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璞
每年的六月是“ 高考季”。在這個影響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刻,莘莘學子走上考場,凝神聚氣,在試卷上莊嚴作答,只為不辜負這十幾年的書山跋涉與寒窗苦讀。7 2 年前,中國革命即將取得最后勝利,中國社會正經(jīng)歷著近現(xiàn)代以來最偉大的歷史轉折,“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即將實現(xiàn),“黑暗的中國之命運”即將過去。在這最后的關鍵階段,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革命“ 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 以“ 進京趕考”的謹慎與虔誠的態(tài)度,牢記為國為民的初心使命,為黨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定規(guī)立制,確定了新中國的國體、政體以及所實施的政黨體制,并在此基礎上凝結成了以“ 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他來到西柏坡,對群眾深情地說道,“ 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每次來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于哪些考慮?我們學的還有沒有不深不透的?‘ 兩個務必耳熟能詳,但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兩個務必,使之更好指導當前黨的建設?今天如何結合新的形勢弘揚?”“兩個務必”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它為中國革命一路走來,繼往開來,不斷發(fā)展壯大保駕護航。
牢記“兩個務必”,勇于自我革命
1949年3月5-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會上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jīng)受住執(zhí)政的考驗,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即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兩個務必”思想。
“ 兩個務必”的思想淵源,可以回溯到1944年3月郭沫若發(fā)表于重慶《新華日報》上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從歷史的角度闡述與分析了李自成入京后因為革命隊伍腐化墮落而陷入宗派斗爭,并迅速失敗的過程與原因。毛澤東在讀到這篇文章后于當年11月致信郭沫若。他在信中寫道,“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贝撕?,在1945年7月,毛澤東和黃炎培就“ 跳出歷史周期率”進行了著名的“ 窯洞對”。黃炎培認為,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李自成還是之前的其他農民起義者,無論是農民革命的失敗者還是建立了王朝的君主,都逃不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 歷史周期率”。對此,毛澤東提出用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的民主方法,促使政府時刻不敢松懈,讓人人起來負責,從而避免“人亡政息”。
1949年,革命勝利在望,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全國在即,毛澤東對“窯洞對”的思考進入到一個新階段。3 月23日,從西柏坡啟程前往北京時,毛澤東說:“ 今天是趕考的日子,要讓人民來做我們的考官,希望能考出個好成績,我們絕不做李自成?!崩钭猿傻氖≡谟谒麤]有經(jīng)受住從革命到建設,從奪權到執(zhí)政的全新考驗,在于他遺忘了革命初心,褪去了革命本色。身處西柏坡的毛澤東思考的是新生的人民政權如何能在全國范圍內長治久安,中國共產(chǎn)黨如何在執(zhí)政的考驗中時刻保持本色。他認為回答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在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能否始終保持強烈的宗旨意識和深厚的為民情懷,這是“ 兩個務必”思想產(chǎn)生的理論基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全國勝利,靠的是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未來中國建設要成功,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馬克思主義政黨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氣與決心,讓人民作考官,提出“ 兩個務必”思想,是黨時刻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團結帶領人民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
弘揚“兩個務必”,迎接新的考驗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回應了他2013年在考察西柏坡時提到的“ 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百年大黨,百年奮斗,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說,革命是靈魂,革命是底色。我們駕駛著社會主義偉大航船不斷前行,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可能我們會收獲喝彩聲,可能我們會聽到質疑聲,然而作為一個成熟的大黨,一個永葆青春動力的大黨,我們既要兼聽則明,又要不為外部嘈雜聲所惑,保持戰(zhàn)略定力,居安思危,時刻牢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始終保持革命精神和斗志,將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到底,決不因勝利而驕傲,對自身要求“失之于寬、失之于松”;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牢記與強化“ 趕考”意識的同時,也要認識到“ 趕考”環(huán)境、考題與考官的時代變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chǎn)黨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視人民新需求,回答人民新困惑,解決人民新問題。面對新的“考卷”,需要新的“ 答題”方式,然而“ 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時代怎么發(fā)展,風險挑戰(zhàn)如何變化,要始終秉持一顆一心為民的公心,沉著應考的信心,自我革命的決心,匯聚成一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