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清 田魁園 羅英
摘? 要:通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隊伍現(xiàn)狀的梳理、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多學科性”的分析,探索建立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項鏈模式”——以校內(nèi)分專題教師隊伍的教學為主線(項鏈基底),以國內(nèi)知名專家加盟“形勢與政策大講堂”進行專題重點精講為亮點(項鏈上的鉆石),以省內(nèi)兄弟高校知名專家學者、政府重要領導干部和國企高管來校講授、以及線上學習交流平臺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為項鏈錦上添花,以此來加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切實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守正創(chuàng)新,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貢獻應有力量。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多學科;教師隊伍建設;項鏈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1-0189-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Polic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cklace mod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which takes the teaching of the sub topic teaching team in the school as the main line(the basis of the necklace), and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lecture hall" by the well-known domestic experts. The highlight (diamond on the necklace) is that famous experts and scholars, important government leader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s from br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learning and exchange platform and off campus practice base are added to the necklac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and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integ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novation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successors to the socialist cause.
Key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multi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necklace mode
《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形勢與政策課是理論武裝時效
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nèi)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zhàn)的核心課程,是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盵1]“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在理論武裝的實效性、釋疑解惑的針對性、教育引導的綜合性等方面都要求很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教學實效性的提升至關重要。而師資隊伍的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則是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因素。如何完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的結構,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是目前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瓶頸問題?!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內(nèi)容廣泛、多樣的特點,決定了這門課的教學需要擴展教師隊伍的學科專業(yè)結構、加強不同學科專業(yè)間的交流學習、不斷整合多學科的教學資源等,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建立一支政治強、視野廣、思維新,有責任感、有人格魅力、有學術造詣、有較強教學能力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對于提高課程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具有十分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當前“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現(xiàn)狀
為全面深入地了解當前各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現(xiàn)狀,課題組受教育部高?!靶蝿菖c政策”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托,在全國高校范圍內(nèi)開展了調查。調查對象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不同類型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調查方式采用問卷星的調查媒介,以隨機調查的方式收集問卷,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3502份,有效問卷3502份,有效率100%,覆蓋到8種級別、14類高等院校,具有較高的代表性。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優(yōu)質師資和高質量講課師資太少(73.56%),教師準確把握課程內(nèi)容的難度很大(66.28%),專職教師少(57.8%),教學方法單一和手段陳舊(51.83%),沒有學科依托,職稱評審缺乏特殊照顧(45.97%)。問卷發(fā)現(xiàn)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師隊伍建設,需要以下方面入手:設立“形勢與政策”課專項課程建設經(jīng)費(75.27%),增加專職教師的人數(shù)(65.36%),大幅度提高課酬標準(57.48%),多渠道校內(nèi)外擇優(yōu)遴選教師隊伍(55.77%),積極邀請黨政領導走進課堂(55.31%),職稱評審特殊照顧(50.77%);74.56%的教師建議教育部要建立“形勢與政策課”全國知名專家?guī)?,方便高校邀請知名專家進校舉辦講座;問卷發(fā)現(xiàn)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中,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領導重視,管理主體明確(49.17%),隊伍專職化(47.69%),教研室建設(40.78%),高質量和快捷的信息資料(38.66%)。綜合以上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程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優(yōu)質師資和高質量講課師資太少,教材內(nèi)容不夠新穎,師資力量不足,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對形勢與政策課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必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教學團隊。[2]《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指出:“各高??稍谂c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學科選擇優(yōu)秀教師進行培訓后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可探索勝任思政課教學的黨政管理干部轉崗為專職思政課教師機制和辦法,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輔導員參與思政課教學。高校要積極動員政治素質過硬的相關學科專家轉任思政課教師。采取兼職的辦法遴選相關單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課建設。”[3]因此,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成都工業(yè)學院為例,探索實施多學科視野下基于“項鏈”模式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師隊伍改革建設。
