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旅游禮物饋贈中的日常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

    2021-06-20 08:28:50王思雅孫九霞
    旅游學刊 2021年5期

    王思雅 孫九霞

    引用格式:王思雅, 孫九霞. 旅游禮物饋贈中的日常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J]. 旅游學刊, 2021, 36(5): 105-117. [WANG Siya, SUN Jiuxia.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daily society reflected in souvenir giving by tourists[J]. Tourism Tribune, 2021, 36(5): 105-117.]

    [摘? ? 要]文章以伴隨旅游者返回日常社會而發(fā)生的旅游禮物饋贈現(xiàn)象作為切入點,基于饋贈者與收禮者的雙重視角,剖析旅游禮物饋贈在社會關系運作中的特征與效果,進而回答旅游是否以及如何影響旅游者的日常社會這一問題,意在揭示旅游對客源地的擴散性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旅游禮物饋贈在互惠基礎、互惠結構與互惠表征三方面均顯示出區(qū)別于傳統(tǒng)禮物饋贈的特點,禮物關系運作呈現(xiàn)出策略化、情感化的特征;其次,旅游禮物饋贈在強熟人關系中作為一種情感策略對原有的長期性關系進行維系,在弱熟人關系中則作為一種社交策略啟動了進一步的人際接觸與互動,將原有的短期性關系轉化為長期性關系?,F(xiàn)代流動性背景之下的短暫旅游流動對日常社會的整合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旅游禮物饋贈;旅游社會影響;日常社會;社會關系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21)05-0105-13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1.05.013

    引言

    在高流動性背景下,旅游的社會屬性及其置于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愈加凸顯,旅游的社會影響因而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并成為旅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話題。由于旅游學科的旨趣所在,研究視野多著眼于目的地而鮮有涉及客源地,研究內(nèi)容也多圍繞主客互動所引發(fā)的社會層面的旅游地社會文化變遷[1-3]、個體層面的旅游者心理[4]與行為[5-6]的調(diào)適改變而展開。早在1996年,Nash便指出這一理論視角的局限性,并呼吁從客源地視角來進一步推進旅游社會影響研究[7]。近年來,相應的討論更是不斷涌現(xiàn)[8],學界對旅游者常態(tài)的日常生活世界而非短暫的旅游世界的關注逐漸增多。這一關注目前僅集中在個體層面,如旅游作為一場通過儀式[9]或一種地位標志[10]對旅游者自身所造成的影響,對群體層面所蘊含的日常社會影響則較少予以討論。

    然而,旅游者作為社會人,其自身的旅游流動不僅關乎個體的體驗與經(jīng)歷,還關乎與其緊密相連的社會網(wǎng)絡,這在安土重遷、關系本位的中國社會尤為突出。很顯然,旅游對旅游者所處社會具有同樣深刻的影響。目前,雖然學界已經(jīng)意識到探究旅游之于日常社會整體影響的價值所在[11-12],但在理論上尚存較大的探索空間。鑒于旅游對旅游者日常社會所產(chǎn)生的擴散性影響難以把憑,本研究將以旅游禮物饋贈現(xiàn)象作為切入點進行剖析。

    旅游禮物饋贈,即旅游者作為饋贈者將在旅游地所獲取的商(物)品帶回日常居住地去饋贈他人的社會行為??v觀當下,旅游禮物饋贈已成為現(xiàn)代流動性社會背景下一種普遍現(xiàn)象[13-15],其中,中國旅游者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16-17]。禮物(gift)并非物品(present)[18],禮物行為因其所具有的內(nèi)在社會邏輯而賦予物以社會生命,其本質為人與人的勾連而非物與物的交換。因此,旅游禮物饋贈的本質可理解為,因饋贈者的旅游流動所引發(fā)的一種日常社會關系聯(lián)結機制。社會關系不是簡單地在一個固化結構中運作,也不是用一個簡單的二元分割的概念所能夠涵蓋的,其必須被嵌入日常實踐中加以理解[19]。因此,對旅游禮物饋贈中流動關系的關注,可以透視旅游者日常社會結構所受到的間接影響。

    本研究關注旅游禮物從獲取到贈予1的全過程,基于旅游者作為饋贈者與收禮者的雙重視角,嘗試回答以下問題:首先,旅游禮物饋贈作為一種關系運作機制呈現(xiàn)出何種特征?是否區(qū)別于傳統(tǒng)禮物饋贈?其次,通過旅游禮物饋贈,饋贈者(旅游者)原有的日常社會關系受到了何種影響?發(fā)生了何種變化?本研究試圖剖析旅游禮物饋贈中的微觀關系實踐,并借此理解旅游對日常社會所產(chǎn)生的宏觀擴散性影響,意在豐富旅游社會影響的客源地視角。

    1 文獻綜述

    1.1 禮物饋贈與社會關系運作

    禮物饋贈自19世紀開始便一直是人類學、社會學的重要研究主題,本研究無意對這一龐雜脈絡進行整體梳理,而僅就其中的社會關系視角進行回溯。禮物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物品或商品,它是不可讓渡的,是社會關系的有形表達與實踐[20]。Mauss最初在“混融”概念中顯露了這一思想,“人們將靈魂融于事物,亦將事物融于靈魂。人們的生活彼此相融,在此其間本來被混同的人和物又走出各自的圈子再相互混融” [21],人與物的混融、人與社會的混融最終使得社會關系、人、物交錯在一起。Gregory[22]根據(jù)這一觀點建構了商品與禮物的對比分析:商債源自可讓渡的物品在相互獨立的交易者之間的交換,而禮債包含了不可讓渡的物品在相互依賴的人們之間的轉讓。因此,商品交換是物與物之間關系的建立,而禮物交換則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生產(chǎn),是一種典型的社會關系運作機制。

    禮物饋贈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社會關系運作方式,核心在于其內(nèi)部所存在的互惠機制。Mauss最早運用“禮物之靈” [21]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生產(chǎn),認為禮物自身具有靈力,呈現(xiàn)為“饋贈-接受-回贈”中的責任與任務關系,因而物的流動促進了關系聯(lián)結與社會整合。不同于Mauss,Malinowski使用“互惠原則”來解釋禮物流動及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現(xiàn)象,認為一切權利和義務都“被置入互惠服務的對稱鎖鏈之中”[23]?;セ莶煌诮粨Q,其呈現(xiàn)為一種持續(xù)和無限的過程,正是這一社會結構基礎使得社會關系得以再生產(chǎn),也使得禮物研究具有了強大的理論生命力。在中國社會情境下,禮物饋贈在維持、再造和改變?nèi)穗H關系中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24],通過禮物饋贈所構建出的互惠體系成為個體得以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支持與保護網(wǎng)絡。值得注意的是,禮物饋贈作為一種社會關系運作方式具有特定的規(guī)范與資源含義。首先,禮物饋贈在進行關系聯(lián)結時呈現(xiàn)出制度化與形式化的特點。牽涉饋贈活動的社會事件、送禮者與收禮者間的社會關系、禮物的物質內(nèi)容及文化意義是渾然一體的[18],禮物體系在社會習俗或日常交往規(guī)范的制約下有序參與著社會倫理的建立。其次,禮物饋贈是通過資源在人際間的往來進行關系聯(lián)結。禮物互惠體系中的資源既包括物質資源,也包含物質文化資源,例如饋贈者對收禮者諸如關心、羨慕、道德上的關懷、情感上的依附等[24],這些無法計算清楚的人情促使人際互動不斷繼續(xù),關系聯(lián)結不斷生成。

    自Mauss與Malinowski提出互惠機制后,學界開始對這一關系運作方式及效果不斷深入剖析,發(fā)現(xiàn)其自身可展開為多樣而非單一的實踐模式,實踐效果也可進一步區(qū)分為在表達性和工具性[25]上的側重。其中,表達性禮物饋贈支持雙方之間的原有關系,并進一步維系溫情和諧的長期性關系。而工具性禮物饋贈則試圖否定并操縱雙方之間的原有關系,建立起功利目的的短期性關系。

