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源
【摘 要】一直以來,物理教學都是初中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該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觀念以及實驗探究能力等方面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同時,新課改也強調(diào),初中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為學生傳授豐富的物理知識,還要設計出更多有助于激活學生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探索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滿足教學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物理;科學精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10-0110-02
初中物理對剛進入中學的學生來說,是首次接觸、且較為正式的理科性質(zhì)學科,該學科對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較大的幫助,能促使學生形成較為正確的科學思維以及實踐習慣。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初中階段物理教學應追求且務必達到的教學目標。
1 ? 注重實驗教學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教學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實驗教學,引入或驗證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點。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內(nèi)容主要“從生活當中來,又到生活當中去”,這樣的學科特點,讓物理實驗教學與其他理科學科的實驗教學相比,有更為廣泛的應用空間。通過實驗教學的實施,教師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相對抽象的一些知識點,還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形象地感知實驗過程,加深對教材知識的印象。
在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對實驗的設計方法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一個初步了解,學生有能力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通過相關實驗進行探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促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增強[1]。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向?qū)W生展示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的方法,更要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在進行液體內(nèi)部壓強規(guī)律的探究實驗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水與煤油等不同液體的使用,會讓實驗的結果有所不同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液體由水換為墨水,實驗的結果會不會發(fā)生改變,如果會,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改變,改變的原因是什么。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密度”的概念,為將來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學生還能理解控制變量的意義,深入掌握這一實驗方法。
2 ?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質(zhì)疑與批判的科學精神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在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勇于提出質(zhì)疑。教師要對學生的批判精神進行著重培養(yǎng),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提出較為合理的假設,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
如在講授與大氣壓相關的物理學科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物理學科情境,從而引導學生提出一些關于大氣壓的科學問題。如生活中比較常用的高壓鍋等,這些事物都能夠解釋教材中“大氣壓與天氣”等知識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落實好教學工作。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與高壓鍋有關、與物理學科相關的問題;其次,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適當?shù)臍w納,并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對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最后,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教師對討論所得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梳理與總結,突出一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以及結論。教師也可以試著將學生的生活情境充分融入物理學科的教學中,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
如為什么用高壓鍋做飯要比用其他的鍋做飯快?高壓鍋在做飯的時候,應用了怎樣的物理原理?高壓鍋里面的氣體,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這些有益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與質(zhì)疑[3]。在學生質(zhì)疑的過程中,其物理知識能得到一定的拓展,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繼續(xù)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對問題與討論所得的結果進行簡要梳理,從而為將來的實驗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 ? 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知識的應用能力
在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檢驗學生是否具備科學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學生是否擁有對已掌握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形成科學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思考物理知識,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如在講解完物態(tài)變化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針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讓學生試著分析相應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改變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對兩種較為相似的情況進行理性分析,發(fā)現(xiàn)背后的不同原理,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中的條件進行準確把握,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4 ? 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科學精神
合作交流對新技術以及新思想的涌現(xiàn)始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與同伴共同分析并解決問題[4]。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保證班級里的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融入小組學習。在小組探究時,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友好的交流,分享經(jīng)驗,交流思想,取長補短,在此過程中,學生還能暴露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短板,通過聽取同伴的意見,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并對學生討論所得的結論進行評價。
5 ? 幫助學生打好物理知識的基礎
在物理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進行細致學習,因為物理的基礎知識是物理學習以及探究得以展開的前提與基礎。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學好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特別是物理學科的語言符號以及公式定理等,不僅要讓學生記住,還要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深入掌握物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仔細思考,為學生留出較為充足的探究時間,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這些知識,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養(yǎng)成[5]。教師還要以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興趣為依據(j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符合的教學情境,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觀察、實踐、互動、探討,激發(fā)學生動手操作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多與學生互動和溝通,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形成物理思維,提升動手實踐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態(tài)度。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進行積極的探究,將素質(zhì)教育充分融入教學,促進學生解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翠梅.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J].數(shù)碼設計,2017(11).
[2]魯后君.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0).
[3]甘錦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思路[J].中外交流,2018(11).
[4]彭大琴.“雙案”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5]姚維燕.深入實踐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