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斗
20世紀最后十五年,我有超過十三年的時間為《鴨綠江》服務,若用歌德的“成長小說”套我的經(jīng)歷,那段勤勉而又困惑的光陰,對我來說特別重要,它可謂我技藝上的“學習時代”與思想上的“漫游時代”。但我從沒想過“報答”。我認為,感念的最佳方式是對美好的傳承,若以一報還一報或有借有還的反哺方式對待過往,不能說不對,但未免刻意。我愿意順其自然地聽命于因緣。
現(xiàn)在,久疏編務的我化身浪里白條,重返“鴨綠江”戲水弄波,顯然,是因緣與我不期而遇了。
設置專欄“重現(xiàn)的鏡子”,意在追憶,意在感懷,意在重溫我這輩人和我們的前輩,恰好躋身其間的文學歷史,也為刮垢磨光跌宕的往昔,以幫助今天目力刁鉆的后來者檢點前浪審視逝波……想必這個欄目的名字,對我的苦心已能傳達一二。熟悉法國小說家羅伯·格里耶的讀者應該知道,他的自傳,那三卷亦真亦幻忽虛忽實的詭異讀本,第一部就叫《重現(xiàn)的鏡子》:“我歷來只談自己,不及其他……”其個人主義與精英主義的審慎腔調(diào)格外迷人;而熟悉我的讀者也容易想起,我曾把這個時空糾纏的書名據(jù)為己有,不光為它寫過中篇小說,還以之命名過我的集子。
是的,“只談自己”,“一個人的文學史”才更冷暖自知并棱角鮮明。如此,我這個土生土長于遼寧地面的老讀者、老編者、老作者將要“談”到的“自己”,便只能是遼寧文學四十年里,那些除了久立濤頭推涌排瀾,更對我個人多有激將的弄潮兒擊水者。
還有一點,依我個性,本來不認為需要解釋,但又覺得也許贅語一句更好一些。我主持專欄,不僅往里摻兌了自己,還大搖大擺地率先亮相,這似乎有點太無恥了。不過我不這么認為。優(yōu)美的蛙泳適合涉水,笨拙的狗刨也泅得過江。當然了,如果不是早在設置此欄的想法萌生之前,郭洪雷牛寒婷兩位的大作就已接踵現(xiàn)身,我雖然不自愧有辱“鏡子”,可也不敢赤膊效顰毛遂;但他們的稿子對這專欄,秉有神秘的催生之功,我若為“避嫌”而阻撓它們成為鏡中之像,即使我真心謙遜也挺沒意思。我喜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