    在共時性上,關系運作方式及效果與社會關系屬性密切相關,這集中在關于互惠的對稱性與非對稱性的討論之中。Sahlins依據(jù)社會距離這一橫向維度,將禮物饋贈中的關系運作方式進一步劃分為利他性的一般互惠、精確等值的均衡互惠、功利性的消極互惠[26],依次存在于近親、熟人與陌生人之間,運作效果由表達性向工具性不斷加劇。除此之外,非對稱性互惠也存在于具有縱向的社會等級差距的關系主體之間,在權力依附型等級關系與孝敬文化型尊卑關系中均會發(fā)生一般互惠[18]。

    在歷時性上,關系運作方式及效果與社會背景密切相關。社會變遷之中的禮物饋贈呈現(xiàn)出兩種變化趨勢,一是關系運作方式由被動向主動轉變,二是關系運作效果由情感性向工具性轉變。首先,在關系運作方式的呈現(xiàn)上,Mauss在對“古式社會”的研究中將饋贈者與收禮者視為道德人,認為禮物饋贈行為是自由與約束的交織[21]。黃玉琴在對20世紀中國農(nóng)村的觀察中同樣發(fā)現(xiàn),村民基于集體性原則和不可逾越原則進行著幾乎強制性的禮物往來[24]。與之相反,Bourdieu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禮物饋贈中的個體能動性[27],閻云翔也指出中國的禮物饋贈單位由家庭轉向個體,禮物饋贈逐漸演化為一種相對自主的交換模式[18]。在中國現(xiàn)代情境的研究中,楊美惠基于計劃經(jīng)濟時代,發(fā)現(xiàn)禮物互惠網(wǎng)絡作為一種陰柔的力量自發(fā)生長,甚至可與國家再分配經(jīng)濟體制分庭抗禮[28]。鄭姝莉與盧成仁則基于中國當代流動性背景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在社會縱向流動上的個體選擇請客不收禮來進行道義關系調(diào)適,在社會橫向流動上的個體選擇構建互惠體系來整合村落共同體[29-30]。其次,在關系運作效果上,Mauss認為,禮物饋贈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團結的紐帶[21]。而Bourdieu卻得出了與Mauss相悖的見解,認為禮物饋贈行為本身是一種支配策略而非崇高主題[31],再生產(chǎn)出的社會關系呈現(xiàn)出一種私利理性的支配關系而非宗教情感的支持關系。這一經(jīng)典對話在中國情境下進行了重現(xiàn),閻云翔重點論述了禮物關系的倫理與道德意涵[18],楊美惠則認為禮物關系顯示出功利性與工具性特征[28]。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的差異源于禮物所嵌入的社會基礎的不同。在Mauss的“古式社會”與閻云翔的封閉農(nóng)業(yè)社區(qū)中,社會成員終其一生為長期關系所縛,和諧互惠是其生活準則;而在Bourdieu的現(xiàn)代社會和楊美惠的城市工廠中,社會交往則更加多樣化、復雜化,人們往往追求的是建立短暫功利的關系??v觀中國社會,近年來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呈現(xiàn)為一個核心判斷:伴隨著社會轉型,禮物饋贈在中國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中的表現(xiàn)愈加復雜,送禮行為越來越工具理性化,而不像過去那樣出于情感考慮,總體呈現(xiàn)出工具性關系運作的趨勢[32-33]。這一主流的研究判斷主要基于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背景,當下的高流動性背景中所流行的禮物饋贈是否具備一致性結論需要重新加以探討。

    1.2 旅游禮物饋贈

    由于禮物饋贈現(xiàn)象的普遍性,繼人類學、社會學之后,其他學科也紛紛出于特定的學科旨趣與視角對禮物饋贈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進行聚焦、不同現(xiàn)象進行解讀。經(jīng)濟學著眼于“禮物經(jīng)濟”現(xiàn)象,營銷學則重點關注禮物的購買類型、饋贈者的消費者行為及心理……而旅游學科則集中從營銷學視角切入[34],選擇性地關注禮物購買這一初始環(huán)節(jié),以此與旅游消費者行為研究進行對話。

    縱觀旅游禮物研究脈絡,其源頭最早可追溯至早期的旅游紀念品研究。Kim與Littrell[35]依據(jù)購買意圖對旅游紀念品進行分類時,區(qū)分出旅游禮物這一類用于饋贈他人而非自我使用的特殊紀念品。隨后,學者聚焦呈現(xiàn)為商品形式的禮物與購買行為本身[36-37],進一步探究禮物型紀念品的類型與購買動機,發(fā)現(xiàn)擁有饋贈者身份的旅游者更加偏好原真的、地方的、傳統(tǒng)的等具有象征產(chǎn)品屬性的地方特產(chǎn)。近年來,學者開始意識到旅游禮物購買行為有別于一般旅游商品購買行為的文化意義,著重考察禮物購買行為背后的文化影響因素。實際上,Graburn早于20世紀80年代就關注到日本國內(nèi)的“sunbetsu-omiyage”文化,即留守者送給遠游者告別物品與遠游者歸來后送給留守者回贈物品[38]。這一文化現(xiàn)象在東亞地區(qū)尤為突出,因此,學者多選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案例地進行研究。Park[39]通過跨國比較的視野對日本與韓國的旅游禮物文化進行了辨析,Gao等[40]和Wei[41]則更為關注中國社會,分別探究了傳統(tǒng)社會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文化對中國旅游者禮物購買行為所產(chǎn)生的影響。

    可以看出,旅游禮物目前多是旅游紀念品或旅游購物行為研究主題下延伸出的邊緣性關注,僅有少數(shù)學者關注到了這一消費背后所蘊藏的社會意義[42]。事實上,禮物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物品或商品,其本質為社會互動的文化產(chǎn)物、社會關系的有形表達。旅游禮物同樣如此,其作為一個中介連接著遠游者與留守者[38]。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禮物饋贈雖然古已有之,但是直到現(xiàn)代才成為一種穩(wěn)定且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因此,可將其視為當代流動性社會背景之下的一種典型的禮物饋贈模式。目前,已有社會學者關注到禮物饋贈在流動性社會背景下的社會整合功能[30,43],而旅游禮物作為其中的典型,其社會意涵有待進一步呈現(xiàn)。

    本研究從社會關系運作的視角對旅游禮物饋贈現(xiàn)象進行重新解讀,圍繞關系運作的方式與過程進行剖析(圖1)。禮物饋贈之所以被視為一種關系運作的方式,其核心在于互惠機制的存在。不同于交換機制,互惠機制在關系主體間建立起循環(huán)往復的互動,從而促使社會關系得以再生產(chǎn)。因此,本研究依據(jù)禮物饋贈的互惠特征將關系運作方式劃分為互惠基礎、互惠結構與互惠表征。其中,互惠基礎包含互惠這一關系運作方式所發(fā)生的時空場景及所作用的關系范圍,互惠結構為關系主體間所進行的實踐類型,互惠表征則是關系主體對此實踐類型的社會認知。禮物饋贈不僅通過關系主體對可交換資源的理性衡量與相互負債來加強聯(lián)系,更是通過關系主體對其中道德等社會規(guī)范的認知解碼來加深彼此之間的人際糾葛纏繞[18,29],互惠表征使得禮物饋贈中的資源無法被關系主體清楚計算,從而造成了無休無止的關系再生產(chǎn)。除此之外,由于不同類型的社會關系中運行著不同的社會交往法則[44],本研究在對關系運作過程的剖析中將首先對禮物關系予以區(qū)分,在此基礎之上分別考察旅游禮物饋贈的過程及影響效果。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旅游禮物饋贈在日常社會關系運作方面的特征及其影響效果,研究對象是存在于部分旅游者中的一種社會性現(xiàn)象,而不是一個由旅游者所構成的總體。因此,本研究遵循“典型性”[45]的抽樣邏輯,盡可能窮盡旅游禮物饋贈和關系再生產(chǎn)的各種類型。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本研究首先需要對這一異質性現(xiàn)象進行分層,使研究結論可以進行“分類同質化”外推[46],以達到理論飽和。通過前期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旅游禮物饋贈現(xiàn)象在饋贈頻率與范圍方面存在著明顯分層,并且與受訪者的代際差異相吻合。這是由于,處于不同生命歷程階段的個體同樣位于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與職業(yè)生涯階段,嵌于不同屬性與規(guī)模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從而在旅游禮物饋贈需求與效果方面呈現(xiàn)出差異。因此,本研究依據(jù)受訪者的生命歷程特征劃分為3組(表1),以此更好地厘清旅游禮物饋贈現(xiàn)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樣的方式[47]。選取的受訪者均有過豐富的旅游經(jīng)歷與旅游禮物饋贈經(jīng)歷。同時,不同組別中的受訪者數(shù)量基本相當。其中,A組年齡大約在50歲以上,處于退休和家庭空巢階段;B組年齡大約在25歲以上,開始邁入職場并組建家庭;C組年齡則在25歲以下,多處于學業(yè)和單身階段。由于未成年人的旅游與旅游禮物饋贈多以家庭而非個人作為單位,因此,本研究排除18歲以下的饋贈者(旅游者)。在此基礎之上,筆者依據(jù)“最大差異的信息飽和法”[48],在各組內(nèi)盡可能涵蓋不同性別、不同職業(yè)、不同經(jīng)濟水平與不同地域的饋贈者(旅游者)。由于本研究關注“關系”,饋贈者與收禮者作為一對關系主體被同時納入研究視野,筆者通過滾雪球的方式進一步補充位于饋贈者(旅游者)不同社會網(wǎng)絡類型中的收禮者。最終,共訪談40位受訪者,其中,A組10人、B組13人、C組14人(雖然C01與C02的年齡大于25歲,但由于其未婚、未就業(yè),社會網(wǎng)絡較為簡單與同質,因此,將其劃入C組)以及為透視中國社會文化影響所增設3位外國受訪者。

