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史進程中,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歷程的“革命歷史小說”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林海雪原》《保衛(wèi)延安》《紅日》《紅旗譜》等小說,這類紅色經典對中國革命的起源、曲折磨難和勝利過程進行了細致的、全景式的展現(xiàn)。其中,長篇小說《紅旗譜》重點描述與展示了我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鄉(xiāng)村和城市展開的革命運動,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關鍵詞:革命歷史小說 《紅旗譜》 特點 意義 價值
伴隨著中國的不斷發(fā)展、思想領域的開放、文化的多元變化,展現(xiàn)“中國特色”和“民族氣派”的革命歷史文學不斷受到關注。歷史革命小說像一條牽連著時代記憶的紐帶,以在革命時期的個體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反映當時的階級斗爭、民族矛盾和革命精神,傳達革命時期群眾的心聲和愿望,引發(fā)當代國人的共鳴并喚起愛國熱情,助長人們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這類紅色經典文學,在各個歷史時期和發(fā)展階段,都有著其無法磨滅的地位和價值。
一、《紅旗譜》的寫作特點
(一)濃郁的生活氣息
《紅旗譜》通過講述鄉(xiāng)土農民日常的生活瑣事,與其背后的革命線索相關聯(lián),從而體現(xiàn)出與地主作斗爭的革命內涵。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大部分農民,在地主的壓迫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類農民以嚴志和為代表,他們在生活中摸爬滾打,形成了勤勞、樸實但軟弱、狹隘的性格。人物性格的日常性也體現(xiàn)在朱老忠身上,相較于其他農民,朱老忠豪爽仗義、堅韌剛強、足智多謀,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農民形象。梁斌曾表示:要把朱老忠塑造成高大完美的形象。但細讀文章,朱老忠的“理想化”只體現(xiàn)在為人的仗義,并未超出現(xiàn)實人物的常態(tài)。雖然自己的人生經歷不同于大多數(shù)農民,但他的做法都是合理有據的,不甘生活在地主的壓迫下而選擇下關東,闖蕩一番后難以抑制思鄉(xiāng)之情,最終又攜妻兒回到家鄉(xiāng),就像文中寫到:“回到保定,就像到了家鄉(xiāng)一樣,身上暖烘烘的”。而童年時期目睹了父親朱老鞏在地主的霸道壓迫下氣絕身亡,父親的無畏抵抗與臨終囑托也促進了朱老忠反抗性格的形成??梢哉f,朱老忠的自我意識形成離不開個人生活經歷,朱老忠的成長道路,是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現(xiàn)代中國農民的必由之路。
此外,許多篇幅通過景物描寫與生活飲食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感情。在景物描寫方面,通常以鄉(xiāng)村景物入手,如:“他們推門進去,院子里靜悄悄沒有一點聲音,磚頭瓦塊和爛柴禾葉子撒了一個院子。窗前有棵老榆樹,榆錢兒正密,一串串在枝上垂著。有幾只剛出巢的蜜蜂,圍繞著槐花亂飛,嗡嗡地叫著?!边@一段描寫的景物,就是日常農村生活隨處可見的景物,相比于《林海雪原》的茫茫白原,抑或是《紅巖》中描寫的景物,《紅旗譜》中的景色更加具有生活性。其次,梁斌在《紅旗譜》中描寫的美食,大多是家常,或是市井小吃。如:喝完了酒,吃完了菜,又端上玉米面窩窩、雜面湯,還有蔥花兒炸辣椒。這種生活日常的食物描寫,將《紅旗譜》整篇作品增添了生活氣息。
(二)鮮明的民族風格
《紅旗譜》的民族風格主要體現(xiàn)在對地域風俗民情的描繪和傳統(tǒng)藝術手法的運用上。作者梁斌是蠡縣梁家莊人,對保定地區(qū)的民俗有深刻的記憶,在小說中較為立體全面地呈現(xiàn)出當時整個農村現(xiàn)實生活場景和悠久獨特的地域風情。
二、《紅旗譜》的價值
(一)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每一個時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實質,是一種超脫個人的共同集體意識。時代精神集中表現(xiàn)于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中,只有那些代表時代發(fā)展潮流,標志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對社會生產的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思想才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在我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階級矛盾日益深化,農民遭受著身體和精神的奴役,“農民劣根性”問題顯著,而大多數(shù)作家在描寫這一時期的農民時,都將他們塑造為愚昧、盲目的農奴形象,如魯迅的《阿Q正傳》等。而梁斌則在《紅旗譜》中著力塑造出具有中國農民優(yōu)秀品質的跨時代農民英雄形象,從大視野中發(fā)現(xiàn)農民身上的革命性,切實的反映出處于特殊時代的農民的喜樂哀愁和內心訴求,不否定農民的劣根性思想,但更加肯定以朱老忠為首的農民覺醒出的革命思想和他們展現(xiàn)出的精神風貌、優(yōu)良品格。改革創(chuàng)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這樣積極向上的小說更加有利于激發(fā)起民族奮發(fā)圖強、敢于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歷史意義
《紅旗譜》被當時的評論家認為是概括了中國農民的“苦難史、斗爭史、革命史”的長篇小說。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一個歷史事件,它讓人民從壓迫下得到真正的解放,它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中國成長發(fā)展最好的營養(yǎng)劑。每一個被記錄下的歷史事件,都不是簡單的花開花落,而是也蘊含著復雜的因果和曲折的過程?!都t旗譜》不僅是一部紅色經典小說,更是一段歷史的載體,一根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它讓我們從更細微處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感受特殊的地域文化、走進農民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加體會到革命成果的來之不易,同時以史為鑒,從歷史事件中學習經驗教訓,減少不必要的錯誤。
(三)當代價值
經典作品都具備其現(xiàn)實意義,鐘海表示:“《紅旗譜》講述了農民與土地之間的關系,梁斌很早就提出了土地稅的問題,2006年我國徹底廢止了農業(yè)稅。小說中農民們竭力追求的理想社會,其實正是我們當下已經實現(xiàn)的中國愿望?!焙侠矸峙渫恋睾蜏p少稅收,就是當時農民的“中國夢”。一個國家、民族的昌盛,離不開文化興盛的支撐,今天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要以中華文化繁榮發(fā)展為條件,而紅色經典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以《紅旗譜》為例的革命歷史小說都記載著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和積累的經驗,是當代發(fā)展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源。而《紅旗譜》所蘊含的民族氣派和地域文化,更助長了我們當今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必須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逼纷x革命歷史小說使我們重溫了流淌在紅色經典作品血脈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義思想風貌,以紅色經典促進大家對于紅色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加深對黨史的認識和理解。我們應該從特定時代的歷史背景中去看待這些紅色經典作品,關注它們的歷史意義,發(fā)掘它們的時代精神和當代價值,大力弘揚紅色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畢仲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