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菊蘭
成為小平小道陳列館的接待講解員,是2015年秋天的一次偶然機會。那天學校的一次教學應急接待,我臨危受命,走進了小平小道。睹物思人,我近距離地知曉了那位曾叱咤風云的革命老前輩。從此,我“受命”一干就是六年,成了學校小平小道陳列館教學接待的“專職”講解員。我每講解一次,就身臨其境地感受一次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的家國情懷。
小平小道陳列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現(xiàn)為新建區(qū),后同)望城崗,一個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地方。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既不是貴重的文物,也不是精美的藝術品,而是一條鄉(xiāng)間小路。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鄧小平、卓琳夫婦曾經(jīng)在這條小道上走過三年多。卓琳曾說:“江西、南昌、新建是我們永難忘懷的地方。”
1966年“文革”開始后,身為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遭到錯誤批判,被撤銷一切職務。1969年10月,鄧小平、卓琳被下放到位于望城崗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參加勞動。鄧小平來到修造廠車間的時候,身體糟糕透了,顯得蒼老。那個車間每月要組裝40輛拖車,鄧小平的工作就是用銼子給這些拖車加工螺絲。見鄧小平整個上午都站著“噌噌噌”地加工螺絲,夫人卓琳勸他搬把椅子坐一坐,他卻說:“不行啊,我要坐下去就站不起來了?!痹谝讳S一銼的金屬撞擊聲中,時光仿佛回到了1920年,那時他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雷諾汽車廠的鉗工臺上,留下了他青年時期奮斗的印跡。如今,年近七旬的老人,面對這項枯燥的工作,卻依然一絲不茍,四級鉗工技術的他,讓車間里的一些工人都自嘆不如。
在這個只有80余人的小廠里,沒有見過多少世面的工人們,對鄧小平的到來充滿好奇,他們沒有想到曾經(jīng)身居高位的鄧小平是這樣簡樸平易,看起來就像家里的老人。他每天早上一進車間門就是一聲“同志們好”,到十一點半下班時,他把衣服一夾說一聲“明天見”。鄧小平每天都得去車間上班,在那時信息相對閉塞的情況下,他把有接觸群眾、接觸社會的機會當作一種奢求。日復一日,工人們與鄧小平漸漸熟悉起來,和工人們的直接交流,讓鄧小平真切地了解了基層普通群眾的生活狀況。
一天,與鄧小平同車間的一個工人,讓小孩去買豆腐,孩子興沖沖地把豆腐買來了,卻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在當時,一塊豆腐算得上一個普通家庭難得的美食??吹蕉垢凰さ孟€,那個工人心痛不已,把孩子狠狠地責罵了一頓。鄧小平默默地看在眼里,內(nèi)心極不平靜。
與工人們相處久了,他對工人們說:“像你們這樣的工人,家里有父母,又有孩子,生活是不寬裕的,這些問題慢慢來吧。還是要發(fā)展生產(chǎn),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碑敃r工人們并不能完全理解鄧小平“發(fā)展生產(chǎn)”的含義。多年以后,工人們才明白當時身處逆境中的鄧小平,已然找到了這個國家的出路。
離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不遠的地方,是南昌步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學院的前身),校內(nèi)的一棟紅磚小樓,被當?shù)厝朔Q為將軍樓,它成為鄧小平一家在江西的住所。從將軍樓到拖拉機修造廠,直線距離只有一公里多,因無路直通,鄧小平夫婦每天要繞行40分鐘的路才能到達修造廠。細心的工人們自發(fā)地從修造廠后墻開了個小門,用爐灰渣在田埂上修了一條直達將軍樓的小路。從此,兩位老人每天沿著那條小道往返于修造廠和住地,來回差不多5000步。午休后,鄧小平又到那棟小樓院子里圍著將軍樓走個三四十圈,每圈140步左右。這樣,鄧小平所走的路,1天就是10000步,1個月就是30萬步,1年就是360萬步。
時隔多年后,鄧小平在院子里踩出的小路,依然清晰可見。他既是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身體,以此戒掉剛來時要吃很多的安眠藥,又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從未放棄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黨、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
冬去春來,鄧小平和家人在將軍樓的小院里開辟出了一片菜地。鄧小平和卓琳每天上午到工廠勞動,下午就在菜地耕作,晚飯后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聽廣播新聞、看書讀報直到深夜。在那幾年的逆境中,鄧小平用勞動和讀書充實著生活,思考著老百姓在想什么、國家的狀態(tài)是什么、經(jīng)濟形勢是什么。
鄧小平大女兒鄧林在一次回憶時說:“他不認為,困難會永遠這樣下去。國家的政治狀況和經(jīng)濟狀況一定會有一個轉機、一個起色。為了一個新的目標,他會在等待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條件,他始終對勝利、對光明、對前途抱著信心?!?0多年的革命生涯,鄧小平養(yǎng)成了臨危不懼、遇喜不亢的作風。一生三起三落,歷經(jīng)坎坷,每當問及如何挺過挫折時,他總會說“樂觀忍耐”四個字。在江西度過三年零四個月的時光后,鄧小平返回北京前,留下的那句“我還可以干20年”的豪言壯語,讓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鄧小平在談話中經(jīng)常用到一個詞——百年:“‘綠色革命要堅持一百年”,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百年為期,這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時間概念,透露、折射出一代偉人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堅定執(zhí)著的行事風格和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偉人情懷。
近半個世紀來,小平小道從沒有路到有路,從小路到大路,一條是很不起眼的鄉(xiāng)間小路,一條是通往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連接這兩條路的是一位和藹可親、胸懷博大的老共產(chǎn)黨員。
一代偉人,引領中國脫胎換骨、翻天覆地;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信仰堅定,赤子情懷?!簦ㄗ髡邌挝唬航骶鞂W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