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玉 黃曦
摘 要:東湖綠道標識系統(tǒng)作為行人的指路牌,不僅具備交通指示功能,更為重要的是能充當宣傳媒介引導市民和旅游者了解武漢這座城市的歷史、地理、文化等,所以標識內容要結合武漢當?shù)氐牡赜蛭幕厣?,運用文字、圖片等表現(xiàn)綠道方向以及地域文化的特征,引導旅游者游完整個綠道。綠道標識一方面要為旅游者提供有關道路方向的信息,以幫助旅游者在綠道上繼續(xù)前進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另一方面也要能夠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吸引市民和旅游者了解東湖綠道的歷史文化和特色風情。這樣有助于提升武漢市整體文化品位與整體規(guī)劃水平,從而加快武漢市旅游經(jīng)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文章主要闡述如何將武漢地域文化運用在東湖綠道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中。
關鍵詞:地域文化;東湖綠道;導向標識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課題“以地域視覺文化為特征的武漢市東湖綠道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研究”(18G104)成果。
隨著城市綠道的建設,綠道導向標識也隨之出現(xiàn),但是縱觀全國各地的綠道導向標識,可發(fā)現(xiàn)其造型基本千篇一律。設計師在設計綠道導向標識時更多考慮的是其通識性和標準性,而很少將導向標識所處地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因此,如何發(fā)掘城市地域文化,又如何將這些地域文化融入綠道導向標識設計中,以凸顯城市綠道的品牌形象,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一、武漢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qū)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fā)揮作用的文化傳統(tǒng),是各個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tài)、社會習俗、生產(chǎn)生活方式等的體現(xiàn)。武漢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三國荊楚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李白曾在黃鶴樓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詩句,這為武漢歷史增色不少。黃鶴樓與晴川閣、古琴臺是武漢名勝風雅文化的代表。作為“九省通衢”“天下四聚”的武漢同時以“江城”聞名,境內湖泊、橋梁、碼頭眾多,形成著名的水文化、碼頭文化。武漢高校云集,是全國重要的科教文化基地之一,形成以武漢大學、光谷科技等為代表的科教文化。除此之外,武漢還有首義文化區(qū)、漢口租界區(qū)、漢陽兵工廠遺產(chǎn)區(qū),楚劇、漢劇、湖北評書、漢繡、木蘭武術、蔡林記熱干面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黃陂木蘭八景、東湖風景區(qū)、武漢植物園等風景區(qū),盤龍城遺址、楚王墓、寶通禪寺等歷史建筑文化景觀,辛亥革命紀念館、孫中山紀念碑等歷史遺跡,戶部巷、曇華林等特色老街區(qū)。武漢人敢為人先,勇于創(chuàng)新,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造就了萬里長江第一橋、漢正長街第一市、全國沿江第一灘等??傊錆h這座城市蘊含著盤龍文化、荊楚文化、黃鶴文化、知音文化、科教文化、山水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租界文化、碼頭文化、革命文化等,奠定了武漢豐富深邃的漢派地域文化基礎。
