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環(huán)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下,許多教師都在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提高自身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尤其是在小學這種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缺乏足夠的認知,對于外界的判斷主要依賴于教師和家長,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以保證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075-02
A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 Huihuan ?(Daba Primary School,Dongwan Town,Jingyuan County,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many teachers are further optimiz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stage,the teachers teaching mod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eover,the student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often lack sufficient cognition,and the judgment of the outside world mainly depends on teachers and parents. It also requires teachers to maste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in elementary schools,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more in cooperative learning,so that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classroom teaching;cooperative learning;applied inquiry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在日常的學習中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如果教師不能夠很好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對于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來說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多地在課堂上滲透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性更高的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教師合作學習模式的滲透策略進行探究。
1.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的滲透,就必然要求教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避免教學活動的無序開展。而在長期以來的教學經(jīng)驗看來,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主要應該遵循這樣幾個原則:一是公平性原則。在教育公平的今天,保障每一個學生的受教育權,應該是每一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原則,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由于在教學活動中缺乏相對的引導,很容易就會造成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參與度較低等情況,最終導致學生很難在課堂上接受同等的教育。因此,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對小組進行合理性的劃分,以保障每一個小組的組成相對公平。其次,在每一個小組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jù)彼此之間的了解來確定所有人在小組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和分工情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落實好合作學習的公平性原則。二是趣味性原則。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首先應該保證足夠的趣味性,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當然,這種興趣的產(chǎn)生不能單純依靠學生,其中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比如,教師應該提出一些相對有趣的課堂探究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nèi)容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從而 提高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大多數(shù)學生都對合作學習充滿興趣,才能保證這一教學模式的落實質(zhì)量,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三是自主性原則。自主學習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自主性原則。許多教師依然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的影響,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只是進行一些表面的合作學習。比如,教師只是給學生規(guī)定一定的討論時間,并不關注小組合作的學習成果,也很少對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深度的探究。但是,在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必須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當然,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避免學生走入誤區(qū),但是在教學開展的時候,也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探究,并且尊重學生的合作探究的成果,以更好的保障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
2.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
(1)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合作意識
首先,要更好的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滲透,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不注重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長期處于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活動的開展,對于如何進行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有什么意義等概念依然模糊不清。因此,教師首先應該保證學生真正在內(nèi)心中認可合作學習,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自主意識,才能更好的貫徹自主學習模式。
比如,教師在進行《將相和》這篇課文的講解時,由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接觸過文言文的學習模式,那么教師就可以嘗試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篇課文的學習分成幾個不同的任務,例如全文翻譯、重點詞的運用、文章脈絡以及表達的情感等,并且將這些不同的任務布置到每一個小組中,讓學生能夠在小組長的引導下,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將和相分別是誰,兩個人之間發(fā)生過哪些經(jīng)歷,最終是怎樣和好的?”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鍛煉自身的自主意識,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必然會感受到個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夠更好的感受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萌發(f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發(fā)揮教師輔助作用
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雖然需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但是也要注重教師的輔助作用的發(fā)揮。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并不具備太強的獨立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教師一味的放任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后往往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又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趨于低效。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積極引導,以促進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
比如,教師在進行《落花生》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且為學生準備一份合作學習提綱,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更具規(guī)范性,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而且,在對課文的有關問題進行探究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言機會。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以后,回答“落花生這個標題的含義”等問題。而且,教師應該更多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成果分享,并不直接讓學生對全班同學講解自身的理解,而是先對著小組成員進行分享,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隨后,在小組分享以后,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小組都選擇一個講的較好的學生在班級中進行成果展示,這個過程能夠極大程度的增強學生的信心,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問題的回答。在學生小組分享答案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進行“巡查”,指導學生。最后,整堂課應該在教師的總結下結束,由教師來引導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回顧,幫助學生將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能夠很好的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促進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3)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交流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在小組中進行積極交流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都相對內(nèi)向,這也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小組表現(xiàn)進行更多的關注,適當?shù)臅r候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當然,與激勵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策略不同,讓學生更多的進行與其他學生的溝通交流,教師必然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小組合作對的積極意義,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大于個人的道理。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然會在班級中發(fā)現(xiàn)一些不喜歡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的學生,自然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樂于參與到集體合作中的學生。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一次對比試驗。比如,教師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時,就可以讓班級中學習較差的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然后與一個學習很好的學生進行一場課堂上的PK。當然,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讓其他學生來對雙方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比如,教師可以準備這樣幾個問題:“圓明園的舉世聞名表現(xiàn)在哪里?”、“有哪些體現(xiàn)侵略者粗暴的詞語?”、“文章的結構將大部分筆墨用來描寫圓明園的輝煌,是否合理,為什么?”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的時候,學生既對整篇課文有了基本的了解,而且在雙方的成果展示的時候,教師也能很好的讓其他學生明白在集體中進行交流的重要作用,以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合作學習。而且,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在班級中進行巡視,觀察每一個小組中的學生的參與情況,及時指出那些不參與集體交流學生的問題,引導這些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4)優(yōu)化分組合作學習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而且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這也就說明,在合作學習的時候,也必然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來進行獨特的分工,這其中就涉及到小組合作的優(yōu)化問題。當然,如果只是讓學生來自發(fā)的進行合作優(yōu)化,這個進程是很難真正進行下去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尤其是這種許多自主性高度發(fā)揮的過程,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進行積極引導,以促進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
比如,教師在進行《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的講解時,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一些不同的題目,來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考。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類似“失魂落魄的含義”等,讓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查找字典等方式就能找到答案。當然,教師也需要準備一些相對較難的問題,比如“慈母情深在何處?”等,讓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及情感進行深刻的把握。在小組分工的時候,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就可以負責這些簡單的問題,而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帶領其他學生一起探究較難的問題,真正實現(xiàn)在小組中的合理分工。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對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有所把握,并且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針對性的制定學習任務,以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為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語
綜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重視合作學習模式的利用,在課堂上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小組合作,實現(xiàn)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也需要遵循適當?shù)脑瓌t,掌握科學合理的策略,以保證教學活動開展的質(zhì)量,并且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積極的分工合作,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建中.“有效”不能遺忘“合作”——再談小學語文教 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基礎教育參考,2011(03):169.
[2]徐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狀及建議 [J].中國高新區(qū),2018(02):68.
[3]劉晟楠.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才智,2019.12(27):82-83.
[4]白麗紅.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9.05(2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