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橙
摘要:音樂新課標出臺以后,高中音樂鑒賞不再成為“唯一的必修”,在此背景下音樂教師開始探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歌唱教學”是實現(xiàn)中學音樂教育整體培養(yǎng)目標的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案璩蹦K教學的開發(fā)將成為高中音樂課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音樂老師要善于利用音樂新教材,將不同的音樂歌唱素材加以整合,使學習者能夠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逐步建立科學的、規(guī)范的練聲系統(tǒng)。教師不僅要訓練歌唱的呼吸、共鳴、語言、風格,也要幫助學生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演唱風格。教師還可利用歌唱模塊教學開展班級合唱,讓學習者能夠通過合唱訓練達到聲部間的配合更大幅度的歌唱能力提升。
關鍵字: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模式;訓練方法;思維探究
一、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作為六大必修模塊的“歌唱模塊”教學,是培育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體課程,是以人聲為媒介,表現(xiàn)音樂、書法情感的藝術。部分音樂老師的課程目標不清晰,知識結構無序,從而無法調動學習者的熱情。學生無法通過鑒賞或演唱優(yōu)秀聲樂作品激發(fā)自身的歌唱興趣,更無法從歌唱課堂中學到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積累歌唱的經驗、體驗聲樂藝術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表現(xiàn)力。最終導致歌唱課程的教學效果無法實現(xiàn),學生無法從歌唱課中獲得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不適應普通高中生。不少科班出身的音樂老師運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模式,過于關注學生聲樂技能上的提高,而忽視歌唱與音樂各藝術間的關聯(lián)性。教學過程缺乏針對性,導致學生的參與度變低。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忽略了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無法在歌唱課堂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對歌曲的鑒賞能力,老師無法進行合理的教育評估,無法引領學生重視起音樂學業(yè),反饋信息的欠缺,使得老師無法調節(jié)教育方法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二、新課程下高中聲樂演唱模塊教學方法的運用
(一)營造良好的授課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由于高中生的學業(yè)壓力巨大,因此組織音樂教學活動要以興趣為導向、審美為前提。結合教材中的各類優(yōu)秀的歌唱作品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諧身心、健全人格。音樂的審美活動要在聽覺體驗和藝術表現(xiàn)中進行,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授課環(huán)境,課程中可適當讓學生聆聽優(yōu)秀聲音類作品,幫助舒緩學生焦躁感的同時提高音樂審美的核心素養(yǎng)。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演唱技能從而提高藝術表現(xiàn)能力。通過以上方式學生能從歌唱課堂中接受熏陶,放松心靈,受到音樂藝術的洗禮。老師需同時將審美性、專業(yè)性和興趣相結合,在歌唱課中創(chuàng)立各種音樂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發(fā)揮想象力、培養(yǎng)自信心、獲得成就感。
(二)變革教育方式,變革教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標準,我校素質教育管理要變革理念和教學模式,變革教育方式,使我校素質教育管理能更好地適應學生全方位蓬勃發(fā)展的要求。首先,教師要通過素質教育角色定位,轉換授課角色,更為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習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音樂模塊教學內容,并積極參與到我校的選課走班。同時,教師也要在每學期開課前進行一次串講,每名導師向學生介紹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使學習者更全面的了解新課標模式下我校音樂學科模塊化走班教學的新模式 。
(三)老師重視引導,學生注重自由探索。學習者演唱歌曲能力的提高,大多歸功于他們對音樂素材的不同理解。音樂教師作為學生音樂審美思想的引導人,在學生自由感受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歌曲作品的同時,老師也要多給與學生自由探索的機會。歌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分析創(chuàng)作歌曲的內容出發(fā),了解所演唱作品的內容和背景文化,在確定了情感方向后,自主的探尋符合歌曲的演唱風格。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后能夠依據(jù)自己的聲音特點自信而有表現(xiàn)力的歌唱。這些都需要教師賦有啟迪式的教學方式來提高他們對作品的探究學習。
(四)強化教學實踐,創(chuàng)造表演機會。實踐是認識一切事物的階梯。將聲樂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豐富多樣的歌唱表演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舞臺表演的心理素質,同時還能提高演唱水平,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獲得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表演舞臺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歌唱興趣、運用歌唱方法、積累歌唱經驗,體驗聲樂藝術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現(xiàn)力。在歌唱模塊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歌唱技巧的訓練,還要讓學生借助歌唱表達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利用每節(jié)課的一部分實踐進行舞臺表演。借助這類活動增強學生的認知體會,同時也能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老師們要全面考查學生的藝術特長,聲音的特點,并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和表演展示的內容。
三、結語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中關于課程方案中指出,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yè)發(fā)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而高中音樂模塊課程的開設正式積極響應這一方案的重要實踐手段。歌唱模塊課程的開設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音樂鑒賞為單一課程的高中音樂課程體系,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藝術表現(xiàn)和文化理解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楊博.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歌唱有效教學探討[J]. 快樂閱讀(上旬刊),2013(12):51-51.
[2] 郭麗娜. 歌以情傳教以趣至——也談高中歌唱模塊教學之初體驗[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