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良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求得到提升。在當今社會,我國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加強對學生政治思想的培育和指導。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政治思維、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jié)合當今時事發(fā)展,向?qū)W生傳遞正確的價值理念,培育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促進對社會主義人才儲備軍的培養(yǎng)。除此以外,我們還需要充分地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核心價值觀
通過我的觀察,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習積極性較低,課堂氣氛較為沉悶。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教學模式的更新,教學手段較為單一,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當今社會主要政治思想的傳遞和講解程度不足,學生對于我國當前的主要政治理念的了解程度不足。綜合以上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綜合當前的豐富的教學手段,結(jié)合微課、多媒體等教學資源,充分地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和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充實和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真正的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宗旨。
一、利用多媒體豐富的教學手段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來向?qū)W生進行聲音、圖畫、視頻等等的展示,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還能夠向?qū)W生展現(xiàn)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趣味性,讓學習內(nèi)容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用故事和知識來幫助學生來理解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樣態(tài),充分地了解我國的社會理想和未來的發(fā)展目標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讓學生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例如,我個人在進行《建設美好祖國》這一課時的學習時,我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充分了解當今我國社會生活的發(fā)展狀況,讓學生能夠加強對國家發(fā)展的關注,從而促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播放《輝煌中國》《厲害了我的國》等紀錄片的片段來幫助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我國的發(fā)展。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來歸納一下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然后,我要求同學們來搶答:在我們身邊有哪些新出現(xiàn)的事物呢?同學們回答:共享單車、掃碼支付等等。隨后我繼續(xù)提問:同學們認為這些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同學們表示社會的發(fā)展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通過紀錄片的觀看,同學們著眼于生活,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美好祖國的象征物。除此以外,我還將我國許多偉大成就例如天眼、高鐵、殲20等通過圖片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同學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發(fā)展。最后我們通過共同聆聽和演唱《我和我的祖國》來結(jié)束課堂,加深學生的情感認同,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二、利用正面人物樹立典范
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念體系龐大,包括忠、孝、誠、義等等。對道德觀念的傳遞,需要我們通過一定的人物和事例來做表率,因此我們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的人物事例來向?qū)W生進行對比的講解,讓學生感受到正面人物對于社會的積極影響,讓學生能夠?qū)W習正面人物的精神和事跡,更好地理解道德觀念背后的崇高品質(zhì)。同時,對正面人物典范的樹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在故事中體會知識。我們也需要注重讓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更多的道德典范來學習。
例如,在進行《綻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的意義》這一課時的教學時,我通過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典禮,讓同學們認識了鐘楊、杜富國、呂保民等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我要求同學們在觀看完他們的事跡以后,說一說他們身上有哪些共性,他們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如何。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認為他們都是為了他人和社會的利益而犧牲了自己??茖W家鐘楊為科學而奮斗終生,杜富國敢當重任、勇于犧牲,呂保民見義勇為、敢于斗爭。他們的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通過樹立這些典型人物,學生對書本上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情感認同也更加強烈。在此基礎上,我鼓勵同學們在平時觀看往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視頻,找到自己最感動的人物事跡,將他的事跡與生命的意義主題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篇感想。
三、開展小組實驗探究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是僅僅在課堂上能夠?qū)崿F(xiàn)的,道德與法治本身就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要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道德與法治和人們生活的關系,就需要讓學生從平常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體會道德和法制的存在。這時我們就需要鼓勵同學們通過開展課外的小組實驗探究,通過閱讀、查資料和做社會調(diào)研的方式,來充分地了解我國社會傳統(tǒng)道德美德以及法制觀念的普及程度等等問題。
例如,我個人在進行《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在全班范圍內(nèi)組織了一次實踐活動,活動到主要內(nèi)容在于通過查找資料、詢問老師等方式了解我們有哪些權(quán)利和義務。第二,在生活中尋找一到兩件與法律有關的事情來進行分享。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需要通過簡單的實踐報告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最后的成果展示大會上,同學們對權(quán)利的歸納主要有:受教育權(quán)、生存權(quán)、發(fā)展權(quán)、受保護權(quán)、參與權(quán)等。未成年人在我國能夠得到法律特殊的保護,但同時也要求著未成年人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不違法亂紀,履行基本的義務。同學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出發(fā),找到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法律現(xiàn)象。例如,闖紅燈、逆行、不系安全帶、開車玩手機等等。還有同學講述了自己勸導喝醉酒的叔叔不要開車回家的經(jīng)歷。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課本上的教學內(nèi)容也得到了生動而具體的展現(xiàn)。學生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身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還培養(yǎng)了搜集資料、團隊合作、社會調(diào)查等能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需要我們探究出更加豐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貫徹道德與法治理念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除此之外,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梁江濤.道德與法治,引領青少年走進生態(tài)文明[J].環(huán)境教育,2016(5).
[2]王炳儒.基于體驗活動的課堂教學——淺析情感體驗活動的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23).
(廣東省惠東縣多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