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杰,黃嶺,劉一靜
(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由于溫室效應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南太平洋島國圖盧瓦成為全球第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進行全民遷移的國家,然而這種情況并非個例。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問題已不容小覷,如果世界各國不重視海平面上升問題,就等于現代版的大屠殺??梢詳嘌裕瑘D盧瓦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全國移民的國家。而因這個災難產生的EDP,他們是其獨特文化的最后代表,將面臨失去他們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的風險。目前國際對難民的法律規(guī)定并不完善,許多國家接受難民意愿不強。這給難民救助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盡管這些環(huán)境難民國家采取措施,積極應對,但是效果甚微。若EDP問題處理不當,將會有更多人無家可歸,移民隨之帶來的政治、經濟、種族、階層、宗教信仰等問題也將會給國際穩(wěn)定與安全造成不利影響。解決移民人口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顯得任重道遠,尤為重要。
目前EDP問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較大反響,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大量EDP產生的原因及國際社會對EDP問題的援助現狀。
IPCC評估表明,全球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明顯加速,極端海面高度升高,主要是由陸地冰川和冰蓋融化以及海洋受熱膨脹引起,且前者因素已大于后者;與此同時,海洋變暖速率倍增,強熱帶氣旋、風暴潮增多,極值水位重現期縮短,正?;€可能會向內陸退卻,致使部分低洼小島嶼國家將會被完全淹沒,即使現在我們停止一切排放,未來數年,氣候變化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已足以讓海平面再升高一到二英尺。
由于EDP人口遷入到了新的環(huán)境,自然資源,各地的風俗習慣等將會影響人口的增長,使得人口的增長并不一定滿足當時在自己國土的增長速度,還由于這些島國中,有些國家的自身增長率令人堪憂,所以,更要考慮之后的人口基數及增長??紤]到人口的增長的兩種模型馬爾薩斯模型和邏輯斯諦模型,下面采用這兩種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對馬爾代夫進行實際情況的模擬:
人口阻滯增長模型中的對人口的阻滯,就體現在對人口增長率的影響。假設人口數量為x,人口增長率為r(x),由于人口阻滯效應,r(x)應該是一個單調遞減的函數。在
以上就是圖瓦盧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我們以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圖瓦盧為例是為在一定程度上保證EDP遷入新環(huán)境中人口數量不會因為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客觀因素造成人口負增長,也為EDP在新家園的文化保護和文化傳播奠定人口基礎。
假設分配到某個國家的難民總數為N,分為m個難民團體,即在網絡中總節(jié)點數為 N,有m組團體,各組社團分別有ni(m組社團,各組社團分別有ni(m個團體,各組分別有ni(i=1,2,…,m)個節(jié)點,每個難民團體內的節(jié)點數不定,團體規(guī)模不盡相同。
實際的難民現場中,團體人員聯(lián)系較隊伍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即難民內部節(jié)點緊密連接、團體間節(jié)點連接較少??杉僭O,某個難民團體內任意一對節(jié)點連接的概率為 a,任意兩個社團間的節(jié)點以概率b相連接,且a>>b。任意一個社團i內部連邊數為ni(ni-1)/2,任意兩
社團i,j之間的連邊數為ninjbj。則網絡中連邊總數為:
在探索社團網絡結構的過程中,描述性定義無法直接應用,故引用定義了模塊化系數Q[7],定量地描述網絡中的社團,定義
其中eii表示社團i內連邊數占網絡總連邊數的比例,為
模塊化系數Q表明團體結構的強弱。Q的上限為1,Q越接近1,說明團體結構越明顯。a,b和Q之間定性的關系,當a不變時,b值越大,Q值越小,即社團間連接越密,社團強度越弱;當b不變時,a值越大,Q值也越大,即社團內部的連接越緊密,社團強度越大。
在我們所建立的模型中,EDP遷入到新環(huán)境中可能的人口增長模型,采用的是人口增長的邏輯斯諦模型采用它的原因是EDP遷入到新環(huán)境中,由于各種客觀性的影響,人口增長很難滿足原先的指數或者馬爾薩斯模型,人口是在增長,但由于受到環(huán)境阻滯的影響增長率可能有所降低,但人數總體是呈現上升趨勢。我們注重在表層解決EDP的問題,我們所要確保的是人口遷移到另外的一些環(huán)境中,不會由于人口的負增長而導致本名族的不復存在。
前面我們提到了受遷徙國無法通過完備的手段得知這些新居民所有的生存水平,受教育情況等,所以難民文化傳播模型解決的問題--接受國對于難民真實狀況了解極少,可以通過將模型所需數據簡單量化,讓我們通過有限的了解,更大程度上對難民進行合理安置。需要明白的事是,全球氣候變暖引發(fā)的海平面上升進而造成的沿海城市被淹沒問題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并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歷史積累的過程。在歷史的進程中,由于工業(yè)化的到來,無論是對于歷史排放量還是當前排放量而言,發(fā)達國家無疑是占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相當大一部分,消減同樣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發(fā)達國家減排的溫室氣體數量要遠大于發(fā)展中國家。所以,碳排放量多的國家,需要承擔的責任就要多一些。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到EDP的產生時全國人民共同造成的,他們是最終的受害者但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個,不在讓世界上產生更多無家可歸EDP,對此,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