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豬藍耳病是由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病毒感染引發(fā)的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經常造成繁殖母豬出現繁殖障礙,哺乳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同時該種疾病也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侵入機體后會引發(fā)免疫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障礙,多種疫苗的免疫接種效果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空白,從而給各種病源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豬衣原體病是造成繁殖母豬、種公豬出現嚴重繁殖障礙的一種傳染性疾病,2種疾病相互疊加,由于癥狀不明確,很容易誤診,獸醫(yī)人員在進行疾病診治過程中往往只診斷一種,忽視了另一種的防控,造成防治方案缺乏針對性,導致防治失敗。該文結合實際病例探討了豬藍耳病與衣原體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過程,希望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豬藍耳病;衣原體病;混合感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37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evention of Co-infection of Porcine Blue ear Disease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Abstract:Porcine PRRS is a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which often causes reproductive disorders in breeding sows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suckling piglets.At the same time,the disease is also a typical immune Sexual diseases,after invading the body,will caus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mune disorders in the immune organs,the immunization effect of various vaccines will decline,and there will b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mune blanks,thus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the spread of various pathogens.Porcine PRRS is often co-infected with other pathogens and complicat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Porcine chlamydia is also an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causes serious reproductive disorders in breeding sows and boars.The above two diseases are superimposed on each other.Because the symptoms are not very clear,it i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Veterinarians often only Diagnosing one,ignor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other,resulting in a lack of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resulting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ailure.In this study,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process of mixed infection of porcine PRRS and chlamydia were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ctual cases.
Keywords:porcine blue ear disease,chlamydia,mixed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引言
最近幾年,隨著生豬養(yǎng)殖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很多養(yǎng)殖場的疫病發(fā)生流行呈現出新的特點,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種類顯著增多,單一性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下降,很多疾病常混合感染、并發(fā)感染,給疾病診斷和防控工作帶來很大難題。豬藍耳病是由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病毒感染引發(fā)的一種繁殖障礙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抑制性傳染性疾病。藍耳病作為生豬養(yǎng)殖場的一種原發(fā)性傳染性疾病,常與其他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混合感染、并發(fā)感染,表現出復雜的臨床癥狀,其中衣原體是最容易混合感染的一類,衣原體同樣會造成動物出現繁殖障礙,2種病原疊加給疾病診斷防控工作帶來很大難題。獸醫(yī)人員應充分認識現階段生豬養(yǎng)殖場疫病發(fā)生的復雜性,對于像藍耳病和衣原體病混合感染的傳染性疾病一定要做到認真細致的鑒別診斷,確保疾病診斷的科學合理。