二、東湖綠道導向標識功能
標識是一種帶有文字和圖形,具有傳遞信息或吸引人注意力等作用的視覺圖形符號。導向標識是指利用文字、圖案或符號等元素進行方向、位置等信息的傳遞,引導人們順利到達目的地的一種媒介。導向標識設計主要包含材質、造型、文字圖案等要素,力求用最簡潔的文字、圖案和符號表述準確的含義,且能跨越國界,無需語言即能識別。武漢東湖綠道身處風景優(yōu)美的全國5A級景區(qū)——東湖風景區(qū),是當之無愧的“武漢最美綠道”,自從2016年12月28日全面開放以來,吸引了大量的武漢市民及游客前來游玩觀賞。
在道路設計上,東湖綠道是按“千年工程”目標打造的,運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技術,使這條綠道扎實且富有彈性,跑步行走都很舒適。東湖綠道上的導向標識主要具有四種功能。
指示功能:利用箭頭加文字或方向引導標志圖形的表現(xiàn)方式指示目的地的方向、距離、位置等。
引導功能:通過某個特定區(qū)域的地圖、配置圖、導向牌、圖表等整體圖示,對綠道其他位置與現(xiàn)處地之間的關系進行標識。
解說功能:對綠道內一些特別的區(qū)域和景點等通過文字或圖形等形式進行具體介紹,如布告欄和留言牌等。
命名功能:對綠道內有代表性的景點如觀楚臺、湖心島、九女墩、長堤杉影等的名稱用文字或圖形進行標識。
三、武漢地域文化在東湖綠道導向標識設計中的應用
武漢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蘊的地域文化,那么如何將這些地域文化運用到東湖綠道的導向標識設計中呢?導向標識設計基本上從造型、材質、文字、圖案和色彩這幾方面入手,其中文字和圖案是信息傳達最重要的因素,其設計形式?jīng)Q定著人們接收和理解信息的快慢程度。圖案在導向標識設計中主要起輔助作用,為看不懂文字的人服務。而色彩則在整個導向標識中給人們一個整體的視覺印象,所以應該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融合,或運用一些代表區(qū)域形象的色彩。造型和材質也影響著整個導向標識的視覺形象。這些元素基本上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武漢東湖綠道導向標識設計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對這些元素進行調整。比如在圖案的選擇上可以使用一些有當?shù)靥厣膱D案,如鳳凰、黃鶴樓、漢鑼等,但是這些元素得經(jīng)過一定的藝術加工,而且圖案使用種類盡量不要過多,以免雜亂無章。
(一)地域文化在綠道導向標識造型上的應用
目前大多數(shù)的導向標識造型幾乎都采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簡單的導向標識造型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導向功能也給人一種整體感,但是在綠道景區(qū)可適當采用造型比較獨特的標識,這樣更能加強景區(qū)的辨識度。導向標識的造型設計可以取材自武漢地域文化的多個方面,如人文、建筑、民俗等。綠道導向標識造型設計可以挖掘和提煉武漢的建筑特征,如以黃鶴樓為代表的楚風建筑,其懸挑的建筑造型、深棕紅色的色彩,獨具楚文化深沉的韻味。在設計武漢東湖綠道導向標識時可以從建筑造型中提煉出圖案,進行簡化精煉。比如:湖光閣和觀楚臺的導向標識可提煉其建筑造型進行設計;田園童夢和塘野蛙鳴處則可從漢鑼中提取圓環(huán)造型,以凸顯童趣和自然;在湖心歸沐、杉月曉看、鵝詠陽春區(qū)域則可選取武漢“江城”的特征,將長江大橋的造型進行簡化提煉,使人們根據(jù)標識的造型設計就能快速辨別出武漢的特色。除了從建筑上提取造型元素,也可以從其他文化中提取,如:在白馬洲頭附近的璀璨島和桃花島的導向標識牌可從知音文化中提取元素,采用不規(guī)則造型,既浪漫又不失韻味地展現(xiàn)其功能性和統(tǒng)一性;在磨山景區(qū)、落雁景區(qū)、森林公園景區(qū)的綠道導向標識則可采用簡單的幾何圖形造型,在急彎區(qū)則可提煉武漢山水文化的水彎造型,這樣既豐富了導向標識的造型,也彰顯了武漢的地域文化,可謂一舉兩得。
(二)地域文化在綠道導向標識材質上的應用
