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關于飲食文化和服裝設計兩個不同學科之間的交融合作,學術界主要集中于為飲食功能服務的功能服裝——廚師服的設計應用,在成衣時裝領域所涉及的關于飲食文化的應用,不管是顯性的圖案、面料的運用,或是背后所承載的情感精神類的隱性應用,學術界的文章一般以一段式的文字舉例概括,且大都為不同的文章主題服務,極少有專門以飲食文化和服裝設計兩個不同領域交融合作為主題的文章,并作出詳細描述。在前期搜集和整理相關文獻后,筆者認為將兩個不同學科交融合作的案例通過圖文對比法,具體深入描述和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將其總結,形成兩學科合作的系統(tǒng)傳達模式,以導圖形式呈現(xiàn),將飲食當中可視化的圖案和背后蘊含的精神文化,通過符號這一傳播載體運用至服裝當中,為文化和設計領域提供新的視角和靈感。
飲食文化涉及到食具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食品的生產(chǎn)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飲食文化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可以總結概括為兩大類: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生理需求方面主要是指飽腹,有助生存。比如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由人體所攝入的食物提供。精神需求主要是指飲食是人們聯(lián)系情感、社交活動、思想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的精神和情感提供支撐。作為符號的食物不僅服務于不同主題,還服務于各種情景。總的來說,飲食文化符號化趨勢在飲食文化和服裝設計文化之間架起橋梁,使人們更容易產(chǎn)生文化認同感,同時也可以成為一種發(fā)展、傳播文化的手段。我們可以將碎片化的地域性飲食文化作為一個有機系統(tǒng),飲食文化碎片化的敘事性更需要設計者對于地域飲食文化濃縮的認知,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越大,越需要設計者的濃縮,這就讓飲食文化符號化這一趨勢對設計領域進行了補充。
符號是人們共同約定用來指一定對象的標志物,它包含感覺材料即我們所指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材料,有精神意義,可以傳達生活態(tài)度、思想價值等。具有表述、傳達、思考的功能和普遍性、具象性和抽象性、多變性的特點?;诖?,通過符號這一載體,將飲食文化具象成可視可感的圖案顯性應用至服裝設計之中,同時將飲食文化和服裝設計背后所蘊含的精神態(tài)度的傳達抽象成一定的思想理念隱性應用至服裝設計之中,實現(xiàn)文化設計意義共享,是社會和時代之需。
服裝設計中的流行元素是對文化內涵的理性認同,飲食文化憑借其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表現(xiàn)手法及形式被廣泛運用于服裝設計當中。符號作為文化、藝術的濃縮,本身具有形象的可辨識特點,以及符號所暗含的情感表達和新的審美形式與飲食文化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服裝設計中的構成要素和文化內涵有共通之處,比如用杯底沾染咖啡漬將其印染至布料之上,形成精美紋樣,或是將花茶包的顏色印染至布料上,所形成的顏色也具有渲染多變的特點。服裝具有強大的表意功能,同時根據(jù)符號的可視可感和精神傳達功能,將飲食元素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其分為顯性應用和隱性應用。顯性應用主要圍繞服裝設計構成要素中的面料、工藝、圖案三個方面展開,結合案例圖片來總結和說明。隱性應用主要以品牌the CONVINIHE 和廚師服設計為案例總結和說明。
服裝設計中的圖案、面料、工藝要素是構成服裝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食物中的外觀、肌理、烹飪方法也是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存在??v觀服裝發(fā)展史,飲食文化抽象為符號,由服裝來體現(xiàn)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2014 年秋冬米蘭時裝周莫斯奇諾品牌與麥當勞合作,上演了一場“食裝”秀,將麥當勞中的食物特色:紅黃色、漢堡圖案、“M”標識運用至服裝設計中,使得系列服裝俏皮可愛,不僅加深了兩個品牌間的合作,起到宣傳效果,也使得服裝設計和飲食文化兩個不同的學科有了交集和發(fā)展。同樣的,在2017 年春夏米蘭時裝周中,(如圖1 所示)杜嘉班納品牌將飲食中的廚具杯盤刀叉、面條、番茄等食物元素運用至服裝的面料印花中,使得服裝風格充滿熱情和活力,使生活的煙火與優(yōu)雅的時尚碰撞出火花。