    筆者于2019年2月與2020年3月進行資料收集,并于2020年9月進行回訪,采用半結構訪談法圍繞以下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資料收集:(1)受訪者的旅游經(jīng)歷及其中的旅游禮物獲取經(jīng)歷,其中,A組與B組需要回憶其在青年或中青年階段的旅游禮物饋贈經(jīng)歷。通過對不同世代的比較來揭示在社會變遷背景下的旅游流動與旅游禮物饋贈的變化。(2)受訪者與收禮者間的旅游禮物饋贈經(jīng)歷、其他類型的禮物饋贈經(jīng)歷。(3)受訪者與收禮者間的日常社會關系、旅游禮物饋贈后的后續(xù)互動。需要注意的是,每位受訪者均被要求從饋贈者與收禮者的雙重視角依次進行討論,且至少展開3段其所參與的旅游禮物饋贈經(jīng)歷。

    筆者借助質性研究數(shù)據(jù)軟件Nvivo 10對轉錄后的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通過對A組、B組、C組在當下(位于相同時間位置)與在各自年齡相同(位于不同時間位置)時的資料進行組間差異對比,以此在共時性與歷時性上比較與揭示旅游禮物饋贈在關系運作方面的特征與效果。此外,筆者在得出初步結論后與部分受訪者進行了反饋與討論,以此增加分析結果的效度[47]。

    3 旅游禮物饋贈中的關系運作特征

    禮物饋贈由于嵌入旅游情境而具有了地理與人際間的雙重流動特征,在旅游地至日常居住地中依次展開獲取與贈予兩階段。這一禮物饋贈類型在現(xiàn)代中國社會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42],旅游者多將其視為自身旅游經(jīng)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普遍的旅游行為背后蘊藏著豐富的社會意涵,其本質是一種典型的建立、發(fā)展、維持和利用關系的活動[49],并且具有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禮物饋贈類型的運作特征。

    3.1 策略化的互惠基礎

    旅游禮物饋贈中的關系運作基礎,即互惠基礎,包括關系范圍與關系所置身的場景。首先,旅游禮物饋贈的關系范圍呈現(xiàn)為以地緣為基礎的自我中心網(wǎng)絡,范圍邊界依據(jù)饋贈者(旅游者)自身的交際需求而擴張收縮,并非由社會倫理格局或社會規(guī)范所確定。由于旅游禮物多被作為“伴手禮”同旅游者一起返回日常居住地,收禮者多為與饋贈者(旅游者)居住距離較近、日常交往密切的日常社會群體,因而旅游禮物所覆蓋的關系屬性以地緣為主,血緣、姻緣、朋緣、業(yè)緣、學緣和趣緣等關系均交錯其中。在此基礎之上,關系主體具有明顯的選擇性與建構性,依據(jù)日?;拥念l繁程度對交際對象來進行比較與篩選,納入其中的收禮者是在以自我為中心所搭建的關系網(wǎng)絡中最為活躍、緊密且親近的個體。這與以家庭為單位、依照社會倫理結構所規(guī)定的“差序格局”來構建傳統(tǒng)禮物關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旅游禮物關系范圍呈現(xiàn)為“自己人”特征的熟人關系圈。其中,具有不同社會網(wǎng)絡狀態(tài)的饋贈者(旅游者)所構建的禮物關系范圍具有差異。中青年旅游者自身的社會網(wǎng)絡正處于發(fā)展期,學緣、業(yè)緣和朋緣(尤其是男女朋友)的關系結構較為活躍,所以旅游禮物關系范圍也相對廣泛,甚至大于日常交往圈?!熬S系關系是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我經(jīng)常會給同事們帶回點禮物。但也不是說會送給全部人,而只是給‘同事里的朋友”(B06),“我一般只會主動送給跟我比較‘親的人,像爸媽和閨蜜?!保–09)相比之下,中老年旅游者自身的社會網(wǎng)絡處于萎縮期,他們的旅游禮物關系范圍則僅限于最為核心的私交區(qū)域?!耙郧耙矔o領導、同事買,但現(xiàn)在這個年齡段就不考慮這個了。”(A04)

    其次,旅游禮物饋贈的場景在時空上呈現(xiàn)出任意和多樣的特征,因契合饋贈者(旅游者)自身的交際需求而非禮俗約定而產(chǎn)生。在一般禮物饋贈中,無論是儀式化情境還是非儀式化情境,均會受到社會習俗或日常交往規(guī)范的影響,從而在恰當、合適的特定時空內(nèi)發(fā)生。反觀旅游禮物饋贈的場景,卻顯示出了差異性的特征。一方面,饋贈者(旅游者)可以選擇在結束旅程、返回日常居住地后立即送出,作為一種非儀式化禮物來分享異地出游經(jīng)歷。其中,中青年群體的日常交往較為頻繁且隨意,并不在意旅游禮物饋贈中的特定場景選取,多會選擇“隨手送出”。另一方面,饋贈者(旅游者)也可以選擇在其他儀式化場景或非儀式化場景再行送出,如生命儀式、時歷儀式、串門互訪、探望病人等“大事小情”,將旅游禮物轉換為一般禮物類型,以此表達對收禮者的祝福、關切等特定意涵。饋贈者(旅游者)依據(jù)自身的交往意圖轉換其在游后與收禮者的互動場景,從而賦予旅游禮物更加靈活多變的饋贈含義。

    可以看出,旅游禮物的關系范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社會關系類型或群體,其作為一種社會關系紐帶在地緣、親緣、業(yè)緣等之間進行廣泛的聯(lián)結,具有普遍性的互惠基礎。與一般禮物饋贈有所不同的是,“禮”這一傳統(tǒng)社會規(guī)范不再產(chǎn)生主導性影響,饋贈者(旅游者)的個人主體性更加凸顯,從而依據(jù)自身的交際需求策略性地建構互惠基礎。

