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霏
揚州慢本是詞牌名,初見于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他筆下的揚州,夜雪初霽,冷月無聲,有道不盡的空悠凄涼。
揚州,身處富饒地帶,自古便為文人雅客所稱頌。煙花三月的繁華,悲風吹淚的憂愴,都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而它的另一個身份——我的故鄉(xiāng),更令我魂牽夢繞,無限向往。
兒時的記憶大多給了揚州。瘦西湖的微風、來鶴臺的嬉鬧,是心靈深處最純凈的美好。而老家的田里總是種著我說不出名的作物,總是薺麥育青,卻并無姜夔詞中的蕭瑟,倒是一派生機。
每到春風綠大地,家家戶戶都忙著插秧,遠處白鷺紛飛,似乎也來助陣。我們走在田埂上,將秧苗拔出來,再使勁往田里丟去,老人將它們扶正、插好,飄揚的柔柳無聲息地長出了嫩芽。
大約是暑假?;負P州的原因,揚州的夏我印象最深。陽光灑在田野,嫩綠的苗早已蔥青,陽光被樹影篩下一地光點,斑駁了蟬鳴。老家的屋頂上不知何時筑了一個燕子窩,成就了別致的風景。外婆總在酷熱的午間忙碌,包菜團子的背影溫馨而富有煙火氣息。手揉的面團筋道,米香濃郁,自己種的菜新鮮而香脆。烈日下的小屋里,我總在外婆的味道與呢喃里,睡一個香甜的午覺。至夜,繁星點點,我與外婆沐著一身清冽的月光,在田間的小路上散步。夜的來臨驅(qū)散了一些夏的暑氣,田間一片寧靜,涼風拂過,菜苗微晃,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靜謐而美好的夏就這樣度過。
揚州的秋是模糊不清的。只記得軟綿綿的太陽輕柔地灑在金黃的稻谷上,灑在辛勤勞作的人們身上,額角的汗珠晶瑩透亮,掉進他們的土地。
冬像在不知不覺中來臨。與屋內(nèi)的溫暖形成鮮明的對比,屋外是鵝毛大雪。寒冷侵入骨髓,卻也為窗外那棵松樹裹上銀裝。在雨雪霏霏的寒冬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陽春面,就在這漫天風雪里再一次感受揚州的溫度。
揚州慢,揚州的輪廓在回憶中慢慢清晰,帶著春秋的記憶慢慢走來,溫暖我的漫漫余生。
點評
這是一篇表達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情的抒情記敘文。作者開頭從詩詞切入,充滿文化韻味。作者對故鄉(xiāng)揚州的思念是深沉的,第二段中用一個詞語“魂牽夢繞”充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深厚感情。接著調(diào)動深層的記憶,向讀者展現(xiàn)故鄉(xiāng)四時的圖景:春天農(nóng)忙插秧,白鷺紛飛,楊柳抽芽;夏季禾苗蔥青,蟬鳴斑駁,“我”在外婆的味道與呢喃里酣睡,在田間與外婆沐浴著月光散步;秋天人們辛勤勞作,收獲金黃的果實;冬天吃熱氣騰騰的陽春面,感受家庭的溫暖。作者根據(jù)記憶的遠近深淺,有詳有略地展開描寫,重點突出,感情真摯充沛,字里行間散發(fā)出濃濃的鄉(xiāng)情與深厚的親情。文章語言細膩優(yōu)美,選材典型特別,描寫形象細致,抒情情景交融。結(jié)尾簡潔凝練,意蘊深刻,令人回味雋永。
(指導教師 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