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摘 要】手工布藝是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立足現(xiàn)實、貼近生活、便于教學的課程特征與目標。手工布藝課程的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貼合度比較高,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但同時也存在學生作品形式單一、雷同度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因此有必要結(jié)合手工布藝課程內(nèi)容研究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參與勞動與技術課堂的積極性。
【關鍵詞】手工布藝;勞技課堂;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10-0206-02
手工布藝課程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手工布藝貼合生活實際的特點,做好教學指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手工布藝操作中提升個人動手能力,學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不斷探索新的操作方式。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不斷成長,真正參與課堂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手工布藝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1]。
1 ? 開展生活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手工布藝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場景,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
以“縫沙包”教學為例,沙包是學生常見的游戲道具,里面有沙子、黃豆等多種材料,扔沙包游戲也深受學生的喜愛。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玩游戲的沙包帶入課堂。在導學階段,教師讓準備沙包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沙包。有的學生的沙包是買的,有的學生的沙包是爺爺奶奶做的,有的學生的沙包是姐姐給做的,沒有一個沙包是學生自己做的,教師可以借此明確教學主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做沙包,選擇自己喜歡的布料、材料,做一個屬于自己的手工沙包好不好?這樣以后玩游戲就可以用自己做的沙包了!”通過明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沙包材料的選擇方面,應貼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及游戲需要,可以為學生提供麥子、沙子、玉米粒等生活化的素材,而不是直接購買塑料制品。學生在縫制過程中對分配給自己的麥子、沙子、玉米粒等都非常珍惜,甚至掉下一粒麥子,學生都會認真尋找。這樣的活動真正有助于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為學生學習構(gòu)建了生活化的場景[2]。
2 ? 巧設課堂問題,實現(xiàn)逐步引導
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點,達到逐步導入的效果[3]。課堂問題體現(xiàn)了教師備課的水平和對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在指導過程中通過合理設置課堂問題的方式可以抓住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學習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以“縫筆袋”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搜集相關材料并嘗試筆袋的縫制:①制作筆袋需要哪些材料?②制作筆袋要用到哪些工具?③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需要幾個步驟完成?
④回針法如何操作?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搜集和整理。在筆袋制作材料方面,教師可以提供多種材料讓學生選擇,學生根據(jù)自身對材料的理解最終選擇無紡布進行筆袋設計;在工具選擇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擇基本工具針、彩線、剪刀、拉鏈、直尺,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裝飾物等;在步驟學習中,要讓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仔細分析,了解筆袋制作的全過程,實現(xiàn)有效“預演”;最后在練習回針法時,可以讓學生先在無紡布上進行簡單操作,練習回針法的操作方法。學生在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后再進行筆袋的縫制,縫制的速度和質(zhì)量能明顯提升,絕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筆袋的設計和制作。對能力稍差、難以獨立完成筆袋縫制的學生,教師需要進行適當?shù)狞c撥和指導,以提升學生的筆袋縫制能力。
3 ? 注重課堂留白,鼓勵學生交流
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好課堂的留白工作,鼓勵學生自由交流、討論,在交流與討論中進一步創(chuàng)新,學會整合知識,鍛煉動手能力。手工布藝指導過程中,教師并不需要事事親力親為,而是可以為學生的獨立探索留白,讓學生用自己獲得的知識、已具備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自主探索中補白,真正感受到手工布藝的樂趣,體會制作的喜悅。
以“縫鞋套”手工為例,如果按部就班地指導學生,容易出現(xiàn)最終制作出來的鞋套大小不一、畫樣不準確、內(nèi)里在外等多種情況。對此,教師在指導前應設置好問題,做好鞋套制作的引導工作:①量鞋子的長和高時要多出1—2厘米,教師可以對此設問:為什么要多出1—2厘米呢?如果不多1—2厘米會發(fā)生什么?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了解到多出1—2厘米是為了讓鞋套更加合適,不至于過于緊湊;②在縫制管帶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能否將管頭封閉呢?什么樣的鞋子可以縫上,什么樣的鞋子不能縫上?通過話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的交流,了解縫制鞋套的注意事項,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提升其思考能力,避免其縫制鞋套時出現(xiàn)問題。除此之外,教師要通過鞋套的制作幫助學生充分展現(xiàn)獨立能力和個性化思維,如讓學生在鞋套的裝飾物、鞋套制作的材料、鞋套的設計等方面進行個性化操作,自由選擇新型材料,自主設計新的鞋套,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4 ? 進行作品展覽,展示學生成果
一個手工布藝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覽,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成果展示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用心設計、精益求精,正如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其他人。同時,作品展覽也是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在展覽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有助于自我的提升。
作品展覽是展示學生成果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手工布藝課程內(nèi)容進行不同方式的展覽,以展覽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制作帆布袋子、釘紐扣、縫沙包等活動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是否進行作品展覽,如果是小組合作的布藝活動,則讓每個小組提供1—2件作品進行展覽。在展覽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有更多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教師還可利用課下時間組織作品展覽會,由學生自主與其他人交流和討論,交流不同作品的設計思路、設計材料來源等,通過交流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4]??傊?,作品展覽是對學生成果的一次匯報,也是學生互相交流、溝通的有效方式,教師要積極利用展覽的方式讓學生交流手工布藝的制作技術、制作思路等,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xiàn)學生手工布藝能力全面提升的發(fā)展目標。
5 ? 積極拓展實踐,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手工布藝的課程內(nèi)容不能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而要積極拓展,尋找更多的靈感,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將新的元素與內(nèi)容融入其中。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開展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內(nèi)容與素材,產(chǎn)生更多靈感,提升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以“釘紐扣”為例,生活中的紐扣有很多種,包括四孔紐扣、兩孔紐扣等,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課堂上單孔紐扣的縫制過程分析四孔紐扣和兩孔紐扣的縫制方法,在實踐中尋找更多的靈感。以四孔紐扣為例,在布線時顯然不能按照單孔紐扣的方式進行,學生需要進行豐富的實踐,在實踐中尋找更多的布線方式。學生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了解家庭中如何用四孔紐扣實現(xiàn)釘紐扣的操作,如何布線能扎牢紐扣,也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在網(wǎng)絡上搜集四孔紐扣的多種布線方式,再通過拓展實踐,尋找更多靈感,從而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思路和技巧,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5]。
開展手工布藝教學既需要抓住學生的課堂興趣,逐步引導學生探索與實踐,也要尊重學生發(fā)展的自由性,了解學生的成長特點,積極開展作品展覽和課外拓展活動,為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大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劉春燕.STEM教育下小學科技探究活動設計策略——以“手工香皂的秘密”探究活動為例[J].現(xiàn)代教育,2019(8).
[2]陳夢迪.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中紙材拓展的有效運用方法探討[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11).
[3]楊建東.體驗創(chuàng)意手工之樂,發(fā)展美術探究之能——小學美術創(chuàng)意手工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20(20).
[4]孫冉冉.傳統(tǒng)線編藝術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天津教育,2020(14).
[5]左文.美術手工制作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以吉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小學教育專業(yè)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