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群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家長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不僅收不到預想的效果,反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本文從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不同場景,談談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提了幾點見解和思考,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家庭教育 情緒 把控 影響
1.什么是情緒?
①情緒通常是由一定的事物所引起的我們人類的各種心理感受和體驗,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它產生于人的內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根據情緒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與結果的不同,把我們人的情緒分為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兩種。從后果上看,凡是對人的行為起到促進和增力作用的情緒就是積極情緒,如興奮、愉快、開心、歡樂、激動等;而對人的行為具有削弱和減力作用的情緒就是消極情緒,如緊張、慌亂、傷感、痛苦、生氣、心悸等情緒屬于消極情緒。
2.在家庭教育中把控情緒的意義
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常常發(fā)現孩子帶著對抗情緒,可是卻沒有發(fā)現孩子的情緒從哪里來?主要是因為我們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看到孩子不順心就大發(fā)雷霆,把壞情緒帶給了孩子,孩子就會有兩種反應,要么對抗,要么沉默。如果孩子長期在家長消極情緒的壓抑下,就會出現要么在沉默中爆發(fā),要么在沉默中死亡,或者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的現象。所以我認為把控情緒很重要。面對種種消極情緒,家長必須加強自我教育,及時把控消極情緒,用身教去影響孩子,開導孩子,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為他(她)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準備良好的心理品質。
3.家庭教育中父母消極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3.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時,孩子的每一次成功或進步都將得不到家長的認可,甚至還被挖苦,最終會把孩子逼上絕路。常春藤留美博士跳樓案讓國人震驚,能考上美國名校的孩子是有多優(yōu)秀,背后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可是在一次孩子與母親簡單的對話后卻讓母女永遠陰陽相隔,據網上說當時女兒說 “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足? ”,母親回了一句:“你覺得自己做的很好嗎?”,女兒在聽完這一句后頭也不回的縱身一躍,離開了那個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母親。到底是母親的期望值過高殺死了孩子還是媽媽的不滿情緒讓孩子沒有了生的欲望,孩子在那一刻該有多難過,只能以死來結束這一切,想想都心疼。
3.2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糾錯的過程,沒有誰不會犯錯,可是如果孩子出錯了就一味的指責,暴跳如雷,惡語相向,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向更壞的方向發(fā)展,甚至不可挽回。上海高中生跳橋事故的發(fā)生與母親當時的情緒有關,母親在孩子縱身跳下高架橋前所發(fā)生的事情,也可能只是平常生活的重復,平時母親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就是如此,但想不到在高架橋上的那一天,這種平常生活的重復卻成為了壓垮孩子最后的一根稻草。 孩子母親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作出的行為本身就很危險,比如在高架橋停車,還打開車門,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在沒有管理好自己情緒的情況下出現的,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因為沒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把自己所有的不快、抱怨都一股腦的倒給了孩子,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就不得不背上了沉重的枷鎖。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聆聽還是能聽出孩子的心聲的。比如常春藤博士要的只是母親的肯定、尊重和信任,如果連孩子最親的母親都不信任她、肯定她、尊重她,那孩子還有什么生的希望?還有什么快樂而言?我們做家長的一廂情愿的等著孩子對我們的付出說“謝謝”,可是孩子卻一直期盼著父母的一聲“對不起”。我們做父母的也有出錯的時候,做錯了就誠懇的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既教育了孩子知錯能改,又尊重了孩子。
4.家庭教育中父母積極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李兆良教授在積極家庭教育講座中明確指出,積極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開心學習和生活,家庭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盡可能利用積極情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中大多父母在意的是孩子的成績,如果成績不理想了,父母就覺得丟臉,自然就會對孩子一頓臭罵,可是我們去了解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了嗎?小明是我們鎮(zhèn)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近幾次考試成績都不怎么理想,他老爸知道后當時就想給兒子一巴掌,但他忍住了,轉身吸一口氣后,嚴肅的跟兒子說“老爸很生氣,但是老爸想知道原因?!毙∶鬟@時膽怯的從書包里拿出了一本筆記本,里面記滿了《水滸傳》、《西游記》等名著的摘抄,并加上了自己的語言,寫的是激情澎湃,刀光劍影,正因為在這方面花的時間多了,導致用在功課上的時間少了。他老爸看完后臉上已經不再嚴肅,意味深長的對小明說“兒子,不錯,讀的挺仔細的,寫的也挺好,可是如果有更扎實的文學基礎,更多的見識,會寫的更好,只是眼前咱們的任務是六年級的升學考試,不能把功課落下?!毙∶鞯玫礁赣H的認可后,可開心了,最后小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中學。在這里必須為小明父親點個贊。由此可見,家庭教育中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發(fā)揮更好的教育意義。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愿家長們放下焦慮與擔憂,去信任、尊重、肯定我們的孩子,去相信孩子的無限可能性,重拾為人父母單純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同步探究》七年級下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1-01
2、《對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現狀的思考》學術期刊《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1年6期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楊僑中學 廣東省 惠州市? 516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