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軍 黃惠君 肖冰
近年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宮頸癌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對我國女性的健康、生命具有極大威脅[1]。宮頸癌的發(fā)生于多次流產(chǎn)、過早性生活等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在許多研究中指出,在宮頸癌形成前可通過治療逆轉(zhuǎn)患者的病情,延緩病情進展或者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對改善宮頸病變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作用[2]。有效的宮頸病變篩查方式是宮頸癌預防的關(guān)鍵。目前有多種宮頸病變篩查方式,包括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組織活檢等,但這些檢測方式具有一定延遲性[3]。FRD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屬于一種新型的上皮細胞診斷技術(shù),具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逐漸得到了廣泛運用[4]。本文將對在宮頸病變篩查中采用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方法進行檢測診斷的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 到本院進行宮頸病變篩查的患者1300 例,其中已婚632 例,未婚668 例;年齡20~68 歲,平均年齡(46.13±8.72)歲?;颊呔栽竻⑴c此次研究,且對研究中的各事項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年齡>18 歲;具有性生活史。排出標準:伴有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進行過全子宮切除手術(shù)患者;接受過子宮手術(shù)、宮頸手術(shù)患者;處于經(jīng)期或者急性炎癥的患者;存在宮頸接觸性出血且出血量較大的患者。
1.2方法 均進行了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與TCT 檢測,只要其中一項檢測顯示為陽性,則進行陰道鏡宮頸組織活檢。
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在檢查前的48 h 不對患者的宮頸、陰道做任何處理。將大、小棉簽同時插入FRD 染色液瓶中,10 min 后將其拿出,將大棉簽在宮頸處涂抹5 圈,并在宮頸口按壓5 s 后取出,觀察棉簽的顏色變化。將小棉簽插入宮頸管2.5~3.0 cm 處,并沿著宮頸管的內(nèi)壁進行旋轉(zhuǎn),共5 圈,將棉簽逐步下拉后取出,觀察棉簽的顏色變化。
TCT 檢測:使用無菌棉球清除患者宮頸表層分泌物,將宮頸刷插入患者的頸管內(nèi),沿著順時針的方向旋轉(zhuǎn)5 圈后將宮頸刷取出,并將其放進細胞保存液瓶中。處理標本,分離出黏液細胞、炎癥細胞和上皮細胞,最終制成標本玻璃片,巴氏染色后進行顯微鏡觀察。
陰道鏡宮頸組織活檢:使用擴陰器將患者的宮頸陰道部充分暴露,使用消毒棉簽將宮頸表面的黏液去除。在陰道鏡下觀察轉(zhuǎn)化區(qū)、上皮以及血管的改變情況,用棉簽蘸取濃度為3%的醋酸涂擦宮頸陰道部,每隔3 min 進行1 次,并在宮頸表面涂抹復方碘液,在可以的病變處或者碘試驗陰性區(qū),取活檢送病理檢查。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病理結(jié)果為金標準,分析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與TCT 檢測的結(jié)果,并比較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與TCT 檢測的誤診率、漏診率和準確率。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當棉簽為黃棕色、綠色、茶褐色時判定為陰性;當棉簽為藍色、黑色、黑綠色判定為陽性。TCT 檢測:ASC-US 及以上的判定為陽性。陰道鏡宮頸組織活檢:CINⅠ及以上判定為陽性。誤診率=假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100%;漏診率=假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準確率=(總例數(shù)-誤診例數(shù)-漏診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結(jié)果分析 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誤診率為2.15%(21/976),漏診率為5.86%(19/324),準確率為96.92%(1260/1300)。見表1。
表1 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結(jié)果分析(n)
2.2TCT 檢測結(jié)果分析 TCT 檢測誤診率為2.46%(24/976),漏診率為4.01%(13/324),準確率為97.46%(1267/1300)。見表2。
表2 TCT 檢測結(jié)果分析(n)
2.3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與TCT 檢測結(jié)果比較 FRD、TCT 檢測結(jié)果的誤診率、漏診率和準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與TCT 檢測結(jié)果比較(%)
宮頸癌是從良性宮頸病變在長時間的發(fā)展中轉(zhuǎn)變而來的一種惡性病變。由于許多宮頸病變患者在早期不存在明顯的典型癥狀和體征,在普通的婦科檢查中很難被發(fā)現(xiàn),這也是許多患者病情發(fā)展至宮頸癌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原因之一[5]。有效的篩查能夠及早檢出宮頸病變患者,通過積極的早期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風險,降低死亡率[6]。TCT 篩查是比較常見的宮頸病變篩查技術(shù),通過液基波層細胞制片技術(shù)處理涂片雜質(zhì),進而獲得高質(zhì)量的薄片,有利于清晰顯示細胞結(jié)果,幫助醫(yī)生發(fā)現(xiàn)異常上皮細胞,在宮頸病變篩查中具有重要價值[7]。但是該技術(shù)費用相對昂貴,在部分地區(qū)推廣受到限制。
在本次研究中,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檢測誤診率為2.15%(21/976),漏診率為5.86%(19/324),準確率為96.92%(1260/1300),TCT 檢測誤診率為2.46%(24/976),漏診率為4.01%(13/324),準確率為97.46%(1267/1300)。FRD、TCT 檢測結(jié)果的誤診率、漏診率和準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FRD 與TCT 檢測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診斷效果相近,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液是用于人體組織腫瘤細胞的活細胞染色劑,該染色劑的主要成分是葉酸衍生物、還原肽亞甲藍以及乙酸[8]。將該染色劑涂抹在宮頸上皮組織,葉酸衍生物、還原肽亞甲藍、乙酸與癌細胞進行結(jié)合,進入細胞質(zhì)[9]。乙酸對癌細胞內(nèi)的pH 環(huán)境產(chǎn)生改變,進而讓葉酸受體與葉酸衍生物和還原肽亞甲藍分離。此時游離葉酸就會被還原為四氫葉酸,且參與細胞的一碳代謝過程[10]。此時,癌細胞中的二價鐵離子產(chǎn)生催化作用,促使亞甲藍發(fā)生氧化反應,進而產(chǎn)生氧化鈦亞甲藍而促使癌細胞發(fā)生變色。
綜上所述,在宮頸病變篩查中采用 FRD 上皮組織特殊染色方法進行檢測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并且與常用的TCT 檢測相比在操作上更為簡便,成本更低且出結(jié)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