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瑜
久仰于漪老師之名,深知她在語文教學上獨樹一幟,無論是理論探索還是教學思想都有獨到的見解。近日有幸賞讀了于老師的《歲月如歌》,余音繞梁,回味無窮。
一、哀沉之律,便是激昂之音
書的扉頁有于老師的手寫之語:“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此段文字如泣如訴,道盡心酸苦淚。是命運蹉跎,是貧寒苦弱,是國痛家悲。
于漪老師的命運艱難,禍不單行。家人的早逝、精神支柱的倒塌、學業(yè)難以為繼、病痛相繼折磨……苦難接踵而至,幾乎要擊垮這位正譜寫青春華章的學子。
或許就是這樣的哀沉之律,在壓垮的同時也能夠激勵她站起,更深知教育的重要,于是將命運重燃,矢志不渝地走向教育事業(yè)。
二、進取之譜,即為成長之輪
于老師在《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一章中寫道:我震撼于一位學者的刻苦鉆研,跟隨時代奮力前進。她告訴各位老師應當“學會認識時代的特征,關心國內外大事,善于接受來自各方面,尤其是教育、科學、技術方面的新信息,使自己思考問題、從事教學實踐具有時代氣息。”
新時代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不可故步自封,要吸收教育方法,嘗試從新的角度去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要將語文教育延伸到智育、德育、美育等領域。在語文教學中切不可脫離語文的實用功能,“立足于時代的高度、戰(zhàn)略的高度、育人的高度”,抓住教育的脈搏!”
在這篇文章中,我記憶猶新的是于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學生學語文只是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層面,還是著眼于育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同一單位教學時間內,是只學語文技能技巧,還是在學語文技能技巧的同時,智力獲得發(fā)展,思想認識獲得提高,情操獲得陶冶,價值取向獲得指引?”這個問題令人醍醐灌頂。每個教師都知道答案,但實則卻又時常忽視,這樣的問題是用來反思、自省的。
猶記得我的一節(jié)公開課《紫藤蘿瀑布》,這次公開課給了我很大的警醒。我在上課時,刻意讓學生按答題方法來答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形成了“套話”。當時以為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合理且適當?shù)囊龑Х椒ā,F(xiàn)在想來真是后悔萬分、羞愧難當。我們或許太看重學生的成績,自然而然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解題的要素和方法,但是局限于套話,浮于教學之表面,流于育人之形式。
語文課堂本應是享受,是思維的碰撞,是火花的四濺,沒有正確答案,有的只是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但是恰恰是這么簡單的要求,我當時卻沒有領悟。當時認為課堂氣氛活躍、得到師生的認同就是教學的突破。如今掩卷沉思,真是汗顏。
文題“年輪”一詞,是教書的閱歷,是鐫刻在教師生涯中的章印,更是獲得一絲一縷經(jīng)驗后集合成文的串串音符。環(huán)繞于心,無人知曉,但是了然于胸。這或許便是成長。
三、奮進之曲,力譜教育華章
在《多彩活動催成長》一章中,于老師回憶了與陶老師編寫《中學語文備課手冊》的故事。該手冊為的是讓教師獲得幫助,在指點迷津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閱讀水平。這在當時無疑是一本寶書,專家思想傾囊而出,譜寫著心血,是時代的華章。
手冊的內容編寫和我們現(xiàn)在所見其實相差無幾。背景簡介、疑難詞句的舉要與辨析、重難點討論以及啟迪思維、對問題的深究。這些組成沿用至今,可見其價值。得益于此,我們的教學才能在不出紕漏的基礎上逐步前行。
于老師等教育前輩,為了學子,也為了讓迷途的教師重圓教師夢,將一切無私地奉獻給了教壇,讓教師能立足于激烈的競爭中,能花更多的時間用于鉆研教學。
鉆研教學關鍵在于吸收教研經(jīng)驗。這也就吻合了于老師所寫的本章內容——多彩的活動確實能催人進步、成長。很幸運參與昆山的青藍工程,在語文教研中獲得了可觀的成長和進步。而幫助我最多的則是教研活動,青藍工程的小組活動、大市活動次數(shù)多、內容豐富,更有專家講座給予針對性指導。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學習老教師獨具匠心的教學,在聆聽中感悟,印象最深的是城北中學蘇覺清老師的課。每次聽蘇老師上課都是一種空前成長,聽前都抱有無比的激動和迫切!我一共聽過蘇老師三節(jié)課,《皇帝的新裝》《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和習題課。
蘇老師上課一貫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實打實教授他們某一個技能,并且將技能教學落實在課堂中,讓課堂有重點,真正做到“一課一得”。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教授學生古詩文學習的方法——抓關鍵詞提問、替換、刪除,主摳“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這個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理解感悟朗讀,通過朗讀促進理解。蘇老師還很注重知識的遷移,從愛國導入,到愛國結課,讓學生從一首詩了解一個人,從了解詩人去讀懂一類詩。反觀自己,教學似乎太過“功利化”,以為能抓住時間將教學任務完成就可,但是實際上學生幾乎毫無成長。因此,我也積極嘗試著用這類方法去教學古詩文,希望能獲得長足的進步。
于漪老師對教師事業(yè)的貢獻,對人文教育的情懷和對青年教師的鼓舞是有目共睹、影響深遠的。謹希望閱讀此書能學習于老師之精神,聆聽這如歌歲月,腳踏實地刻下一道道年輪,在教師道路上更加奮進,力求譜寫教育之華章!遵循音韻,踏實年輪,逐步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