    3.2 去功利化的互惠結構

    旅游禮物饋贈中的關系運作結構,即互惠結構,是進行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的核心部分。Mauss在“送禮、收禮、回禮”禮物范式[21]中展露出均衡互惠的雛形。Sahlins進一步依據(jù)親屬關系距離細分為一般互惠、均衡互惠與消極互惠3種類型,其中,一般互惠是一種人人有份的利他性實踐,“物質方面被社會性所壓制,看不見對直接物質回饋的期求,即使有期望也是含蓄的”[26]。與之相對應地,均衡互惠和消極互惠所蘊含的功利性的利益攫取企圖愈加明顯。池靜旻等認為Sahlins的一般互惠概念存在模糊性,應進一步對互惠期待與互惠實踐予以區(qū)分,從“有互惠期待、不確定互惠實踐”的一般互惠中區(qū)分出“無互惠期待、不確定互惠實踐”的分享型禮物[50]。旅游禮物饋贈中的互惠結構同樣可置于一般互惠模型的討論之下,但具有其獨特之處,具體表現(xiàn)為“無互惠期待、阻止互惠實踐”與擴散性的網(wǎng)狀互惠(圖2)。

    首先,饋贈者(旅游者)對收禮者并沒有互惠期待,甚至還會有意阻止互惠實踐的發(fā)生。幾乎所有的饋贈者(旅游者)在此方面均表現(xiàn)得較為刻意,多選擇贈送價值低、可立即消耗的旅游特產(chǎn),因而收禮者無需對這一價值可忽略不計的物質資源進行回應?!斑^年大家都會出去旅游時我就不送(旅游禮物)了,因為我害怕大家會想著回禮,容易讓人家尷尬。”(B02)“我每次都會帶‘易耗品,像煙酒這些,嘗嘗滋味就算了。因為在中國禮尚往來嘛,人都好(習慣)這樣。你出去買個貴的東西回來送,會給對方造成心理負擔?!保ˋ06)饋贈者(旅游者)對互惠實踐的阻止并不是對進一步社會交往的拒絕[21],也不是對支配地位的獲取[18]或聲望的建構[29],而是對功利性交往結構的否定或者掩飾。在20世紀的中國社會,人們深受“人情圈”的束縛,承擔著禮物饋贈中冗余的物質負擔與關系負擔?,F(xiàn)代旅游禮物饋贈對此予以規(guī)避,將物質的中介地位弱化,更加注重人際間的直接交往。饋贈者即使存在功利性的交往目的,其在交往形式中的表現(xiàn)也是委婉的、含蓄的。“突然給領導送禮的話會比較奇怪,給人感覺很有目的性,而自己去旅游回來后送禮就比較合適?!保˙12)不同于一般的“送禮”,旅游禮物饋贈的首要意圖并不在于私人利益的即刻實現(xiàn)而在于社會關系的維系。對功利性交往結構的否認或者掩飾使饋贈者(旅游者)有望建立起長期而非短暫的日?;セ蒹w系。

    其次,饋贈者(旅游者)會同時與多位日常社會成員進行禮物饋贈,形成廣泛性而非針對性的多對禮物關系?!爱敃r(旅游時)買了一大堆但是沒有具體想好要送給誰,回來后看到誰就送給誰了。”(A03)“送同事的話我會廣泛送,不是表達特定的喜歡,而是表達一種‘淡淡的友情?!保˙12)建立互惠體系而非特定互惠關系同樣也是出于對去功利化的考量。見者有份、好處同享的資源均等饋贈,并非是致力于利益最大化而是互惠最優(yōu)化[42],同樣有利于建立起有來有往的長期性關系。

    可以看出,旅游禮物饋贈中的互惠結構并非呈現(xiàn)為均衡互惠或一般互惠,而是一種擴散性的非均衡互惠。這一互惠結構在表層呈現(xiàn)上對物品形態(tài)進行弱化、對流程形式進行簡化,在深層含義上對饋贈者(旅游者)與日常社會成員間的交往進行去功利化,意在促成持久而非短暫的互動。

    3.3 情感化的互惠表征

    禮物饋贈不僅表現(xiàn)為一種實踐活動,更是因其所具有的表征內(nèi)涵才擁有了社會生命。人情,作為中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世俗化的文化概念”[51],反映在人們的日常社會交往之中,禮物饋贈即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3.1? ? 非日常體驗的共享

    當旅游者成為饋贈者時,其多會選擇具有地域文化差異的非日常商(物)品進行個人旅游體驗的表征。伴隨著旅游流動的常態(tài)化,這一載體的自身形態(tài)產(chǎn)生了較大的轉變。在中國旅游發(fā)展初期,饋贈者(旅游者)所獲取的旅游商(物)品多呈現(xiàn)為稀缺的物質資源,“原來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去北京旅游回來給大家?guī)Я恕彀查T香煙。因為當時農(nóng)村都是卷煙,沒有這種帶過濾嘴的高級貨?!保ˋ04)轉向大眾旅游時代,其逐漸呈現(xiàn)為一種象征符號,“我會買一些有當?shù)貥酥镜摹⊥嬉鈨夯貋硭腿?,比如香山的紅葉書簽、貝加爾湖的冰箱貼、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鑰匙扣……”(C09)雖然各類旅游商(物)品在物質形態(tài)上呈現(xiàn)出差異,但均具有地方象征[52]的功能。當旅游商(物)品轉化為旅游禮物時,其象征含義也轉化為饋贈者(旅游者)在旅游地中的非日常體驗。進一步地,饋贈者(旅游者)通過對象征異地體驗之物的饋贈,表征出與收禮者一起共享的渴望與努力。“大家平時都在一個圈子,見到的東西也都差不多……這些東西我自己覺得很新奇,想到他們也沒有吃過就給他們帶回去點進行分享,希望他們也能體驗到?!保˙12)饋贈者(收禮者)通過對特定商(物)品的選取傳達出對收禮者的在意與親近。

    3.3.2? ? 個人情感的表達

    饋贈者(旅游者)還會通過展示其與物的親身性聯(lián)結,來進一步強化其對收禮者的個人情感表達。在禮物獲取階段,饋贈者(旅游者)多會選擇具有地方性的商(物)品來作為禮物,因為其不僅象征著饋贈者的非日常體驗,還強調(diào)著禮物獲取的情境,即饋贈者是在異地體驗之余親自為收禮者制作或購買了該商(物)品。“要讓大家知道你是在哪里買的,因為在那邊吃喝玩樂,臨走了還能記住大家,這本身就是一種情誼?!保˙06)此外,饋贈者(旅游者)還會傾向于選擇親身攜帶或親自郵寄的方式將禮物帶回日常社會。電商與物流行業(yè)近年來在旅游地的發(fā)展并未明顯取代作為禮物的商(物)品的運輸方式,即使實際上采取了網(wǎng)購這一便捷途徑,饋贈者(旅游者)也會對此進行掩飾?!拔以谔詫毶舷聠钨I,但我跟別人就會說這是從原產(chǎn)地帶回來的。因為從網(wǎng)上誰都可以買、什么時候都可以買,親自帶就比較特殊。自己身體力行、舟車勞頓帶回來的和快遞小哥帶回來的肯定感覺不一樣。”(B06)在禮物贈予階段,饋贈者(旅游者)多會親自將禮物送至收禮者手中,并通過禮物將自身的異地體驗與收禮者進行分享交流。饋贈者(旅游者)通過對物的親自挑選、親身攜帶、親自分享等親身性聯(lián)結表出對收禮者的牽掛惦念和對這段關系的重視,將內(nèi)在心意具象化地外顯出來。

    可以看出,與一般禮物饋贈日趨明顯的“人情異化”特征相比,旅游禮物饋贈中的互惠表征表現(xiàn)為物質上的弱化、情感上的純粹與強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禮物并非是嵌于日常社會結構內(nèi)的文化物品,其表征內(nèi)容與一般禮物饋贈相比具有特殊性,互惠表征不再是規(guī)范約束下的社會情感,而是能動表達出的個人情感。

    4 旅游禮物饋贈對日常社會關系的影響

    為了更好地辨析關系運作的過程與效果,本文將饋贈者(旅游者)與收禮者間的原有關系進行了類型劃分。由于旅游禮物饋贈具有能動性與個體性的特征,關系運作基礎呈現(xiàn)為“自己人”特征的熟人關系圈,并且依據(jù)熟人關系的強弱程度呈現(xiàn)出不同的運作方式,因此,本研究將互動頻率作為首要劃分標準,區(qū)分出強熟人與弱熟人兩大類型。進一步,本文對兩類基本關系類型內(nèi)部的關系性質予以在情感性與非情感性的不同混合程度上的區(qū)分[53]。由此,饋贈者(旅游者)與收禮者(日常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呈現(xiàn)為以下4類(圖3):情感性-強熟人型、非情感性-強熟人型、情感性-弱熟人型、非情感性-弱熟人型。

