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
摘要:習作是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重難點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是學生們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語文技巧。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社會閱歷有限,造成他們的習作內(nèi)容較為空洞,很多時候他們并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進行習作。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這一特點,并在習作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學,采用多種方式開展習作活動,促使學生能夠穩(wěn)步提升自身的習作水平,從而實現(xiàn)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組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很多三年級的小學生感覺到習作非常難,從而對習作教學存在一種畏懼且抵觸的心理。針對這樣的情況,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習作興趣的引導和培養(yǎng),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習作水平,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本文就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旨在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提升學生習作水平。
一、積累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閱歷和經(jīng)驗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如果他們不進行素材的積累,那么他們便會出現(xiàn)無話可寫的情況,更無法獨立對文章進行構思。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學生的學習和習作提供了便利條件,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便利條件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nèi)容,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閱讀思想教育,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意識與習慣[1]。
例如教師在教學《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三首古詩時,需要為學生們明確的便是這三首詩是描寫秋天景色的內(nèi)容,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秋天的美景,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高效學習該內(nèi)容,感同身受作者情感,身臨其境作者所描繪的景色。在完成古詩內(nèi)容的講解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作者所描繪的秋景進行分析,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描寫方法,并為學生們展示更多有關秋景描寫的古詩句,增強學生的素材積累。這樣當學生再遇到有關秋天景色描寫的習作時,就能夠靈活調(diào)動自己的素材庫,將積累的素材靈活且準確的運用到習作中,扭轉自己無話可寫的情況,從而逐步提升習作水平。
二、“短小結合”,隨文練筆精準發(fā)力
語文教材中的文化都是經(jīng)過專家層層篩選而來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語文教師可以依托教材落實讀寫結合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進行小練筆,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三年級的課堂練筆具有針對性較強、內(nèi)容較為簡短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特點采取“短小結合”的方式開展隨文練習,實現(xiàn)精準發(fā)力[2]。在學生小練筆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將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鐘之間,并且練筆內(nèi)容要針對某一小點或某一小段,要求不要過多過權,以免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
例如教師在完成《我變成了一棵樹》的教學后,可以要求學生以“我變成了……”為開頭進行隨堂小練筆。在學生對文章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師為學生們提供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寫一寫自己想要變成什么。在學生習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托教材文章形式進行模仿,同時也可以脫離文本自由創(chuàng)作,寫下自己的感想。學生們積極投入到小練筆中,每個學生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有的學生寫:我變成了一座小房子,下雨時我便可以為清潔工伯伯遮風擋雨。有的學生寫:我變成了一道彩虹,我身體的顏色豐富多彩跨越在大陸與臺灣之上,人們再也不用漂洋過海去臺灣,臺灣人民也可以隨時回到祖國家鄉(xiāng)實現(xiàn)探親的愿望。還有的學生寫:我變成了一只小狗,我站在自己從來沒有體驗過的角度觀察著人們的生活,大黃狗變的不那么可怕,它告訴我它每天追著我跑是因為想要和我玩耍,但是以前我總是害怕它。通過隨堂小練筆的方式學生們能夠?qū)⒄n堂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運用與鞏固,同時這也是非常適合三年級學生的一種習作方式。
三、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日常習作
習作過程最重要的內(nèi)容便是“寫”,想要提升學生習作能力,不僅需要學生大量閱讀積累豐富的素材,同時還需要學生對日常生活充滿想象力,并堅持習作,養(yǎng)成日常習作的好習慣。只有學生們接觸多種多樣的題材,他們在遇到不同類型的習作時才能夠得心應手。語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中的習作練習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教師僅僅圍繞教材中的習作練習開展習作活動,那么并不能達到明顯的習作提升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加強習作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以日常生活入手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以此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例如教師在完成《小蝦》的教學后,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拓展練習,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相信家里有魚缸的同學都會在魚缸中飼養(yǎng)活潑、靈動的小蝦吧,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小蝦們在一起會說些什么呢?大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小蝦們的對話寫下來吧。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與想象,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習慣,提升學生習作水平。
結束語:
習作水平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采用多種方式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日常習作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逐步提升,實現(xiàn)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紀芳. 多維開發(fā) 鋪就習作的林蔭大道——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J]. 寫作:高級版, 2015(11):48-50.
[2]張麗紅.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策略初探[J]. 課外語文, 2018, 000(004):130.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杜樓鎮(zhèn)明德小學 2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