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樂亦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
引言: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智力的發(fā)展同等重要,在小學教育中,學校和教師需承擔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工作,讓學生能健康地成長[1]。
一、進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著幫助學生塑造三觀的重要任務,也能在這個萌芽時期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和成長,對推行素質教育來說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對小學心理健康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根據(jù)新時代的背景在教學原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出相應的改革,從而更好地吸收教學實踐中的教訓和成果,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效性地推動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對有效教學模式的探討也是鼓勵教師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能為學校進行心理健康干預提供重要支持[2]??梢?,進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具有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
(一)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一定要建立起標桿意識,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夠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通過對教師行為的模仿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時,小學教師還要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不斷拉近師生關系。例如,教師可以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多關心學生,經(jīng)常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能夠更加信任教師,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同教師進行溝通。而教師也能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更好地運用心理知識去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從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鼓勵學生表達情感
小學生不愿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中表達自己的情感。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課堂中更愿意表現(xiàn)出教師喜歡的樣子,而將自己原本的想法隱藏了。學生為了能得到教師的關注,對一些問題更加傾向于給出教師滿意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并不是學生自己本身愿意說的[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正的情感,并引導學生在心理課堂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像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孩子的感情是真切的,應該用自己的真誠去引導和交換學生的真實情感?!?/p>
譬如:在“學會尊重”這個主題的心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對父母了解的程度進行教學,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和辛苦,學會尊重自己的父母。班級中有部分留守兒童,這部分學生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他們也不愿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的父母。教師需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了解父母在異地打工的辛苦,明白父母工作的意義,體諒理解父母。教師在課堂中需要鼓勵學生向父母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情感。在上述課堂教學案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達在心理健康課堂中,就自己的想法和對生活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地讓學生放下心中的戒備,將自己的情緒進行疏解,進而讓學生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提高對生活的信心,發(fā)展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三)進行誘導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雖然學校教育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進行一定的干預,為塑造學生的三觀提供重要的積極影響,但學生長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由自身的自我教育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更應當注重從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出發(fā)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通過誘導式的教學模式帶動學生的健康成長。誘導式教學模式以創(chuàng)設情境、操作體驗、問題感知和交流感悟為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一教學模式的過程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征,能使學生投入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更好地表現(xiàn)出健康的心理行為。
例如,在進行《感恩之心》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故事情境,這個故事情境以感恩為主題,通過社會中小人物無條件地為他人和社會付出,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感悟,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成小組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表演,這樣通過誘發(fā)性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明確了我們需要具有感恩之心,而故事情境的表演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在模擬的真實化場景中感受為什么要懂得感恩。
(四)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能夠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使之在親身體驗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鑒于此,小學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實踐活動,設計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馬路上打掃衛(wèi)生,使之體會清潔工的辛勞,并要求他們想象沒有清潔工整個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子,然后借機告知學生“每個崗位都不平凡”的道理,使之樹立尊重他人、尊重每一份勞動的意識。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爬山,并在途中引導學生以爬山為例思考“如何面對挫折”,同時要求其描述自己當下的心情,如“感覺很累,完全不想再走一步”“想要立刻下山”等,到了山頂以后再讓學生回顧自己之前的想法,描述自己當下的心情,使之明白“堅持就會勝利”“克服挫折就能看到美景”等道理,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意志力,培養(yǎng)其不怕困難的品質,進而順利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專業(yè)教師認真勤勉地開展。不僅如此,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時刻跟隨學生的步伐,教師則需要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手段讓學生健康成長。心理健康不同于其他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學科,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道路上的心理阻礙。
參考文獻:
[1]陳蕾.策略引領,讓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更高效[J].啟迪與智慧(中),2021(01):92.
[2]畢盈.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把“鑰匙”[J].天津教育,2021(01):39-40.
[3]孫蘭.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點滴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20(3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