圖1 顯性應用:杜嘉班納2017 年春夏米蘭時裝周系列服裝(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飲食文化不僅包括烹飪技法、食具食材等物質方面,在其背后也包含著情感的傳達。服裝的設計亦是如此,服裝的背后都傳達著設計師的態(tài)度和理念。比如中華飲食歷經(jīng)千年所留下的文化積淀,都離不開熱愛食物的人員來傳承。廚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廚師所穿著的廚師服,從其設計的功能性和專業(yè)性便可感知到廚師對于飲食文化的熱愛。以廚王爭霸賽中比賽廚師所穿的廚師服為例,顏色大都為白紅色,意味潔凈、熱情之意;面料透氣吸熱、硬挺,此為廚師所工作的環(huán)境考慮;且款式大都為七分袖或短袖,配有一圍裙,便于廚師在案臺掌勺、掂鍋等活動;袖子上方有兩個口袋,一邊插筷子,一邊插溫度計,隨時檢查菜肴味道和溫度;另配有廚師帽,一來辨別廚師級別,二來以防頭發(fā)落入菜中,脖子處掛有一毛巾擦汗。由此可見,廚師服的功能和專業(yè)性的傳達,都離不開對飲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熱愛。
品牌the CONVENI,由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主理,將潮流、便利店、服裝美學融為一體,店鋪設計為便利店的模式(如圖2 所示),“冰箱”內所陳列的瓶裝水、零食包裝盒等拆開來都是一件衣服(如圖3 所示),完美地將服裝、食物融為一體,絲毫不覺怪異,反而趣味十足,極具潮流感,也非常恰當?shù)貍鬟_了:“服裝的購買,可以像便利店購物一樣,簡單,快捷”的品牌理念,表達出“時尚觸手可及”的態(tài)度。由此可見,the CONVENI 品牌,很好地抓住了便利店方便快捷的特點,還恰當?shù)乩昧耸澄锇b的方式,傳達了品牌獨一無二的特性,成功塑造品牌形象,更深層次來說將飲食文化和服裝設計的情感傳達,提到了營銷、店鋪陳列、和包裝等層面上來,讓飲食文化與服裝設計有了更深的合作與發(fā)展。
圖2 隱性應用:the CONVENI 店內陳列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圖3 隱性應用:the CONVENI 瓶裝包裝、瓶內T 恤(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學術界關于飲食與服裝的文章描寫,大都運用圖片和案列在描述總結,筆者認為將飲食文化與服裝設計結合起來,形成固定的運用和設計模式,可以更好地讓文化為設計助力,讓設計充實和豐滿文化內涵,故從本文所列舉和論述的案例出發(fā),首先從飲食文化當中歸納自身特點,通過符號的可視可感傳達功能,將其分為顯性設計、隱性設計,即從圖案面料款式出發(fā),另一方面則從隱性設計的情感傳達功能出發(fā),分為功能服裝和服裝類的包裝和陳列,最后從兩種設計中選擇契合主題的設計,最后繪制效果圖制作(如圖4 所示),當次此運用模式產(chǎn)生后,關于飲食的服裝便可依循運用模式進行思考和設計,如此便可提高設計效率,提供便捷。
圖4 飲食符號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模式(筆者自繪圖)
通過符號這一載體,將飲食文化凝練至服裝設計中,一來可以提高服裝時尚性和表現(xiàn)力,豐富服裝設計符號表達,二來可以幫助設計師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受眾審美能力,幫助設計師更好地設計飲食相關的服裝。從更深層次意義來看符號化趨勢有助于引發(fā)我們對文化和藝術的關注,從而啟發(fā)我們的設計思維。當然,在現(xiàn)今全球化巨變時期,飲食符號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不僅可以作為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方式,更是推動服裝設計流行創(chuàng)變的潛在力量。對服裝設計在其面料、圖案、印花工藝等方方面面進行與飲食文化元素的融合,既遵循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的傳統(tǒng)思想,也是對設計方式創(chuàng)新變革的挑戰(zhàn)。
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通常具有時代性,通過對服裝傳達模式的巧妙運用及飲食文化積淀,賦予服裝作品思想化、藝術化和實物化。飲食符號服裝運用模式作為文化記錄、設計理念的載體,希望在未來能夠越來越被重視。在服裝設計中系統(tǒng)傳達模式的設計方法,會在以后成為現(xiàn)代服裝設計發(fā)展的重要創(chuàng)新動力,引導服裝朝著各具特色的設計道路發(fā)展,與此同時,為我們更深層次地理解飲食文化帶來新的視角和奠定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