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研組在教育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現實中教研組往往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其原因之一就是教研組建設不到位。本文從社群運營的視角,通過借鑒社群運營行之有效的經驗和規(guī)律,分析影響教研組有效建設的若干因素,從前提、模式和規(guī)則設置對教研組建設提出思考。
關鍵詞:社群、教研組、運營
教研組是教學研究組織的簡稱。[i]是基礎教育發(fā)展和質量保障過程中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中小學教研組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推動學校內涵發(fā)建設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
在現實的教研組運行上,存在著中小學教研組功能行政化,組長邊緣化,校本研修無序,區(qū)域教研低效,甚至許多所謂課堂教學改革都是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情況。[ii]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教研組織建設不到位。
教研組在相當程度上具有社群的特點,(在政治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中都存在“社群”的概念,但在互聯網背景下,社群的內涵更加廣泛,基于相同的興趣、特質、屬性等聚集起來的一群人都可以稱為社群。[iii])社群運營已經在企業(yè)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和規(guī)律。本文擬從社群運營的角度,分析影響教研組有效建設的若干因素,探討改進的策略。
一、建設前提:清晰且可行的目標
社群運營的前提是明確目標。就是每個進入社群的人在參與前就知道自己可以從社群中獲得利益。參與者覺得預期收獲會大于自己的付出,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利益類型:獲取信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發(fā)現新價值等等,企業(yè)在建立社群之前就要想好能讓參與者獲得什么樣的利益。
教研組在成立之前,發(fā)起者也應該考慮組織的目標,以清晰而又可行的目標作為教研組建設的前提。現在很多教研組運行低效,重要的原因就是簡單的把教師們聚集起來聽聽課,評評課,搞搞活動。但聽評課為了什么,搞活動或開會的問題是不是他所需要的東西,又或者活動的形式是不是他所喜歡的,這些沒有搞清楚,或者不能給參與者一個明確又清晰的目標預期,就讓他付出時間和精力,參與到教研組中,往往就會顯得很消極甚至反感。
此外,清晰而又可行的目標還可以幫助教研組在建設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活動體系,減少內容的臨時性、散亂化、重復度高的問題,真正幫助教師實現專業(yè)發(fā)展。
二、建設模式:基于實際需要的形式
目前來說,在企業(yè)界已經取得成功的社群一般有以下三種運行模式:
社群與產品配合,在產品的基礎上提供更多價值。這種模式是讓社群和產品產生互補效應,產品本身的特點或者缺陷,社群是跟進或輔助解決辦法。一些產品專業(yè)性較高,社群可以聚集使用中產生的問題,相互幫助,集中解決。
收集用戶需求,幫助產品迭代。這種模式的社群主要在于了解用戶對產品的建議和看法,優(yōu)化和提升產品。
維系核心用戶。社群中核心用戶可以是付費最多的群體,也可以是活躍度最高的群體。該模式下,社群需要通過有效的激勵政策,篩選、培養(yǎng)及維系好社群中的核心用戶,引領社群的展。[iv]
教研組建設比照社群運營的三種模式,通常也可以分為三種基于實際需要的形式:
與一定的研究內容或課題相配合。這種形式的教研組是基于教學中有待解決的某一具體問題或課題,進行主題凸顯并有一定深度的研修活動。讓一些研究內容可以更好的推廣和解決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如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數字化學習、走班制等綜合性研究內容或課題,也可以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具體問題。
收集具有一定相同特性的教師的需求,幫助研究內容的改進。這一形式的教研組織,可以根據教師群體中的某一相同特性:如年齡(新教師,年輕教師,資深教師等)、地域(農村教師、城區(qū)教師、西部教師等)、職稱(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等)、職務(總務主任、德育校長、初任校長等)等等加以分類組建,挖掘這些具有一定相同特性教師在專業(yè)成長中的共同問題和需求痛點,提供更專業(yè)的專業(yè)引領。
維系核心成員及參與者。這種形式的教研組織以有效的激勵政策、成長性的活動,篩選和培養(yǎng)一些具有潛力的種子教師或后備人選,達到團隊成長,推優(yōu)選先的作用。如:后備干部、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對對象等。
三、建設規(guī)則:明確人員和分工的社群機制
社群運營要取得成功,除了前提和模式兩個關鍵,還需要有明確的社群規(guī)則,它包括:搭建關鍵崗位的角色,并讓每個角色有明確的任務。關鍵崗位運轉順暢,社群才能正常運轉。教研組織的建設也一樣,角色與分工的模糊會造成教研組的運轉不良,常常會引發(fā)事無人管,一人管多事或一事多人管,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可以在建設中借鑒企業(yè)社群角色分工的做法,形成自己的社群機制,見下表:
[i] 尹文堅,中學英語教研組建設的問題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6
[ii] 徐伯鈞,我國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2016,(9)
[iii] 楊慧,社群經濟及社群運營策略探析【J】,商,2015,(24)
[iv] 王瑋楠,企業(yè)社群的3種模式【R】,插坐學院精品線上課,2016
中山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教育管理培訓部 李泳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