    4.1 強熟人中的情感策略與長期性關系維系

    在以上4類關系類型中,I是一種交往密切且情感性成分突出的社會關系,主體雙方親密無間、互為情感依賴,家人、摯友(如閨蜜、哥們兒)、戀人等均為此類型。II同樣是一種交往密切的社會關系,但與I相比,并不具備如此深厚的情感性成分,主體雙方彼此雖相互熟識但尚存一定的情感距離,譬如婆媳、鄰居、同事、同學等關系。I、II兩類關系的共同之處在于均呈現(xiàn)為一種強熟人關系。

    旅游禮物饋贈在I與II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與關系運作機制。在I中,饋贈者(旅游者)按照收禮者自身的實際需求而挑選禮物,甚至會在旅游過程中較為直接地詢問收禮者意見。并且,其并不在意為此付出時間、精力與金錢,為他人購買禮物已成為自身旅游體驗的一部分。因此,收禮者適用且喜愛的各式高質量商(物)品均在饋贈者的選擇范圍內(nèi),這其中既有服飾、特產(chǎn)、化妝品等日用品,又包含手表、腰帶、首飾等奢侈品?!敖o自己家人要買她最需要的東西,有一年我給老婆買了一個瑞士手表,這是她最需要的東西,怕她相不中,還特意照了圖片讓她自己選。要買實用的、適合她的、舒服的、不在乎價錢的,這就是親情?!保ˋ03)在II這一密切而不親近的邊緣圈層中,饋贈者會按照其與收禮者之間的關系結構而快速做出購買決策,并不會為禮物挑選投入過多的精力與金錢。與I中的禮物饋贈相比,饋贈者更加注重禮物外在的包裝和符號標志,因而多會選擇一些“華而不實”的紀念品,并多在公開場合進行饋贈,以期待更多人知曉?!俺鋈ネ娼o婆婆帶東西要選那種能張揚的、可以充分吸引眾人目光的,讓別人看見知道是媳婦給帶回來的。”(A08)同樣是A03,他認為送給家人與送給同事的旅游禮物“差別很大”“給同事的話主要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要能夠代表當?shù)氐奈幕厣⒂屑o念意義、有l(wèi)ogo的,并不會考慮對方需不需要?!保ˋ03)旅游禮物饋贈在I與II中均作為一種情感策略,通過人際情感的表達與強調(diào)對原有關系基礎進行穩(wěn)固。然而,這一情感策略在本質上具有差異,其在I中是一種“真有之情”,即呈現(xiàn)為真誠的交往行為而非意指,表達出饋贈者純粹、真摯的情感;在II中則是一種“應有之情”,呈現(xiàn)為一種社會交往規(guī)范推崇下的恰當情意表露。

    表達真有或應有之情的旅游禮物饋贈在I、II中充當著關系潤滑劑,使得旅游者與日常交往群體之間的關系得以再生產(chǎn)。在I中,旅游禮物作為一種“真有之情”的情感紐帶,例如,作為父輩對子輩的撫育、關照,作為子輩對父輩的回饋、孝敬,或者作為伴侶對另一半的依賴,對日常社會關系的結構與性質進行了確認與維護,從而維系或強化了彼此之間的關系?!拔胰ビ娼o我媽買了圍巾,給我爸買了腰帶……我覺得作為成年人,需要做出一些表示(旅游禮物饋贈)?!保–01)與此同時,收禮者會因旅游禮物而得到情感上的慰藉與滿足,對彼此之間的關系進行肯定,“兒子去歐洲玩給我?guī)Я艘粭l腰帶。雖然花的是我的錢但也很感動,因為兒子帶回來的意義就不一樣,算是一種孝敬吧,他在外(游玩)也沒有忘記我?!保ˋ07,C01的收禮者)在II中,旅游禮物作為一種“應有之情”的情感紐帶,所產(chǎn)生的人際情感較為淡薄,并且具有規(guī)范性特征,多表現(xiàn)為具有社會關系修飾功能的尊重、友好情感,因此更多的是對社會群體身份的認同而非對某一私交的深入?!安块T同事出去玩都會買點特產(chǎn)放在前臺,這已經(jīng)形成一種習慣或共識了,自己不帶就會特別不好意思,算是一種正常的(工作)關系維護吧?!保˙05)收禮者并不會因旅游禮物而加深對饋贈者的情感羈絆,但卻會由此解碼出饋贈者對彼此關系的維護意愿,繼而產(chǎn)生后續(xù)互動?!笆盏街埃ㄎ遥]有期待,收到之后也沒有驚喜,送和不送(對我來說)都一樣。平時部門合作比較多的同事都會這樣表示一下。”(B08,B05的收禮者)旅游禮物饋贈所表達出的人際情感具有指向性,對其所依附存在的長期性社會關系基礎進行著強化。

    4.2 弱熟人中的社交策略與長期性關系培育

    在另外兩類社會關系類型中,III是一類雖具備情感性成分但日常聯(lián)絡較少的社會關系,關系主體因生活軌跡的不同而逐漸從彼此的交往圈中分離,相識但不經(jīng)?;?,如親戚、舊友等。IV則為情感性成分與日?;泳邢薜纳鐣P系,關系主體缺乏深度了解的機會與場合,包含高層領導、客戶等。III、IV兩類關系在饋贈者的日常交往中均短暫且不穩(wěn)定,并不包含在日常交往圈的核心范疇之中,呈現(xiàn)為一種弱熟人關系。

    旅游禮物饋贈較少發(fā)生于III、IV兩類關系之中,并且具有特殊的關系運作機制。饋贈者出于自身的情感性或工具性目的而主動饋贈,在選取禮物時一方面會契合收禮者的喜好、身份地位等,另一方面會著重突出地方特色。進一步,旅游禮物作為一種“由頭”“契機”,啟動了饋贈者與日常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八投Y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兩個人可以一起出來喝個茶吃個便飯。這個東西本身(禮物)只是一個話題的開端,后面大家能聊到哪兒可就說不準了?!保˙04)“在利益場上客戶見的人、收的禮特別多的情況下,旅游帶回來的禮物可以承載和引申更多關于我對這個地方的人、事、物的理解,能夠順延出與客戶之間的更多談資?!保˙09)可以看出,旅游禮物饋贈在III、IV中僅充當一種社交策略,禮物饋贈自身作為一種關系運作機制在此間已名實分離,由旅游禮物饋贈所牽引出的社交機會而非互惠才是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的核心所在。

    創(chuàng)造恰當交往場合的旅游禮物饋贈,在III、IV中充當著關系催化劑,使得旅游者與日常交往群體之間的關系得以再生產(chǎn)。在日常社會交往中,人們對某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私人關系雖有強烈的交往意愿卻沒有交往機會,而情感化的旅游禮物饋贈恰可為其提供合理的交往理由。由此,饋贈者多將旅游禮物饋贈作為溫情的交際外殼來包裹內(nèi)在的其他社交目的。通過以禮物之名增強社交,饋贈者與收禮者的關系之實得以建立或重新維系,顯示出其投資、培育、擴展個人社會網(wǎng)絡的努力。“外向型的工作需要去創(chuàng)造交流和制造機遇,一個禮物有時候能向客戶和領導展示你自己,然后拉上關系?!保˙09)“朋友如果不溝通,感情就會變淡。我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太忙了就和XX沒怎么聯(lián)系了,去年出去玩給她帶回來過一條項鏈,雖然好幾年都不聯(lián)系了,但是見面了還是挺親,之后就搭上線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A08)與此同時,旅游禮物饋贈使關系主體得以集聚在同一場合,從而增加了收禮者對饋贈者的了解與聯(lián)結?!拔覀兡翘炝牧撕芏?,現(xiàn)在有事沒事也會常打打電話問候一下?!保ˋ02,A08的收禮者)在旅游禮物饋贈所啟動下的社會交往(重新)運轉,使關系主體間的短期性社會關系有望轉化為長期性社會關系,納入饋贈者的日常交往圈。

