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芳
晉城市人民醫(yī)院 048000
疾病不確定感是指患者對疾病預后無法判斷而產生不良認知體驗〔1〕。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根治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常用的手術方式,但患者術后由于疼痛、各種并發(fā)癥及對疾病預后等無法預測及判斷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疾病不確定感,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2-3〕。研究指出〔4〕,信息支持能滿足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從而減輕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應對方式是患者對疾病不確定感的一種自我調整,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可減輕患者疾病不確定感〔5〕。因此,本研究將探討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疾病不確定感與信息需求及應對方式的關系,旨在為胃癌根治手術患者圍手期疾病不確定感管理提供指導,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現(xiàn)報告如下。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對92例胃癌根治手術患者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患者經病理活檢確診為胃癌;②患者符合胃癌根治手術指征;③患者預計存活期限>6個月;④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并發(fā)精神異常、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②并發(fā)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③并發(fā)其他惡性腫瘤。
1.2.1一般調查問卷 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基礎資料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包括性別、年齡、臨床分期、學歷、婚姻狀況、家庭月收入、醫(yī)療方式、治療效果等。治療效果根據(jù)實體瘤近期療效客觀標準進行療效評價〔6〕,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wěn)定(SD)及疾病進展(PD),有效=CR+PR,無效=SD+PD
1.2.2疾病不確定感 應用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A)〔6〕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不明確性維度、與疾病相關信息缺乏維度、復雜性維度及不可預測性維度,共33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分為1~4分,總評分33~13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23,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癌癥患者信息選擇問卷〔7〕該問卷包括治療(5條目)、預后(5條目)、診斷(3條目)、其他(6條目),共4個維度合計19條目,每條目采用0~3級評分,總評分19~57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信息需求水平越高,其中評分0~19分為低水平,20~38分為中等水平,39~57分為高水平,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33,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4應對方式 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8〕進行評價,問卷包括積極應對(12條目)及消極應對(8條目),量表條目采用0~3分計分,量表評分越高提示患者采取該應對方式越多,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6,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84,提示該問卷具有良好信效度。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符合本次調查標準的患者,向患者說明本次調查目的及意義,獲得患者同意后向其發(fā)放相關調查問卷,并指導其完成一般資料調查問卷、疾病不確定感量表、癌癥患者信息選擇問卷及應對方式問卷,本次共發(fā)放問卷92份,有效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疾病不確定感評分為(101.45±8.75)分,經單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齡、學歷、家庭月收入及治療效果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評分存在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單因素分析(分,
經Pearson單因素分析可知,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總評分及信息缺乏維度與信息需求總評分及其預后維度以及消極應對評分呈正相關(P<0.05),而與積極應對評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信息需求及應對方式的關系
以影響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為因變量,以影響胃癌根治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相關因素為自變量行經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學歷初中或以下、治療為無效、信息需求高水平及消極應對是影響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疾病不確定感的危險因素(P<0.05),而積極應對是胃癌根治手術疾病不確定感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多元回歸分析
根治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同時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屬于強烈的應激源,可刺激患者產生生理及心理出現(xiàn)應激反應〔9〕。此外,患者術后面對術后疼痛及預后不確定會加重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疾病不確定感評分為(101.45±8.75)分,提示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不確定較明顯。程書棟等〔10〕認為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缺乏及手術安全性及效果的擔憂都會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從而影響患者對疾病及治療過程的認知及判斷,導致患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這提示臨床護士在對外科患者進行軀體癥狀護理的同時應對患者做好生理、心理及社會支持等方面護理,從而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
本研究經多元回歸分析可知,學歷初中或以下、治療為無效、信息需求高水平及消極應對是影響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疾病不確定感的危險因素(P<0.05)?;颊邔W歷水平越低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越低,患者獲得的社會資源越少,因此導致其疾病不確定感較明顯〔11〕。治療為無效會直接影響患者預后,不僅加重患者軀體癥狀,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而且會影響患者治療希望,導致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加重〔12〕。研究認為〔13〕,疾病不確定感與信息缺乏有密切的關系,本研究經Pearson單因素分析可知,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總評分與信息需求總評分呈正相關(P<0.05),進一步表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信息需求有密切的關系。鄭家鈺等〔14〕認為,患者若不能獲得與疾病有關的信息會導致其疾病不確定感增加,從而導致患者處理疾病相關事件的能力下降?;颊咝畔⑿枨笏皆礁咛崾净颊呒膊⌒畔⑷狈υ矫黠@,從而增加患者疾病不確定感〔15〕。應對方式是指個體面對逆境或疾病時所采取的態(tài)度〔16〕。本研究經Pearson單因素分析可知,胃癌根治手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總評分與消極應對評分呈正相關(P<0.05),且進一步多元回歸分析顯示,消極應對是疾病不確定感的危險因素,表明消極的應對方式會加重患者疾病不確定感。
研究認為〔17〕,積極的應對方式將有助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遵醫(yī)行為。本研究結果顯示,積極應對是胃癌根治手術疾病不確定感的保護因素(P<0.05),表明積極的應對方式可減輕患者疾病不確定感。這提示臨床醫(yī)護人員在對胃癌根治手術患者進行護理時應加強患者疾病認知指導及心理干預,從而減輕患者由于認知不足引起的不良情緒〔18〕。另外,還應增加患者積極應對動機,指導患者通過表達內心疑慮、加強信息交流、分散注意力及尋求信息支持等方法積極應對疾病,從而達到減輕疾病不確定感的目的〔19-20〕。
胃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疾病不確定感較明顯,盡量滿足患者信息需求,指導患者以積極的方式面對疾病將有助于減輕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改善患者預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