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雅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需要貫徹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把兒童的言行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切入點。只有讓孩子們言行一致,他們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成為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當前的幼兒素質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忽視了培養(yǎng)幼兒言語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影響了幼兒教育的質量。針對以上問題,幼兒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構建科學的言語行為習慣訓練方案,以促進幼兒素質教育的逐步完善。
關鍵詞:幼兒;素質教育;言行習慣;方法
當前幼兒言行習慣培養(yǎng)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教育內容是有偏見的。在當前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對幼兒言語行為習慣的形成存在教育內容偏頗的問題。許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并不重要,他們也沒有意識到,孩子良好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雖然許多家長都有追求孩子成功的教育理念,但他們認為孩子不應該在教育的起跑線上失敗,而應該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受各種校外教育機構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人們認為,只要兒童在天賦和智力方面學習得更多,他們就會忽視兒童言語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結合兒童的實際需要開展教育活動。久而久之,它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和熱情,讓孩子缺乏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
教育主體存在著知識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目前,在教師和家長對兒童言語行為習慣的教育過程中,存在著教育主體與知識、行為脫節(jié)的問題。兒童家長認為,對兒童的言語和行為習慣進行教育是教師的唯一責任。教師非常專業(yè),所以他們不需要表現(xiàn)出某種榜樣。一些老師認為,孩子的言語行為習慣教育需要家長來完成,因為家長的言語行為對孩子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許多家長和老師完全忽視了榜樣的作用,存在著重文字輕教學的問題。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很容易受到老師和家長不良言行的微妙影響。所有這些都將影響兒童言行的教育質量,素質教育的理念無法更好地在兒童中實施。
教育模式相對單一。在當前的素質教育活動中,雖然許多教師意識到兒童言語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性,將兒童言語行為習慣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切入點,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育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枯燥,這不能說明教育的效果。教師通常用說教和批評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不僅不能產生好的效果,而且會使孩子在內心產生一定的叛逆和排斥心理,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即使有些老師無法控制孩子的言行,他們也會表現(xiàn)出易怒和憤怒,這會進一步打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不利于他們未來身心健康的成長。
(四)缺乏相應的言行習慣和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在幼兒園兒童言語行為習慣教育過程中,許多教師只注重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而忽視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不能產生良好的言語行為習慣教育效果。眾所周知,環(huán)境不僅可以塑造兒童的素質,而且對兒童的言行也有積極的影響。教師只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溫暖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主性。顯然,許多教師沒有意識到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這不利于兒童言語行為習慣教育的順利發(fā)展。
將言行習慣作為幼兒素質教育切入點的策略
關注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受家庭教育模式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兒童在性格和習慣形成上存在很大差異。幼兒園和教師應關注兒童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根據(jù)心理層面,人類氣質有四種類型。其中,有血和膽汁的人更活潑,而有粘液和抑郁癥的人更內向。不同性格的人各有優(yōu)缺點,有不同的典型表現(xiàn)。因此,教師應結合不同個性的兒童,設置相應的言語行為習慣教育模式。對于一些任性的孩子,老師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嚴格限制孩子的言行,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對于內向型兒童,教師需要鼓勵他們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并以榜樣說服的形式激勵孩子。由于不同孩子的教育模式和家庭背景不同,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進一步掌握孩子的氣質和個性,充分尊重孩子個性化言行的差異,努力做到不以統(tǒng)一的模式對待每個孩子,從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言行習慣。
在兒童言語行為習慣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為兒童創(chuàng)造相應的養(yǎng)成環(huán)境。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兒童的身心特點,營造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只有和諧愉快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才能制約孩子的言行。此外,教師應善于為兒童營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公平對待每一個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平等對待兒童,更加體貼和關愛兒童。對于一些接受能力差或有缺點的孩子,教師應加強鼓勵和關懷,共同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環(huán)境。同時,教師應明確尊重與規(guī)則的關系,對兒童進行有目的的言語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教師不應從成人的角度要求和規(guī)范兒童,但要尊重他們,并結合孩子的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和方法。此外,教師還應善于為孩子營造活動情境,開展言語行為習慣教育。教師需要充分整合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體現(xiàn)活動鮮明生動的特點,實現(xiàn)情感與體驗的聯(lián)系,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得內心情感的最大滿足。
結語
總之,在兒童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言行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切入點,在注重培養(yǎng)兒童良好人格和言行的基礎上,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在具體的言語行為習慣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構建一個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結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一系列特點,構建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嚴格要求自己,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習慣。同時,幼兒教師應該尊重和理解每一個孩子,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秀利. 農村幼兒教師對教學中幼兒違規(guī)行為的應對方式研究——以X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為例[D]. 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8.
[2] 高瑜. 愛的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150,167.為習慣培養(yǎng)探討[J]. 新課程,2021(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