    綜上,旅游禮物饋贈在強熟人關系中作為一種情感策略(“真有之情”或“應有之情”),對情感性-強熟人型關系與非情感性-強熟人型關系進行維系,強化社會關系的長久持續(xù)性聯(lián)結;其在弱熟人關系中則較少發(fā)生,且充當為一種社交策略對情感性-弱熟人型關系與非情感性-弱熟人型關系進行交際強化,將短期性的社會關系編織進長期性的關系網(wǎng)絡之中。需要注意的是,A、B、C這3組群體的社會關系在生產(chǎn)過程與結果存在差異。B(中青年)群體的禮物饋贈范圍覆蓋了全部關系類型,且饋贈頻率較為頻繁,旅游禮物饋贈在其增強與擴大交換關系中發(fā)揮了廣泛的作用;相比之下,C(青年)群體的禮物饋贈范圍僅局限于情感性-強熟人型關系之中,著重于對長期性、情感性關系的關注;A(中老年)群體的禮物饋贈范圍雖涉及情感性-強熟人型關系、非情感性-強熟人型關系與情感性-弱熟人型關系3類,但在后兩者中的表現(xiàn)并不穩(wěn)定,收縮至對社會關系網(wǎng)絡核心的維護。雖然旅游禮物具有差異性的關系運作機制,但均致力于長期性社會關系的維系,是一種較為典型的表達性禮物。這一發(fā)現(xiàn)與當下禮物研究中主流的“工具性關系運作趨勢”不相一致,顯露出流動性社會背景下禮物關系聯(lián)結的新特征。

    5 結論與討論

    旅游作為流動性社會的產(chǎn)物,對社會本身又會產(chǎn)生何種影響?相較于外來旅游流動與本地旅游發(fā)展作用明顯的旅游地社會,旅游流動間接影響下的日常社會較少受到關注。本研究致力于對此問題的解答,認為旅游者首先是作為社會人而存在,個體的離開與回歸勢必對其所處的日常社會產(chǎn)生影響。為進一步探究旅游對日常社會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本研究選取旅游禮物饋贈這一游后社會行為,通過對微觀關系實踐的觀察來透視宏觀關系結構的變化。

    為了揭示旅游禮物饋贈所具有的關系運作特征,本研究圍繞互惠這一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的核心劃分出互惠基礎、互惠結構與互惠表征3個維度,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分析。作為現(xiàn)代流動性背景之中的禮物典型,旅游禮物在關系運作方面均顯示出有別于以往傳統(tǒng)禮物類型的特征:首先,旅游禮物饋贈的關系范圍與關系運作場景均依據(jù)個人交際意愿而非社會倫理規(guī)范而確定,饋贈者(旅游者)的個人主體性較為突顯;其次,旅游禮物饋贈中的互惠結構有別于均衡互惠或者一般互惠類型,呈現(xiàn)為擴散性的非均衡互惠,顯示出對功利性交往結構的否定或者掩飾;最后,饋贈者(旅游者)通過對特定旅游商品的選取和對旅游商品親身性聯(lián)結的展示,表達出對關系主體與關系本身的純粹個人情感。可以看出,旅游禮物饋贈并不是傳統(tǒng)社會的規(guī)范延續(xù)而是現(xiàn)代社會的創(chuàng)造,其作為一種關系運作機制顯示出有別于以往禮物互惠的新特征:禮物關系運作的資源含義、規(guī)范含義減弱,呈現(xiàn)出策略化、情感化的特征。很顯然,與主流社會學所大量探討的“人情異化”不同,旅游禮物饋贈卻顯露出對情感的重視。

    旅游禮物饋贈作為一種策略化、情感化的關系運作方式,使得饋贈者(旅游者)的日常社會關系進行了再生產(chǎn)。為了更好地辨析關系運作的過程與效果,本研究對日常社會進行了類型劃分,主要區(qū)分出強熟人關系與弱熟人關系。首先,旅游禮物饋贈在饋贈者(旅游者)的強熟人關系中呈現(xiàn)為一種情感策略,通過對“真有之情”或“應有之情”的表達來加固原有的長期性社會關系。其次,旅游禮物饋贈也在饋贈者(旅游者)的弱熟人關系中存在,呈現(xiàn)為一種社交策略,通過以禮物之名所啟動的社交機會來增進人際接觸,將短期性社會關系轉化為長期性社會關系。

    通過對與旅游流動相伴產(chǎn)生的旅游禮物饋贈的剖析,本研究總結出旅游對日常社會的擴散性影響機制(圖4)并增進了對個體旅游流動之于社會的意義理解。在現(xiàn)代流動性的時代背景下,個體間的互動減弱與人際疏離不可避免,因此,各類互惠機制、體系的啟動與運轉就顯得格外重要,以此維系與延續(xù)社會共同體。社會成員在社會網(wǎng)絡中短暫的離開與回歸,恰可為其提供合理的社交契機并進而產(chǎn)生互惠活動。因此,常態(tài)化流動背景之下的短暫旅游流動,具有維系日常社會的積極功能。

    除此之外,旅游禮物饋贈有別于傳統(tǒng)禮物饋贈的關系再生產(chǎn)效果,反映出流動性社會背景下中國社會關系的演化趨勢,引人深思,且有待進一步探討。邊燕杰將現(xiàn)有的有關中國社會中的關系主義的研究歸納為3種理論模型:家族親情倫理的社會結構、特殊主義的工具性關系和非對稱性的社會交換關系[54]。目前主流禮物研究認為,禮物饋贈所再生產(chǎn)的社會關系已由情感性關系演變?yōu)楣ぞ咝躁P系,即認為當下的中國社會關系歸為“特殊主義的工具性關系”之列。然而,伴隨社會發(fā)展,當下社會關系的性質已發(fā)生了進一步的演化,這從普遍流行的旅游禮物中可以透視一二。旅游禮物對維持、加強和擴大交換關系的努力,對長期性、情感性關系的重視都已轉而開始顯露“非對稱性的社會交換關系”的狀態(tài),臨摹出社會變遷所促成的社會關系在形態(tài)與實質上的新變化。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孫九霞, 王心蕊. 麗江大研古城文化變遷中的“虛無”與“實在”: 以酒吧發(fā)展為例[J]. 旅游學刊, 2012, 27(9): 73-83. [SUN Jiuxia, WANG Xinrui. The “nothing”and “something”during the cultural changes in Lijiang ancient town: A case study of Lijiang ancient towns bars[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9): 73-83.]

    [2] 蘇靜, 孫九霞. 旅游影響民族社區(qū)社會關系變遷的微觀研究——以岜沙苗寨為例[J]. 旅游學刊, 2017, 32(4): 87-95. [SU Jing, SUN Jiuxia. Microcosmic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social relations changes in ethnic communities: Taking Basha Miao village as an example[J]. Tourism Tribune, 2017, 32(4): 87-95.]

    [3] 劉相軍, 孫九霞. 民族旅游社區(qū)居民生計方式轉型與傳統(tǒng)文化適應: 基于個人建構理論視角[J]. 旅游學刊, 2019, 34(2): 16-28. [LIU Xiangjun, SUN Jiuxia. Traditional cultural adaptation of residents in an ethnic tourism community: Based on personal construction theory[J]. Tourism Tribune, 2019, 34(2): 16-28.]

    [4] 萬蕙, 唐雪瓊. 無羈的快樂, 缺位的道德——對網(wǎng)絡文本中傣族潑水節(jié)游客狂歡體驗的內(nèi)容分析[J]. 旅游學刊, 2017, 32(7): 99-107. [WAN Hui, TANG Xueqiong. Pleasure without morals: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ourists carnival experience in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from travel blog[J]. Tourism Tribune, 2017, 32(7): 99-107.]