一般用于制作導向標識的材質較多,比如木材、石材、金屬、PVC塑料、石膏等,每種材質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能。一般木材應用較多,給人一種自然古樸的原生態(tài)感。石材種類繁多,用其制成的標識給人以壯美、粗獷或凝練之感。PVC塑料則給人干凈、平易近人之感。不同的材質給人們的感受是不同的。在導向標識設計中,材質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xiàn)地域的特色。導向標識設計的主要載體就是材質,影響著人們對導向標識的主觀感受。武漢自古以來氣候宜人,木材豐富,尤其是樟樹和懸鈴木,所以東湖綠道導向標識的材質應以木材為主,比如瀕湖畫廊、行吟閣、磨山挹翠、林間探微等的導視牌可采用木制材料。而落霞水榭碼頭、劉備郊天壇、太漁棲霞等景區(qū)的導向標識則盡可能采用石材,這樣更能實現(xiàn)環(huán)境與情境的統(tǒng)一協(xié)調。綠道邊上的東湖國際會議中心等現(xiàn)代化建筑的指示牌則可以使用金屬或是金屬與木制結合的材料,這樣更能將導向標識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當然由于木制導向標識在室外長時間風吹雨淋容易變形損壞,所以要采用科技手段進行防腐處理,也可以用新型材料仿制木紋進行導視牌的制作??傊M量使用武漢本地材料,這樣不僅能與綠道周邊環(huán)境自然融合,顯得質樸優(yōu)雅,而且取材方便。
(三)地域文化在綠道導向標識色彩上的應用
在整個導向標識設計中,色彩是辨識度最高的一種元素。它是光的產(chǎn)物,其作為形體的一種構成元素,也體現(xiàn)著一定的地域特色與內涵。導向標識的色彩主要體現(xiàn)為標識牌本身的材質色,以及字體和圖案的色彩。在對導向標識進行色彩設計之前,可以根據(jù)綠道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總體色調的歸納,比如聽濤景區(qū)東湖水主導色為綠色,那么水邊的導向標識可以深紅色為主,因為紅色與綠色是對比色,這樣可以凸顯標識牌的醒目性。此外,也可以灰色為底色,因為黑白灰是無色系,可與任何環(huán)境相搭配。若導向標識牌選擇深紅色與灰色為底色,那么字體與圖案的顏色盡量選擇白色,以凸顯導示信息。落雁景區(qū)的綠道導向標識可采用深綠色為底色,主要是因為落雁景區(qū)的總體色調以夕陽色為主,再加上茵茵大樹,既可與環(huán)境融合,也可形成一定的對比。楚人對于紅色的喜愛從春秋時期就已形成,例如黃鶴樓建筑、虎座鳥架鼓的色彩大多以深棕紅為主,所以在進行東湖綠道導向標識設計時大多數(shù)導向標識牌可盡量采用深棕紅色。在兒童游玩休閑景區(qū),如田園童夢、塘野蛙鳴處的標識牌背景色可以選用金黃色等純度高的醒目顏色吸引兒童。導視牌上的文字、圖案一般選用黑白色,因為黑白灰的色彩能與任何色系搭配且能突出視覺效果,不僅能協(xié)調色調同時也能滿足視覺的舒適度要求,更好地詮釋當?shù)氐牡赜蛭幕厣>G道邊現(xiàn)代化的建筑導向標識則可以采用灰色、金屬色為背景色,文字用黑白兩色皆可。在導向標識設計中搭配這樣的色彩,不僅讓人們對綠道印象深刻,還能加強綠道元素的統(tǒng)一性。
總之,東湖綠道的導向標識是體現(xiàn)武漢形象的重要元素,導向標識不僅是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武漢城市形象傳播的載體。在對武漢東湖綠道的導向標識進行設計時應該從武漢的地域文化中尋找脈絡,提取精華,同時從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出發(fā),從造型、材質、色彩、圖案、文字等多方面考慮,設計出獨具武漢地域文化特色的導向標識。
參考文獻:
[1]章莉莉.城市導向設計[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2]楊玲,楊牧夢.日本成田機場第三航站樓導向標識設計的認知心理學解析[J].包裝工程,2018(2):259-263.
[3]陳娟.武漢地域文化符號在旅游景觀設計中的表達[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7):314.
[4]王園園.高??臻g導向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作者單位:
武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