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亮
(江蘇省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江蘇 南通 226011)
隨著超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近幾年,臨床上對甲狀腺占位病變的診斷率顯著提高[1]。在初步診斷良惡性甲狀腺占位病變的過程中,常規(guī)超聲可檢出部分病例,但由于超聲圖像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等特征,所以仍存在一定的誤診率或漏診率,從而對早期診斷和治療此類疾病造成了不利影響[2-3]。而通過在臨床診斷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患者應用介入性超聲,則可利用超聲引導穿刺以及活檢等技術進行早期診斷,從而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4]。因此本文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為時限,以接受治療的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患者128例為對象,回顧性分析其全部的臨床資料,即分析了在臨床診斷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患者中通過應用介入性超聲的診斷價值,現(xiàn)闡述如下內容報告。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患者128例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全部的臨床資料,總結分析患者基礎信息:其中45例男性、83例女性;年齡最大65歲、最小20歲,平均(43.52±2.64)歲。所有對象經常規(guī)超聲顯示有結節(jié)樣病灶存在于甲狀腺內,且其性質無法明確,而經超聲輔助活檢、穿刺確診?;颊呔鶡o穿刺禁忌癥,且均無明確甲狀腺病史;均知曉本次試驗,且簽訂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性超聲診斷,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為PHILIPS-EPIQ5,設置探頭頻率為7~10 MHz。對于直經>15 mm甲狀腺結節(jié)采用美國安捷泰三檔自動活檢針,彈射距離分別是13 mm、23 mm、33 mm,取組織條2~3條;直徑<10 mm的采用10 mL注射器加負壓抽吸涂片送病理檢查,一般單個結節(jié)取3~4針,即涂片3~4張;直徑10~15 mm的結節(jié)則視其具體位置及與周邊組織關系而決定取細胞或組織。在實施穿刺前,需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即檢查肝腎功能狀況,檢查出凝血時間,同時穿刺引導器需采用2%強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60 min,然后備用。對甲狀腺實施超聲多切面檢查,對穿刺結節(jié)的形態(tài)、大小、位置、血管血流狀況、周邊臟器、內部回聲等進行全面了解,將最佳進針方向和穿刺點確定后,采用消毒性耦合劑(或碘伏)涂抹在無菌超聲探頭套上,然后將超聲探頭覆蓋進行檢查。在穿刺過程中,注意墊起患者頸肩部,體位以仰臥位為宜,將頸前部充分暴露,局部麻醉和常規(guī)消毒處理穿刺部位,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病灶處定位后的進針深度和角度進行確定,穿刺成功且進入結節(jié)內之后,即可進行取材,如取出的為細胞液,則均勻涂抹在玻片上,用無水酒精固定;如取出的為組織條,固定液為10%福爾馬林溶液,然后送至病理科進行檢驗,取材時注意組織條一般單個結節(jié)2~3次;細胞學單個結節(jié)為3~4針。若患者為多發(fā)性結節(jié),則穿刺活檢過程中選擇有惡性懷疑的結節(jié),如邊界不清晰分葉或成角、縱橫比>1、后方回聲衰減、多發(fā)砂礫樣微鈣化的結節(jié)。對于位于腺體邊緣及深面的結節(jié),則進針需慎重,以防對周圍組織和鄰近器官造成損傷,或直接穿過甲狀腺腺體。對穿刺點注意壓迫15 min,注意檢查有無并發(fā)癥,如出血,可于術后2~3h復查超聲。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總結分析超聲檢查結果、不同疾病類型檢出率等。
表1中,本組12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0%,且均獲得病理結果,術后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取材效果良好;128例患者病理顯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94例,甲狀腺乳頭狀癌15例,橋本氏病7例、甲狀腺腺瘤12例。
表1 本組128例患者病理診斷結果
表2中,128例患者經超聲檢出116例,檢出率(90.63%),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的數(shù)據表明差異較小,不滿足統(tǒng)計要求(P>0.05)。其中,2例甲狀腺乳頭狀癌、2例甲狀腺腺瘤未能檢出,漏診率3.13%,而8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被誤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或甲狀腺腺瘤,誤診率6.25%。
表2 本組128例患者超聲診斷結果[n(%)]
表3中,超聲檢出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86例,甲狀腺乳頭狀癌13例,橋本氏病7例、甲狀腺腺瘤10例,與病理結果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本組128例患者病理與超聲診斷結果比較[n(%)]
在甲狀腺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即為甲狀腺結節(jié),其中合并甲狀腺癌的患者占比約為4%~7%,所以早期診斷良惡性甲狀腺結節(jié)受到了臨床和患者的廣泛關注及重視。隨著超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fā)展,其已經滿足常規(guī)篩查甲狀腺疾病的基本需求[5]。目前常規(guī)超聲廣泛采用TI-RADS分級診斷甲狀腺結節(jié),其可初步鑒別診斷結節(jié)的良惡性。但因患者發(fā)病原因的不確定性以及復雜性,在診斷甲狀腺疾病時,尚存在良惡性相互交叉的超聲圖像特點,所以在判斷結節(jié)良惡性方面常規(guī)超聲尚不能準確做出診斷,還存在一定的漏診或誤診概率[6]。隨著近幾年各級醫(yī)院對介入性超聲進行普及和廣泛應用,活檢技術在超聲引導下發(fā)揮了顯著作用,對可疑病灶,可明確穿刺路徑,準確控制進針的角度和深度,不會對周圍血管以及組織造成影響,操作簡便、精準安全,且取材可充分滿足病理細胞學和組織學診斷的需求,可對甲狀腺占位病變實現(xiàn)早期有效診斷[7]。對于圖像特征較為明顯的病例,常規(guī)超聲科做出初步診斷,而對于病因復雜多樣的甲狀腺疾病患者,則可采用介入性超聲進行輔助診斷,這樣不僅能提升疾病診斷準確性,還能及早發(fā)現(xiàn)甲狀腺癌,從而為患者的后期治療和預后改善提供可靠的依據[8]。本文的結果顯示,本組12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0%;術后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取材效果良好,均獲得病理結果;128例患者經超聲檢出116例,檢出率(90.63%),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的數(shù)據表明差異較小,不滿足統(tǒng)計要求(P>0.05);其中,2例甲狀腺乳頭狀癌及2例甲狀腺腺瘤未能檢出,漏診率3.13%,而8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被誤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或甲狀腺腺瘤,誤診率6.25%??梢?,在臨床診斷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患者中通過應用介入性超聲發(fā)揮著極大的優(yōu)勢和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臨床診斷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患者中通過應用介入性超聲的診斷效果檢出,即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性,可做進一步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