二、“形勢與政策”課的多學科特點
(一)教學內(nèi)容的多學科性
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對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一是要緊密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堅定‘四個自信貫穿教學全過程,重點講授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重點講授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二是要開設好全面從嚴治黨形勢與政策的專題,重點講授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貫穿其中的制度建設的新舉措新成效;三是要開設好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形勢與政策的專題,重點講授黨中央關于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新決策新部署;四是要開設好港澳臺工作形勢與政策的專題,重點講授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tǒng)一的新進展新局面;五是要開設好國際形勢與政策專題,重點講授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新貢獻?!盵1]從上述教學內(nèi)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具有學科交叉特點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包含了政治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生態(tài)學、國際關系學、文化、軍事、地理等多學科知識。教學內(nèi)容的學科交叉,對教師個人的學科背景、知識儲備以及授課內(nèi)容與方法等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
(二)教學對象的多學科性
根據(jù)教育部2018年1號文件要求,形勢與政策課程貫穿學生四年學習過程,覆蓋全校各學科專業(yè)學生,基于“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對象面向全校來自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背景眾多這是教學對象“多學科性”的一個方面;從另外一方面看,“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對象以“00后”為主,他們被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學生個性鮮明,思想價值取向多元化,就像網(wǎng)絡宣傳片《后浪》里面講的那樣:“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xiàn)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盵4]處在當今時代,學生通過網(wǎng)絡、通過社會能夠學習到的知識、體驗到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當今的社會和時代決定了這些“后浪”具有“多學科性”;因此,面對具有“多學科性”的“00后”,如果“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nèi)容枯燥單一,師資力量不足,這樣對于剛進入校園充滿好奇、充滿期待、充滿新鮮感的的大一、大二學生來說是不足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三、探索建立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項鏈模式”
(一)項鏈基底:以校內(nèi)分專題教師隊伍的教學為主線
“項鏈”模式教師隊伍建設分為兩條線,其中一條主線是校內(nèi)的黨政領導、專職教師、輔導員組成,學校專門制定了《成都工業(yè)學院關于領導干部進課堂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施意見》,黨政領導參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能夠強化組織領導,調動學校黨政部門、宣傳部、學生處、教務處等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效應;嚴格選拔優(yōu)秀的符合條件的輔導員參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發(fā)揮“老帶新”作用,制定《新教師助教培養(yǎng)制度導師制》,舉辦校內(nèi)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職業(yè)能力提升比賽,做好輔導員上課前的培訓,提升兼職輔導員教師教學能力?!靶蝿菖c政策”課教師隊伍中的黨政領導、輔導員等兼職教師來自不同學科背景,“項鏈模式”要求任課教師更要成為“雜家”,努力做到“學貫中西”“博覽群書”,學習哲學、政治、經(jīng)濟、法律、歷史、文學等知識,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綜合素養(yǎng)。調研顯示,大學生認為教育內(nèi)容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首位因素,并希望從“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積極回應理論熱點問題”兩個方面予以改進。[5]因此,為了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質量,結合教師本身的學科特點、興趣點、關注方向、研究方向,采取分專題備課,比如:針對“陳毅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講座,請具有歷史學、馬克思主義學科等專業(yè)背景的老師來備課,針對“‘戰(zhàn)疫與‘中國之治”教學專題,邀請具有計算機學科、醫(yī)學背景的老師備課,分專題專人負責備課并示范授課,負責備課老師的選擇主要基于以下幾點:第一對講授專題感興趣,第二有知識積累,第三愿意付出并把資源與大家共享。在課程正式開課前,負責專題備課老師示范授課講解。備課教師共享素材,挖掘網(wǎng)絡圖片、視頻等熱點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共享課件,并結合課件和素材特點以及老師授課特點再次完善,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現(xiàn)有教師隊伍進行深度分析,根據(jù)教育部對形勢與政策課四個方面教學內(nèi)容的規(guī)定和現(xiàn)有教師的學科背景、興趣特長,建立一支專題式教師隊伍,發(fā)揮各專題教師的教學優(yōu)勢,以專題為單位集體備課、組織教學活動,利用這條主線構成“項鏈”模式的基底。
(二)項鏈上的鉆石:以國內(nèi)知名專家加盟“形勢與政策大講堂”進行專題重點精講為亮點
“項鏈”模式教師隊伍建設另外一條線是依托“形勢與政策課大講堂”邀請校外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將“專家講座制”融入高?!靶蝿菖c政策”的教師隊伍中,有利于優(yōu)化師資隊伍,整體性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有助于切實提升課程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整體性帶動教師協(xié)同創(chuàng)新、融合和發(fā)展,引導專兼職教師逐漸向專家型、專業(yè)型教師發(fā)展。[6]聘請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異地講學,有明確領導體制,始于2016年秋季,與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合作主辦,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承辦,校團委、求是共進社社團協(xié)辦,目前已成功舉辦有16期講座,主要有:“國際視野下的意識形態(tài)博弈”專題講座——高德毅教授,“學習黨的歷史 堅守初心使命”專題講座——王炳林教授,“信仰的力量”專題講座——劉同舫教授,“中國共產(chǎn)黨文化觀的歷史演進”——楊鳳城教授,此外,還邀請阮宗澤、楊希雨、李紹先、胡仕勝、葉海林等專家來校講座,并聘請以上專家為成都工業(yè)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綜合改革指導專家。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每期形勢與政策大講堂講座,講座大多由校黨委書記、校長或校黨委副書記主持。大講堂已成為成都工業(yè)學院一張亮麗名片。邀請校外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是在“項鏈”模式上增加的“鉆石”,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質量;另外一方面能夠帶動師資隊伍的提升,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引領專兼職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靠攏。
