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姍姍 嚴卿文 閆璐 邱賢文 賴寬 肖莎 米向斌
(南方醫(yī)科大學 1珠江醫(yī)院皮膚科,廣東 廣州 510280;2陽春市婦幼保健院皮膚科;3南方醫(yī)院皮膚科;4珠江醫(yī)院病理科)
皮膚鱗狀細胞癌(SCC)、基底細胞癌(BCC)和脂溢性角化(SK)統(tǒng)稱為非黑色素瘤性皮膚腫瘤(NMSC),是起源于表皮或皮膚附屬器的腫瘤〔1〕,發(fā)展速度較緩慢,絕大部分僅出現(xiàn)局部破壞性病變。SCC和BCC的治療方法多樣,包括手術、物理、藥物和放射治療等,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復發(fā)率、手術切除后形成的瘢痕或畸形影響美觀〔2〕。SK是臨床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病因不明,與紫外線照射及日光性損傷密切相關。SCC、BCC和SK三者均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病理均表現(xiàn)為上皮細胞增生異常。皮膚腫瘤的形成機制與其他腫瘤類似,可能與腫瘤細胞增殖、細胞凋亡、血管生成及細胞黏附等密切相關。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檢測手段的進展,全球NMSC的發(fā)病率每年增加3%~8%〔3〕,針對其發(fā)病機制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
自噬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溶酶體介導的分解代謝過程,分為巨自噬、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和微自噬三種。目前巨自噬研究較清楚,也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對象,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B淋巴細胞瘤-2基因(Bcl-2)/Beclin1通路、三磷酸肌醇(IP3)和細胞內Ca2+都可以調控巨自噬的活性〔4〕。Ki-67是一種核蛋白質,由Mki-67基因編碼,是細胞增殖的重要標志物,常可作為預測惡性腫瘤發(fā)展及預后的指標。自噬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有望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然而自噬在皮膚腫瘤中的研究較少,本文擬初步探討mTOR、Beclin1和微管相關蛋白輕鏈(LC)3在NMSC中的表達及意義。
1.1一般資料 SK組、BCC組和SCC組標本各27例,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和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就診的患者,病例均行蘇木素-伊紅(HE)染色及免疫組化確診,臨床及病理資料完整。正常對照(Normal)組15例,取自皮膚科活檢手術切除的部分正常皮膚。各組年齡及性別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年齡和性別分布比較
1.2主要試劑 兔源mTOR、LC3、Beclin1抗體均購自美國 Abcam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封閉液、二抗及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顯色試劑〕 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1.3免疫組化及結果判定 SK、BCC、SCC組織白片來自醫(yī)院病理科,正常皮膚組織石蠟包埋后行4 μm連續(xù)切片。全部切片常規(guī)脫蠟入水,修復抗原,3%H2O2除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山羊血清封閉,4 ℃孵育一抗(mTOR、Beclin1、LC3)過夜。第2天依次室溫孵育二抗、DAB顯色,蘇木素復染,最后脫水透明后烘干封片。由至少兩名病理科診斷醫(yī)師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進行評估。在顯微鏡下觀察SCC、BCC和SK細胞和正常表皮著色情況,積分數(shù)=陽性染色細胞百分比評分×染色強度評分。陽性染色細胞百分比判定標準:每個標本都隨機選擇5個高倍視野(×200),每個高倍視野計數(shù)100個細胞,計算出每個視野中陽性細胞比的平均數(shù)。<5%為0分;5%~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染色強度判定標準:無著色或呈與背景均勻一致的淡黃色為0分;淺棕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陽性等級:0分為陰性(-);1~4分為弱陽性(+);5~8分為陽性(++);9~12為強陽性(+++)。
Ki-67免疫組化由兩位病理科醫(yī)師單獨判讀后取平均。Ki-67陽性標準:細胞核內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染色。先在5倍鏡下隨機選取病損區(qū)域結構良好、背景清晰的5個區(qū)域,隨后隨機觀察5個200倍視野,每個視野計數(shù)100個細胞,計算出陽性細胞的所占比例即為Ki-67的百分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和GraphPad Prim 7.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
2.1各組mTOR的表達 mTOR在SK、BCC和SCC組中的表達均高于Normal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TOR在SCC組中的表達顯著高于BCC組(P<0.05);mTOR在BCC組中的表達顯著高于SK組(P<0.05)。見表2。mTOR在正常皮膚標本中絕大多數(shù)呈弱陽性表達(圖1)。
