化時代,高校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到高校體育訓練教學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對于高校體育教師而言,虛擬現實技術一方面可以輔助其展示其難以進行示范的動作,另一方面則可以模擬各種真實的體育訓練環(huán)境來開展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他們可以對著大屏幕進行扣殺球、俯身救球等動作,可以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進行緊張的體育訓練,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與積極性,進而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總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提供豐富的體育教學資源,學生則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各項運動技能,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
3 信息化時代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具體對策
3.1 加強高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高校要重視體育信息化教學,將體育信息化教學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這不僅要體現在高校制定的相關政策與規(guī)劃上,更要體現在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實際建設上。一方面,高校需要完善自己的硬件設施建設,為體育課程實現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如高校要加強校園信息網絡的布局,建設“數字校園”等。另一方面,高校也要重視開發(fā)與硬件設施配套的、能夠突出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特點的、與體育課程教學相關的軟件設施建設,以實現對體育教學的系統(tǒng)化指導,如高??梢耘c軟件公司合作,根據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研發(fā)出“體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體能訓練系統(tǒng)”等軟件系統(tǒng),在提升教師教學效率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自身學習訓練情況的了解。
另外,高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的共享。高校要注重體育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fā)與利用,同時引導和鼓勵體育教師在課件、教學設計中充分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從而推動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3.2 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
在信息化時代,要想使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知識與課堂組織能力,還要掌握較好的網絡信息技術,這樣他們才能在制作教學材料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合理運用網絡資源,這就對高校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要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其現代網絡信息素養(yǎng):一方面要提高高校體育教師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實際能力,使其能夠通過多種渠道或方式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體育教學內容,例如體育教師將一些自己難以親身示范的高難度動作,通過視頻剪輯、動作慢放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來使學生看清動作細節(jié),進而掌握動作要領;另一方面,要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思想教育,如開展體育教學座談會,讓體育教師深入了解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其對體育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從而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自覺地運用到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此外,在對高校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時,要使體育教師樹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理念。
3.3 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在網絡信息爆炸、自媒體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不能繼續(xù)依照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會使高校體育教育停滯不前,失去活力。高校應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解放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充分利用自媒體等網絡平臺的便利性與信息的廣泛性,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具體來說,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將國內外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應用到體育教學中去,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健身的思想,另外,教師也能夠通過網絡系統(tǒng)來了解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接受和掌握程度,然后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網絡課程資源,使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背景知識、技術要點等更加了解。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則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師與體育項目,課后在網絡平臺上提出自己對體育課程學習中的不解之處以及對教師的評價等,這些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這樣體育教師就能夠根據學生的建議,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完善??傮w而言,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教學理念、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積極性,進而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
4 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為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高校體育教育已經成了一種必然趨勢。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和思路,主動提升自身能力,高校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與保障,使網絡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教育真正有機結合在一起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云南紅河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