    [5] 孫九霞, 黃凱潔. 融合與區(qū)隔: 穆斯林旅游移民在三亞回族村的社會適應[J]. 民族研究, 2016(6): 61-69;125. [SUN Jiuxia, HUANG Kaijie, Integration and segregation: Social adaptation of muslim tourism immigrants in hui vilage of Sanya[J]. Ethnonational Studies, 2016(6): 61-69;125.]

    [6] 李志飛, 夏磊, 鄧勝梁. 旅游者社會行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常居地-旅游地二元情境[J]. 旅游學刊, 2018, 33(1): 105-117. [LI Zhifei, XIA Lei, DENG Shengliang, Tourists social behavior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habitual residence-tourist destination values[J]. Tourism Tribune,2018, 33(1): 105-117.]

    [7] NASH D. Anthropology of Tourism[M]. Kidington: Pergamon, 1996.

    [8] 劉錄護, 左冰. 重塑現(xiàn)代性, 開啟旅游研究回歸范式[J]. 旅游學刊, 2017, 32(6): 38-52. [LIU Hulu, ZUO Bing, Tourism and modernity: A new returning-centered research paradigm[J]. Tourism Tribune, 2017, 32(6): 38-52.]

    [9] 趙紅梅. 論儀式理論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兼評納爾什·格雷本教授的“旅游儀式論”[J]. 旅游學刊, 2007(9): 70-74. [ZHAO Hongmei.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itual theoryin tourism research: Comments on“tourism as ritual: A general theory of tourism” by nelson[J]. Tourism Tribune, 2007(9): 70-74.]

    [10] 王寧, 劉丹萍, 馬凌. 旅游社會學[M].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8: 43-50. [WANG Ning, LIU Danping, MA Ling. Sociology of Tourism[M].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8: 43-50.]

    [11] LARSEN J, URRY J, AXHAUSEN K W. Networks and tourism: Mobile social lif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34(1): 244-262.

    [12] 鄭中玉, 李鵬超. 旅游的社會化與社會的旅游化: 作為新常態(tài)的旅游社會[J].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20(4): 221-230. [ZHENG Zhongyu, LI Pengchao. Socialization of tourism and touristfication of society: Tourism society as the new normal[J]. Social Science Front, 2020(4): 221-230.]

    [13] RUCKER M, KAISER S, BARRY M, et al. The imported export market: An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visitors gift and personal purchases[C]//Proceedings of the 1986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MS) Annual Conference.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14] LITTRELL M A, ANDERSON L F, BROWN P J. What makes a craft souvenir authentic?[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3, 20(1): 197–215.

    [15] LITIRELL M A, BAIZERMAN S, KEAN R, et al. Souvenirs and tourism style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4(1): 3-11.

    [16] LI X, LAI C, HARRILL R, et al. When east meets west: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Chinese outbound tourists travel expect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4): 741-749.

    [17] XU Y, MCGEHEE N G. Shopping behavior of chinese tourists visiting the United States: Letting the shoppers do the talking[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2): 0-430.

    [18] 閻云翔. 禮物的流動: 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wǎng)絡[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42-64. [YAN Yunxian. Flow of Gifts: Rules of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 in a Chinese Village[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 Press, 2000: 42-64.]

    [19] 潘澤泉. 實踐中流動的關系: 一種分析視角——以《禮物的流動: 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wǎng)絡》為例[J]. 社會學研究, 2005, 20(3): 221-227. [PAN Zequan. Flowing relationship in practice: An analytical perspectice reading Yan Yunxiang, Flow of Gifts: Rules of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 in a Chinese Village[J]. Sociological Research, 2005, 20(3): 221-227.]

    [20] CHEAL D.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gift behaviour[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86, 3(4): 423-439.

    [21] 馬塞爾·莫斯. 禮物: 古式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41. [MAUSS M. 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 Press, 2002: 41.]

    [22] GREGORY C A.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a non-capitalist gift econom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apua New Guinea[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1, 5(2): 119-135.

    [23] 馬林諾夫斯基. 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13-16. [MALINOWSKI. Crimes and Customs in Primitive Society [M]. Kunming: 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4: 13-16.]

    [24] 黃玉琴. 禮物、生命儀禮和人情圈——以徐家村為例[J]. 社會學研究, 2002(4): 88-101. [HUANG Yuqin. Gifts, life rite and renqing circle: A case study of Xujia village[J]. Sociological research, 2002 (4): 88-101.]

    [25] BEFU H. Social exchange[J]. Annual R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77(6): 255-281.

    [26] 薩林斯. 石器時代經(jīng)濟學[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9: 221-226. [SAHLINS. Stone Age Economics[M].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221-226.]

    [27] 皮埃爾·布迪厄. 實踐感[M].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03: 154-176. [BOURDIEU P. The Logic of Practice[M]. Nanjing: Yilin Press, 2003: 154-176.]

    [28] 楊美惠. 禮物、關系學與國家[M].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9: 283-288. [YANG Meihui. Gift, Gunxi and Country[M]. Nanjing: Jiangsu People Press, 2009: 283-288.]

    [29] 鄭姝莉. “請客不收禮”: 道義關系調(diào)適與農(nóng)村宴請新現(xiàn)象研究[J]. 社會學研究, 2020, 35(3): 47-70;243. [ZHENG Shuli. “No gift-money for the banquet”: Moral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nd new gift ritual in rural China[J]. Sociological Study, 2020, 35(3): 47-70;243.]

    [30] 盧成仁. 流動中村落共同體何以維系——一個中緬邊境村落的流動與互惠行為研究[J]. 社會學研究, 2015, 30(1): 166-189. [LIU Chengren. How to maintain the village communi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igration: A study of the flow and reciprocal behavior of a Sino-Burmese border village[J]. Sociological Study, 2015, 30(1): 166-189.]

    [31] 劉擁華. 禮物交換: “崇高主題”還是“支配策略”?[J]. 社會學研究, 2010(1): 161-180;249. [LIU Yonghua. Gift Exchange: A“noble theme”or a“dominant strategy”?[J]. Sociological Study, 2010(1): 161-180;249.]

    [32] 樂晶. 轉型期中國城市居民禮物交換模式與特征初探[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1): 52-57. [LE Jing. On the mode of city dwellers gift-exchange an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1): 52-57.]

    [33] 賀雪峰. 論熟人社會的人情[J]. 南京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22-29. [HE Xuefeng. Renqing in an acquaintance society[J].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1(4): 22-29.]

    [34] CLARKE J. Gifts of tourism: Insights to consumer behavior[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8, 35(2): 529-550.

    [35] KIM S, LITTRELL M A. Souvenir buying intentions for self-versus other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3): 638-657.

    [36] WILKINS H. Souvenirs: What and why we bu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1, 50(3): 239-247.

    [37] LIN L. Food souvenirs as gifts: Tourist perspectives and their motivational basis in Chinese culture[J].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2017, 15(5): 439-454.

    [38] GRABURN N. 日本國內(nèi)旅游的物質象征[M]//人類學與旅游時代.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291-303. [GRABURN N. The material symbol of Japans domestic tourism[M] // Anthropology and the Age of Tourism.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9: 291-303.]

    [39] PARK M K.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fluencing tourists souvenir-purchasing behavio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Japanese “Omiyage”and Korean “Sunmul”[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00, 9(1-2): 81-91.

    [40] GAO H, HUANG S, BROWN G. The influence of face on chinese tourists gift purchase behaviou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gift giver-receiver relationship[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 62(10): 97-106.

    [41] WEI W. Understanding values of souvenir purchase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A case of Shanghai Disney[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8(10): 36-48.

    [42] 白凱, 黃琦珂. 工作圈的旅游禮物饋贈: 社會交換理論的視角[J]. 思想戰(zhàn)線, 2017, 43(6): 43-50. [BAI Kai, HUANG Qike. Giving of travel gifts in workpla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xchange theory[J]. The Ideological Front, 2017, 43(6): 43-50.]

    [43] ALI N, SULEMAN R. (Im)Mobilities of older Pakistani female migrants and material culture: A multi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on gift-giving[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17, 23(5): e2067.