1 發(fā)病分析
某中小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存欄繁殖母豬33頭,從2021年3月下旬開始,養(yǎng)殖場妊娠后期的繁殖母豬突然體溫升高,不能正常采食,出現流產情況,發(fā)病5~7 d后,流產妊娠母豬的數量顯著增高,流產胎兒全部死亡。出現發(fā)病情況后,養(yǎng)殖戶將患病豬單獨隔離并進行妥善有效的衛(wèi)生消毒,連續(xù)使用多種藥物,沒有任何效果。獸醫(yī)接到報告后趕往養(yǎng)殖場,發(fā)現養(yǎng)殖場已有9頭妊娠母豬出現流產,整窩仔豬全部死亡。結合整體發(fā)病情況,初步判定為豬藍耳病。由于該養(yǎng)殖場地繁殖母豬免疫接種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隨后對繁殖母豬的血清抗體進行檢測,發(fā)現抗體水平下降,達不到合格標準。采集流產胎兒的病變組織和患病豬的新鮮血液,進行PCR檢測發(fā)現豬藍耳病抗原呈陽性[1]。隨后進行血液涂片檢查,發(fā)現血液涂片中存在能被姬姆薩染成紅色的衣原體小體,衣原體呈現多種形態(tài),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橢圓形。結合診斷結果,可判定為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病毒和衣原體混合感染引發(fā)的傳染性疾病。
2 流行病學調查
當養(yǎng)殖場出現發(fā)病情況后,查閱養(yǎng)殖場的養(yǎng)殖管理檔案,進行有效的流行病學調查,該養(yǎng)殖場從2020年3月引種,種豬2020年10月后陸續(xù)進入生產階段,2021年3月有部分1胎次的母豬生產后逐漸出現發(fā)燒流產的情況。通過嚴格的檢測,存在藍耳病病毒與衣原體病毒感染。由于養(yǎng)殖戶存在不科學引種情況,且存在不同年齡不同品種豬混合養(yǎng)殖的現象,外來疫病引入養(yǎng)殖場造成藍耳病與支原體病混合感染在養(yǎng)殖場中傳播蔓延,危及繁殖母豬的正常妊娠。
3 臨床表現
該養(yǎng)殖場主要以妊娠母豬出現流產為主,經常在妊娠中后期出現流產,產下的胎兒個體較弱或者全部死亡,個別胎兒呈現木乃伊狀。早期流產發(fā)生在妊娠前的9~100 d,部分妊娠母豬在妊娠中期50~80 d出現流產,流產前患病豬精神狀態(tài)煩躁不安,短暫的厭食,體溫正常,也有的體溫升高到41 ℃,流產后恢復到正常食欲,患病豬的背部毛孔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從中流出鐵銹樣的血液,肉眼觀察患病豬有明顯的黑色淚斑[2]。早期流產和部分預產期臨近的母豬產下的仔豬大部分死亡,即便能成活,也因為出生體重相對較小,不能正常吃奶,大多數在出生幾小時或1~2 d內死亡,死亡率高達90%以上。
4 病理變化
早期和中期流產產下的胎兒體表皮膚呈現潮紅色,臟器組織呈現暗紅色,肺間質顯著增寬,胸腔中蓄積淺紅色的滲出液,肝臟顏色呈現土黃色,質地變脆,腎臟嚴重發(fā)暗發(fā)黃[3],肝臟表面、腎臟表面都存在點狀出血。
5 緊急處理
豬藍耳病與支原體混合感染發(fā)生流行后通常不需要治療,應將檢測為陽性的豬群全部淘汰、無害化處置。檢測為陰性的豬群作為假健康豬單獨隔離養(yǎng)殖,并做好養(yǎng)殖場的封鎖隔離工作,及時清理被患病豬污染的環(huán)境,清理墊料和飼料,堆積發(fā)酵無害化處理。加強養(yǎng)殖場的衛(wèi)生消毒,在疫情防控期間,每天消毒2~3次,連續(xù)使用1周,交替使用消毒劑。還應做好豬群的凈化處理工作,從多次檢測為陰性的繁殖母豬群的后代中選擇檢測為陰性的仔豬,將其作為后備母豬集中養(yǎng)殖,并對原有的繁殖母豬群落做出有效的更新換代,培養(yǎng)健康無病的豬群。在疾病防控期間禁止一切生豬調運行為,外來車輛不能隨意進出入養(yǎng)殖場。
6 預防措施
藍耳病和衣原體混合感染引發(fā)的傳染性疾病會引發(fā)種公豬、繁殖母豬出現嚴重的繁殖障礙,防范上述2種疾病混合感染需從疾病的入侵角度入手,一方面應消滅養(yǎng)殖場的老鼠等多種嚙齒類動物,同時減少生豬和多種鳥類的接觸,因為鳥類在傳播衣原體方面發(fā)揮重要的媒介作用,養(yǎng)殖場一定要做好母豬舍的徹底清理和衛(wèi)生消毒工作。還需加強養(yǎng)殖管理,規(guī)范養(yǎng)殖戶的行為,避免不科學引種造成外來疾病引入養(yǎng)殖場。日常要調控好養(yǎng)殖環(huán)境,加強環(huán)境清理和衛(wèi)生消毒,及時清理養(yǎng)殖場的糞便和各種污染物,加強對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殺滅糞便中的各種病原微生物。構建妥善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范體系,堅持自繁自育、全進全出的養(yǎng)殖管理模式,加強對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針對性消毒。在疾病流行高發(fā)期,應適當增加消毒的次數,并定期更換消毒劑,不能在同一個區(qū)域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消毒劑。妥善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種是防范多種傳染性疾病傳播流行的最佳手段。對于重大傳染性疾病,一定在每年春秋兩季進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種,并加強抗體水平監(jiān)測,掌握豬群的抗體消散規(guī)律。
7 結束語
藍耳病和衣原體混合感染引發(fā)的傳染性疾病易引發(fā)種公豬、繁殖母豬出現嚴重的繁殖障礙,豬藍耳病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衣原體侵入豬機體后,造成繁殖母豬出現不同程度的繁殖障礙。畜牧獸醫(yī)人員在疾病診治中,注意2種疾病混合感染的情況,了解2種疾病混合感染的癥狀、病理變化、緊急處理等,并做好預防措施,確保早發(fā)現早處理,短時間控制病情,避免損失進一步加大。
參考文獻
[1] 李潤成,馬攀,李淼.生豬豬衣原體感染的PCR診斷[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6(9):47-48.
[2] 梁綺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流行、診斷及其與肺炎合并感染的治療[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1(7):86-87.
[3] 石曉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流行和防治方法[J].畜禽業(yè),2016(5):81-82.
作者簡介:劉曉娟(1983-)女,漢族,江蘇漣水人,本科,獸醫(y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