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桂林市靈川縣靈川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200)
腦梗死為臨床常見、多發(fā)腦血管疾病之一,具有極高致殘率、致死率。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腦梗死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因血管內膜受損、腦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因素可引發(fā)腦動脈管腔狹窄,致使局部血栓封閉動脈血管,引發(fā)腦組織缺血、缺氧與壞死,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1]。目前,腦梗死按病情進展分急性期、恢復期與后遺癥期,恢復期患者顱內高壓、腦水腫等癥狀均已慢慢消除,此時若行有效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肢體功能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探究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參比組、實驗組,各35例。實驗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0~79歲,平均(61.73±6.11)歲;病程2~6個月,平均(4.13±0.76)個月。參比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41~78歲,平均(61.81±6.23)歲;病程3~6個月,平均(4.22±0.67)個月。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確診為腦梗死;處于恢復期;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蛛網膜下腔出血;心肝腎臟器功能嚴重異常;腦外傷;腦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內分泌系統(tǒng)疾??;精神異常;認知障礙;既往腦梗死病史;對本研究用藥過敏等患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血壓調節(jié)、循環(huán)改善及腦細胞保護等對癥治療,如有高血壓、糖尿病、感染等給予對癥治療。同時,參比組給予氯吡格雷(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治療,75 mg/次,1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化瘀通絡湯治療,方劑組成:天麻、石菖蒲各20 g,茯苓、黨參、丹參各15 g,陳皮、法半夏各12 g,白術、川芎、地龍、膽南星各10 g,全蝎6 g。水煎煮,1劑/d,分早晚溫服。兩組均持續(xù)用藥1個月。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定,分值越低神經功能越佳,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定量表評定,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佳。治療效果分顯效(癥狀顯著緩解,NIHSS評分降低超85%)、有效(癥狀顯著改善,NIHSS評分降低達35%-85%)、無效(癥狀未有改善,NIHSS評分降低低于35%或評分增加),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實施χ2檢驗,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比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n(%)]
2.2 對比兩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兩組治療前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相比(P>0.05)。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參比組;Barthel指數(shù)高于治療前,且實驗組高于參比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s,分)
表2 對比兩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s,分)
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醫(yī)療費用、高社會負荷的特點。WHO調查報告:我國腦卒中發(fā)病呈上升趨勢,每年有240萬新發(fā)卒中,死亡和致殘率位居第一,死亡率是北美的5倍,且男多于女,發(fā)病與年齡成正比,與環(huán)境、氣候、飲食有關[3]。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頭號殺手”。我國腦卒中患者中近70%患者為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又以腦梗死最為多見。腦梗死是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引發(fā)神經功能缺失,使得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肢體運動、感覺、平衡、言語及意識障礙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健康。腦梗死6個月內是神經系統(tǒng)恢復的時間,也是功能康復最佳時機,臨床在治療腦梗死上多經用藥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再形成為主,以利于患者側支循環(huán)血供提高,抑制神經功能進一步受損,緩解患者病情。氯吡格雷為臨床治療腦梗死的藥物,可阻止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糖蛋白結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加快恢復腦神經功能[4]。但在臨床應用中,受腦梗死病機復雜所致,單純氯吡格雷治療效果有限。
中醫(yī)學認為,中風是由于臟腑功能失調,在勞倦內傷、憂思惱怒、飲食不節(jié)、用力過度、氣候驟變等因素誘發(fā)下,致痰瘀阻滯、痰熱內生、肝陽上亢、風火相煽、氣血逆亂、上沖犯腦而至本病。中醫(yī)認為風、火、痰、瘀、氣虛、陰虛是中風病常見的證候要素,臨床中以二、三證候要素組合為多。急性期多以風、火、痰、瘀為主,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則演變?yōu)闅馓?、陰虛或兼有痰、瘀。腦為輕靈之臟,易虛易實,痰瘀普遍存在于各種腦病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痰瘀互結是中風病程中的重要病機過程[5]。在治療中風恢復期,常見痰瘀阻滯經絡癥,故中醫(yī)治療主張以息風化痰、活血通絡為基本治療原則。筆者自擬化痰通絡湯配合西藥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方藥內含半夏、丹參、川芎、地龍等藥物,其中天麻可平肝熄風通絡;法半夏可化痰燥濕;丹參、川芎可祛瘀止痛;石菖蒲可豁痰開竅;地龍可熄風通絡;白術可祛痰益氣;黨參可健脾益氣,增強運化之力,有助于祛濕痰濕之邪;全蝎可熄風鎮(zhèn)痙;膽南星可化痰清火。諸藥合用可起到祛瘀活血、化痰通絡之效,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病情?,F(xiàn)代藥理認為,化痰通絡湯內活血化瘀藥物可改變患者微循環(huán)、血小板聚集、脂質代謝、血管內皮功能,緩解腦梗死病變;而其內含的化痰藥物則可增強抗氧自由基作用,改善患者腦神經功能[6-7]。因此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本文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Barthel指數(shù)高于參比組,NIHSS評分低于參比組(P<0.05)。
綜上所述,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給予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利于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可行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