圖1 各組中mTOR的表達
2.2各組Beclin1的表達 自噬相關基因Beclin1在正常皮膚標本中絕大多數(shù)呈陽性或強陽性表達(圖2)。Beclin1在BCC和SCC組中表達均顯著低于Normal組(P<0.05),在SK組中的表達低于Normal組,但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eclin1在SK組中的表達顯著高于BCC組(P<0.05);Beclin1在BCC組中的表達顯著高于SCC組(P<0.05)。見表2。
圖2 各組中Beclin1的表達
2.3各組中LC3的表達 LC3在正常皮膚標本中絕大多數(shù)呈陽性或強陽性表達(圖3)。LC3在SK、BCC和SCC組中表達均顯著低于Normal組(P<0.05);LC3在SK組中的表達顯著高于BCC組(P<0.05) ;LC3在BCC組中的表達顯著高于SCC組(P<0.05)。見表2。
圖3 各組中LC3的表達
表2 各組mTOR、Beclin1、LC3的相對表達比較
2.4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mTOR相對表達值與Beclin1、LC3表達值呈負相關(r=-0.486、-0.381,均P<0.01),Beclin1相對表達值與LC3呈正相關(r=0.884,P<0.01)。
2.5Ki-67在BCC和SCC中的百分率 Ki-67在BCC、SCC組中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7.00%±12%、37.48%±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自噬是一種高度保守的細胞內成分降解過程,具有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疾病狀態(tài)下,細胞自噬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清除損傷作用的細胞因子、直接誘導損傷細胞死亡、甚至可能降解正常細胞結構〔5〕。自噬相關基因啟動子、調節(jié)轉錄因子,蛋白激酶等多種因子的激活都可以調控細胞自噬的活性。Beclin1是酵母自噬基因Atg6/VPS30的同源基因,在自噬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此外,Beclin1是自噬體形成的一個必需因子,它可介導其他自噬蛋白定位于自噬而調控自噬體的形成與成熟。酶母Atg8基因(在哺乳動物中的同系物是LC3)家族蛋白是細胞自噬形成過程中重要的適配器蛋白,與細胞自噬過程中的許多關鍵步驟相關,比如自噬體的形成、成熟等。
mTOR是細胞內一類絲/蘇氨酸蛋白激酶,屬于雷帕霉素的作用靶點,是細胞生長、新陳代謝、衰老的中心控制器。mTOR有mTORC1和mTORC2兩種不同的復合體。mTORC1可通過磷酸化核糖體S6激酶調控蛋白質的合成,或通過真核起始因子4E結合蛋白1促進轉錄而對細胞生長、新陳代謝等產生影響〔6〕。mTOR信號通路存在于各種細胞中,參與細胞生長、增殖和分化調節(jié),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既往的研究表明mTORC1通路在基底細胞癌中高表達,而且針對mTOR的靶向藥物對進展期基底細胞癌有治療作用〔7,8〕。Zeng等〔9〕研究顯示咖啡酸正丁酯可通過抑制絲氨酸-蘇氨酶激酶(Akt)/mTOR從而引起皮膚癌細胞株(A431細胞)的凋亡。此外,Akt/mTOR的抑制劑LY3023414在皮膚癌細胞株(A431細胞)的體內、體外研究顯示:在皮膚癌中Akt/mTOR通路被異常激活,而LY3023414可以抑制皮膚癌Akt/mTOR的激活和癌細胞的生長〔10〕。本研究結果顯示,mTOR在SCC、BCC和SK中表達均高于正常皮膚組織,與相關研究〔7~10〕結論相似。
自噬是維持細胞存活、分化和生長所必須的溶酶體降解途徑,與多種腫瘤細胞的惡性轉化和細胞生長密切相關。mTOR通路與巨自噬密切相關,可通過以下途徑調控巨自噬的活性:①在營養(yǎng)豐富的條件下,mTOR可通過直接磷酸化和Unc-51樣自噬激酶(ULK)1蛋白去穩(wěn)定化而對ULK1負性調節(jié);②當營養(yǎng)物質下降時,mTOR失活,此時ULK1可磷酸化AMBRA1和芐氯素(BECN)1,進而激活VPS34,最終導致來自內質網(ER)的自噬體的成熟,啟動自噬;③下降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Ⅰ(Ⅰ級PI3K)/Akt可間接失活mTOR而誘發(fā)巨自噬〔11〕;④mTOR通路可通過抑癌基因,比如p53、人第10號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PTEN)和結節(jié)硬化(TSC)2等,調控自噬的活性〔12〕。既往的研究表明,在肝細胞癌中mTOR通路被異常激活而導致細胞凋亡和自噬抑制〔13〕。在銀屑病中,不同蛋白相互作用可通過激活mTORC1而抑制自噬的活性從而促進銀屑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14〕。在皮膚癌中關于自噬機制的研究鮮為少見。Thongrakard等〔15〕研究表明皮膚癌細胞株(A431細胞)的巨自噬活性較正常組下降。本研究發(fā)現(xiàn)SCC、BCC和SK中自噬活性指標Beclin 1、LC3表達下降,mTOR異常增高;且LC3與Beclin 1的表達呈正相關,LC3與mTOR表達呈負相關。Ki-67是一種與細胞增殖密切相關的核抗原,是評價腫瘤細胞增殖程度最可靠的指標之一。與BCC相比,SCC組織中Ki-67高表達,提示腫瘤細胞增殖活躍,侵襲力強,易發(fā)生轉移,預后較差,與臨床表現(xiàn)一致。在SCC組織中Ki-67和mTOR均高表達,提示兩者可能共同促進腫瘤的發(fā)生,且兩者表達越高可能預示腫瘤惡性程度更高、侵襲力更強,易發(fā)生轉移,有希望成為判斷SCC預后的有力指標。
綜上所述,NMSC的發(fā)病可能與mTOR/Beclin 1/LC3信號通路密切相關,而且mTOR與NMSC的惡性程度呈正相關,同時自噬與NMSC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性。因此,降低mTOR從而調控自噬的活性,可能對NMSC發(fā)生、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