    [44] 費孝通. 鄉(xiāng)土中國[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9-41. [FEI Xiaotong. From the Soil: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 Press, 2006: 29-41.]

    [45] 王寧. 代表性還是典型性?——個案的屬性與個案研究方法的邏輯基礎[J]. 社會學研究, 2002(5): 123-125. [WANG Ning. Is it representative or typical?: The logical basis of individual case attributes and case studies[J]. Sociological Studies, 2002(5): 123-125.]

    [46] 王寧. 個案研究的代表性問題與抽樣邏輯[J]. 甘肅社會科學, 2007(5): 1-4. [WANG Ning. Representati-veness and sampling logic of case studies[J]. Gansu Social Sciences, 2007(5): 1-4.]

    [47] 陳向明. 社會科學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 中國社會科學, 1996(6): 93-102. [CHEN Xiang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6(6): 93-102.]

    [48] 潘綏銘, 姚星亮, 黃盈盈. 論定性調(diào)查的人數(shù)問題: 是“代表性”還是“代表什么”的問題——“最大差異的信息飽和法”及其方法論意義[J]. 社會科學研究, 2010(4): 113-120. [PAN Suiming, YAO Xingliang, HUANG Yingying. On the question of the number of qualitative surveys: Whether it is“representative”or“representative of what”: Information saturation with the most difference and its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10(4): 108-115.]

    [49] 彭泗清. 信任的建立機制: 關系運作與法制手段[J]. 社會學研究, 1999(2): 55-68. [PENG Siqing. The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of trust: Relationship operation and legal means[J]. Sociological Study, 1999(2): 55-68.]

    [50] 池靜旻, 鄭姝莉, 趙杰翔. 分享型禮物: 莆田青年的禮物分享與自我延展[J]. 中國青年研究, 2018(3): 19-27. [CHI Jingmin, ZHENG Lishu, ZHAO Jiexiang. Sharing gifts: Gift sharing and self-extension for putian youth[J]. China Youth Study, 2018(3): 19-27.]

    [51] 李偉民. 論人情──關于中國人社會交往的分析和探討[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2): 57-64. [LI Weimin. On renqing: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chinese social communication[J].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96(2): 57-64.]

    [52] 盧凱翔, 保繼剛. 旅游商品的概念辨析與研究框架[J]. 旅游學刊, 2017, 32(5): 116-126. [LU Kaixiang, BAO Jigang. The conceptual discrimination and research framework of tourism commodities[J]. Tourism Tribune, 2017, 32(5): 116-126.]

    [53] 黃光國. 人情與面子: 中國人的權力游戲[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1-45. [HUANG Guangguo. Favor and Face: Power Game of Chinese[M]. Beijing: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10: 1-45.]

    [54] 邊燕杰. 關系社會學及其學科地位[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3): 7-12; 54. [BIAN Yanjie. Relational sociology and its disciplinary status[J].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3): 7-12; 54.]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Daily Society Reflected in Souvenir Giving by Tourists

    WANG Siya1, SUN Jiuxia1,2

    ( 1.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 Center for Tourism, Leisure, Social develop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 highly mobile society, the social attributes of tourism and their role in everyday life have received great interest; thus,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in academic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into normal daily society—rather than on transient tourism—has gradually increased; however, such studies have mostly been conduct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not at the group level. But tourists are social creatures, and their movements are related both to their individual experience and to their close social networks. Those features are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China, where there are marked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human connections to it.

    The buying of souvenirs by tourists and giving them as presents to friends and family is popular in China. This phenomenon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in the country today. In this regard, most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daily society as a whole: few have addressed theoretical aspect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giving of such souvenirs by tourists. It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hat phenomenon to determine whether and how tourism affects daily Chinese society. This research aimed to reveal the diffusive impact of tourism on tourist destinations. To clarify this issue, we divided our respondents into three groups: elderly, middle-aged, and younger individuals; we did so on the basis of their life-course stages, and we applied objective sampling. We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assess the tourism experience, souvenir giving, and daily interaction of the tourist respondents, who provided the souvenir gifts. We supplemented that content with responses from the recipients of those gifts. 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we observed that the resource meaning and normative meaning with the souvenir-giving relationship were weak,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y and emotion. Clearly, unlike the alienation that results from Renqing (人情),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in mainstream sociology, giving souvenirs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 The mechanisms of souvenir giving were more the result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an social norms. The personal subjectivity of the souvenir giver was prominent. The reciprocal nature of souvenir giving differed from that with equilibrium or general reciprocity. We identified a diffuse form of non-equilibrium reciprocity, which reflected the negation or concealment of a utilitarian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The souvenir giver communicated a pure, personal emotion to the recipient: that relationship was expressed by selecting specific tourism commodities and displaying a personal connection through those gifts.

    Second, as an act that reflects a kind of strategic, emotional relationship, souvenir giving reflected the everyday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 giving of tourism commodities was an emotional strategy in a strong acquaintance relationship. It reinforced a long-term social relationship by expressing true or due emotion. Souvenir giving also existed with weak acquaintance relationships, which reflected a social strategy. Through the social opportunities created by giving souvenirs, a short-term social relationship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ouvenir giving by tourists. It examined the diffuse impact of tourism on everyday society and aimed to illuminate its social impacts.

    Keywords: souvenir giving by tourists;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daily society; social relationship

    [責任編輯:劉? ? 魯;責任校對:周小芳]

    videos熟女内射|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韩国av在线不卡|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婷婷色综合www|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色视频www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最黄视频免费看|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如何舔出高潮|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三级经典国产精品|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久久狼人影院|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最大av|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a级毛色黄片|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在线播放无遮挡|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欧美xxⅹ黑人|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永久网站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亚州av有码| 午夜免费鲁丝|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熟女电影av网|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免费看不卡的av|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观看美女的网站| 国产精品伦人一区二区|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欧美日韩av久久| 少妇的逼水好多|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亚洲天堂av无毛|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av不卡在线播放|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av在线播放精品|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www.色视频.com|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热精品热| 人人澡人人妻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成人二区视频|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少妇的逼好多水|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av无毛|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99久久人妻综合|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色网站视频免费|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51国产日韩欧美| 欧美人与善性xxx|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高清av免费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欧美无线码|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人妻 亚洲 视频| 国产精品无大码|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kizo精华|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9色porny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午夜91福利影院|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视频www国产|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色片|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av.av天堂|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久久婷婷青草|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中文欧美无线码|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如何舔出高潮|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精品久久久噜噜|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热精品热|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大香蕉久久网|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老女人水多毛片|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一二三|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香蕉精品网在线|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国产精品久久|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男人舔奶头视频|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男天堂|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老司机影院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麻豆网|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婷婷色综合www|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 人人澡人人妻人|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五月开心婷婷网|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人妻一区二区av|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无遮挡|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av天堂久久9| 少妇的逼水好多|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夫妻午夜视频|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蜜桃在线观看..|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久久影院123|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av黄色大香蕉|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亚洲精品一二三| 在线观看国产h片| 在线播放无遮挡| 在线观看国产h片| 熟女av电影|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 五月天丁香电影|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伦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二区|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51国产日韩欧美|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国产乱来视频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不卡的av|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看日本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日日啪夜夜爽|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久久av网站|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大陆偷拍与自拍| 婷婷色综合www|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国产视频内射|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亚洲天堂av无毛|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亚洲四区av|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老司机影院成人|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色吧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简卡轻食公司|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欧美日韩av久久|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少妇的逼好多水|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免费看不卡的av|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色视频www国产|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色网站视频免费| 简卡轻食公司| 欧美bdsm另类|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热全是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 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入口| freevideosex欧美| 丁香六月天网|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中国国产av一级|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成年av动漫网址|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黄色日韩在线|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亚洲精品第二区|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伦理黄色片| av专区在线播放|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老女人水多毛片|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在线看a的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五月开心婷婷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a 毛片基地| www.色视频.com|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一级黄片播放器|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少妇 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免费看光身美女|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观看av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av无毛|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亚洲四区av|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免费看不卡的av|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