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興偉
(解放軍92493部隊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1)
生化檢驗能夠為臨床多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生化檢驗是現今臨床診斷疾病的一種重要方法[1]。臨床對于血清標本進行生化檢驗所涉及到的項目眾多,主要包括對血脂檢驗、血糖檢測、肝功能、腎功能等[2]。但是如果在進行檢驗時所取得的生化檢驗結果不準確,那么就可能會延誤對患者的治療,甚至導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確診,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在進行血清標本檢驗的過程中需保證血液檢驗標本的合格,同時有效開展規(guī)范化的檢驗操作[4]。在實際檢驗過程中,由于受到采集工作人員和外界因素等的影響,導致血液標本易出現溶血或脂血的狀況,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诖耍狙芯恐饕u價血清標本出現溶血和脂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來我院進行檢查的30份正常血清標本作為正常組,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檢查的30份溶血標本作為溶血組,選擇同期到我院進行檢查的30份脂血標本作為脂血組。3組調查標本均來自于3組健康體檢者。正常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溶血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脂血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正常組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為(41.25±11.30)歲,溶血組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為(40.28±11.34)歲,脂血組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為(41.06±11.35)歲。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調查對象均為來我院進行身體檢查的健康人。②調查對象年齡均滿18歲。③所有對象均進行纖維胃鏡、X線鋇餐或螺旋CT等檢查,且均未查出存在相關病癥[5]。④所有對象心肺功能正常、心功能檢驗和心電圖檢驗結果正常。⑤研究對象血液系統(tǒng)檢驗正常,且肝、腎功能正常[6]。⑥研究對象在采血前12 h均禁食禁飲。⑦所有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臨床相關資料和個人信息完整。排除標準:①有相關身體病癥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③身體狀況較差不能夠進行相關檢驗的患者,或精神狀況較差、意識障礙的患者。④存在腫瘤疾病或者遠處轉移的患者。
1.3 方法 ①儀器和標本:選擇日本日立HITACHI71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相關的試劑盒、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K-Lite6B/AU型電解質分析儀及原廠試劑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質控液由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電解質分析儀的質控液由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選擇真空促凝管,真空促凝管由廣州陽普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②檢查方法:于清晨抽取調查對象的空腹肘靜脈血,留取血液標本4 mL備用待查。使用生化分析儀對血清中的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乳酸脫氫酶(LDH)、總膽固醇(CHOL)、堿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血尿酸(UA)、鉀離子(K+)等指標進行檢驗和分析,嚴格根據相關試劑的說明、操作方法、操作步驟進行。通過電解質分析儀和相配套的試劑對K+進行檢驗,對正常血清、溶血血清、脂血血清進行10次檢驗,隨后取平均值并記錄。
1.4 觀察指標 比較3組調查對象的血清AST、ALT、LDH、CHOL、ALP、TG、Cr、BUN、GLU、UA、K+等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檢驗通過Z值檢驗,并采用秩和檢驗與Ridit分析法對所有數據資料進行驗證性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溶血組的血清AST、ALT、LDH、CHOL、K+檢測的結果明顯比正常組血清高,ALP低于正常組(P<0.05);溶血組的血清BUN、Cr、TG、GLU、UA和正常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脂血組血清GLU、AST、ALT、ALP、UA明顯比正常組高(P<0.05),K+明顯比正常組血清低(P<0.05);脂血組的BUN、Cr、TG、GLU、LDH、CHOL和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調查對象的血清生化檢驗指標比較()
表1 3組調查對象的血清生化檢驗指標比較()
在臨床上進行血液檢驗時,生化檢驗是主要的檢驗項目,如AST、ALT、LDH、CHOL、ALP、TG、Cr、BUN、GLU、UA、K+等,這些指標能夠為臨床診斷和疾病鑒別提供重要的依據[7]。臨床實踐認為,可靠的生化檢驗結果能夠為醫(yī)師正確的診斷疾病提供保證?,F今臨床醫(yī)學發(fā)展迅速,生化檢驗在臨床的常規(guī)血液檢驗中十分重要,檢驗內容主要包括對患者的腎功能、臟功能、血脂及血糖等[8]。在臨床血液標本檢驗過程中,溶血因素是影響檢驗結果的常見因素。導致溶血的原因一般是因為將血液注入血管時用力過猛或者沒有將針頭拔下,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出現破裂[9];或因為血液采集人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差,在血液采集時因為將脂血帶扎的過緊,對血液采集部位拍打力度過大,注射器反復抽動,導致真空采集管中的壓力較大,使血液紅細胞出現破裂[10]。在眾多生化檢驗中最常見的干擾因素是溶血、脂血因素。脂血一般是因為患有血脂類疾病或是因為在進行相關生化檢驗時為保證血液正常的傳遞和儲存在血液中加入一些物質而導致的。本研究結果顯示,溶血組的血清AST、ALT、LDH、CHOL、K+檢測結果明顯比正常組高,ALP檢測結果低于正常組(P<0.05);溶血組的血清BUN、Cr、TG、GLU、UA和正常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脂血組血清GLU、AST、ALT、ALP、UA明顯比正常組高(P<0.05),K+明顯比正常組低(P<0.05);脂血組BUN、Cr、TG、GLU、LDH、CHOL和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導致溶血、脂血出現的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具有關聯性,在臨床干預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血清標本發(fā)生溶血和脂血均會對生化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導致生化檢驗結果不準確。臨床在進行生化檢驗過程中需嚴格防止出現溶血和脂血情況,以確保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