(三)項鏈的錦上添花:以線上學習交流平臺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為項鏈錦上添花
我?!靶蝿菖c政策”精品在線課程于2018年12月10日上線“智慧樹”網(wǎng)全國共享平臺,特邀請國際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講授。以2019年秋季學期為例,我們特邀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楊鳳城教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楊希雨研究員、國防大學聯(lián)合作戰(zhàn)學院王建華教授,西華師范大學龍興春教授等圍繞新中國七十年、中美經(jīng)貿(mào)摩擦與中美關系、大陸對臺灣政策40年變遷、新時代中國新外交、初心使命等專題講授。目前,成都工業(yè)學院“形勢與政策”精品在線課程已在“智慧樹”平臺運行4學期,累計引用該課程的高校有81所,累計學習該課程人數(shù)有14.84萬人。此外,為加強實踐育人成效,學校與四川省建川博物館、陳毅故里合作,把建川博物館、陳毅故里建設成為成都工業(yè)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的校外社會實踐教學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及第二課堂,通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參觀,舉辦“陳毅故里行,精神存我心”征文比賽、陳毅詩詞朗誦比賽等活動,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針對性、實踐性、實效性,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向學生真心喜愛、親身實踐、終身受益的課程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線上學習交流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項鏈”模式錦上添花。
四、“項鏈”模式實施成效
(一)課程改革成效初顯
通過近幾年來“形勢與政策”教師隊伍“項鏈”模式的改革探索,成都工業(yè)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目前已取得省級精品課程、省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綜合改革子項目、校級“課程改革試點項目”、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思政課示范課程多項榮譽。此外,“項鏈”模式教師隊伍改革成效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項鏈模式”下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制度,統(tǒng)一備課,能夠做到教學管理的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結合學校實際開發(fā)的校本教材,有利于弘揚校園文化,增加學生的認同感;第二,“項鏈模式”下能夠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組織領導,可形成各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有利于貫徹落實“三全育人”,實現(xiàn)“大思政”格局;第三,“項鏈模式”下教師隊伍專兼結合,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符合學生多學科背景的需求,豐富了思政課程的內(nèi)涵;第四,“項鏈模式”實現(xiàn)校內(nèi)外、課內(nèi)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多學科教師隊伍專家進課堂,提升課程質量,有利于打造精品課程,同時,能夠優(yōu)化師資隊伍,起到教師隊伍協(xié)同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的作用,有利于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帶領學院專兼職教師向專家型教師靠攏;第五,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基于“項鏈模式”下“形勢與政策”的改革能夠被大部分的同學接受和認可,學生對當前“形勢與政策”線下和線上課程比較滿意。
(二)學生滿意度提升
通過“形勢與政策大講堂”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有83.26%的同學認為大講堂有利于對世情、國情深入的了解,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了;79.3%的同學認為對熱點問題有了更加理性客觀的認識;63.32%的同學認為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培養(yǎng)了家國情懷意識;56.31%學生對今后開展“形勢與政策課大講堂”表示期待,27.78%學生對今后開展“形勢與政策課大講堂”非常期待;83.46%的學生喜歡講話幽默的專家學者來作講座,74.4%的學生比較喜歡學術功底深厚的專家學者來作講座;54.17%的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大講堂”教學模式評價比較滿意,24.65%的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大講堂”教學模式評價非常滿意;52.04%的學生對線下在教室里進行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表示比較滿意,23.78%學生表示非常滿意;51.64%的學生對“形勢與政策”多項教學改革舉措,比如:形勢與政策大講堂、紅色主題電影周、陳毅詩詞比賽、陳毅精神征文比賽、校內(nèi)外實踐教學基地參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認為改革成效顯著,比較支持改革,另有36.25%的同學支持改革;55.44%的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的整體評價表示比較滿意,另有27.82%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
五、結論
“項鏈模式”下“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建設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有利于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黨政領導,整合校內(nèi)校外教學資源,形成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有利于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構建“大思政”格局;有利于打造“形勢與政策”金課,打造高端優(yōu)質師資隊伍,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引領專兼職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靠攏;有利于結合當前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挖掘更加具有思想深度、理論高度、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多學科、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授課講解,不斷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親和力、說服力。“項鏈模式”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優(yōu)質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nèi)外形勢,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Z].教社科〔2018〕1號.
[2]楊倩倩,楊振興.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20(3):99-100.
[3]教育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Z].教社科〔2020〕46號.
[4]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后浪》[EB/OL].[2020-5-3]www.bi
libili.com.
[5]劉曉亮,沈壯海.關鍵課程發(fā)揮關鍵作用——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9(9):27-30.
[6]張亞峰,王國斌.“專家講座制”在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中的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