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璇 鄧桂英
【摘要】2018年末,這部與宮崎駿的著名動畫《天空之城》同名的韓劇自開播以來就激起了一股熱潮,劇作用大量情節(jié)塑造死亡和人物悲痛的心理,使得全劇從頭至尾貫穿著一股濃厚的悲劇氣氛。本文主要對《天空之城》中眾多悲劇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以期從中得出關于社會、家庭教育和人性的思考來引起大眾警惕。
【關鍵詞】《天空之城》;社會現實;家庭教育;人性異化
【中圖分類號】I2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7-187-03
【本文著錄格式】彭宇璇,鄧桂英.一曲黑色悲歌:韓劇《天空之城》的多重悲劇意蘊[J].中國民族博覽,2021,04(07):187-189.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當代海外新儒家生態(tài)審美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8YBA145)。
前言
“莎士比亞曾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1]”《天空之城》這部作品就很好地證實了這一觀點。表面上看似精致富裕的生活,背后隱藏的是瘋狂貪婪以及不為人知的秘密。全劇以學生高考為中心點,圍繞住在富人區(qū)的英才、藝瑞、仁哲、雙胞胎兄弟以及宇宙五戶家庭之間教育資源的爭搶展開各種欲望的斗爭和廝殺。同時,還穿插著男人們在政治和名利上的追逐和勾心斗角,以及對于人性欲望的刻畫與挖掘。在觀眾一步步接近真相的過程中,作品也把社會、家庭和人性的罪惡丑態(tài)層層解剖在我們眼前,死亡和悲劇充斥在每一集劇情中,給觀眾帶來了深切哀痛的同時,也從悲劇中引發(fā)出對于社會、家庭教育和人性人心的反思。本文也將從這三方面對該劇作的悲劇進行較深入的探究。
一、社會制度影響下人們渴求名利、充滿欲望
縱觀全劇來看,《天空之城》就是一部直擊社會痛點的現實劇作,它真實反映了有關韓國高考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關于韓國高考,流傳最廣的是“四當五落”的說法,意思是說:一天睡四個小時的考生會當選(考取理想的學校),睡五個小時的則可能落榜。在競爭激烈的韓國,高考早已不再是單個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而是階層與社會之間的戰(zhàn)爭?!短炜罩恰氛鎸嵎从吵鲰n國一代人的高考問題和“升學焦慮”,為了子女能夠考上頂尖的目標學校,為了能夠一直享受富裕生活,家長們尋找各種捷徑,如高考協調專員和學生檔案,擁有這些材料相當于擁有了非常大的把握考進理想學校,而能夠拿到這些材料的人非富即貴。這些教育資源只有處于社會上層、家財萬貫的家庭才能得到,平民百姓們難以企及,甚至可以說聞所未聞。因為學生檔案由政府和學校保存,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而獲得高考協調專員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銀行給VVIP客戶準備的“投資解說會”——實則是給最高VVIP客戶和高考協調專員之間進行介紹的秘密場合。在這里雙方會進行雙向選擇,協調專員們擁有針對學生的內線專門講師隊伍,他們掌握了100%的考題命中率,同時還會組建各種活動俱樂部以豐富考生們的學生檔案,而家長們則需要承擔高額的補習費用。這種只在中上層階級流轉的資源和金錢至上的社會原則也就加深了階層固化和貧富差距。眾所周知,韓國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本身已經非常嚴重。加之教育、人才資源只在中上層流轉,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深刻,階層對立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深刻。
同時,韓國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資本主義社會,名利成為了人人夢寐以求的東西。金錢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至高無上的作用,人們認為“有了錢便有了一切”,他們這樣相信并這樣踐行著。因此努力向上爬,生怕一不小心哪天就從富人區(qū)掉進了貧民窟。居住在“天空之城”中的人們便是一個個野心家,無論是英才的父母還是其他人,這群利己主義者都在為得到更多為拼命掩飾背后這些損人利己甚至不符合社會法律或規(guī)定的事情。
由此看來,《天空之城》反映的高考悲劇是一出韓國社會的悲劇,是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原則和利己主義者自私欲望所導致的一系列悲劇。
二、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心靈創(chuàng)傷
從劇作本身來看,《天空之城》描寫的主要還是關于居住在“天空之城”的五戶家庭的事情。這五戶家庭都屬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2]”以往的研究顯示,原生家庭的家庭氣氛、傳統習慣、教育方式和家人互動關系等,都會影響子女日后在成長發(fā)展中的表現?!短炜罩恰分性彝サ挠绊懼饕w現在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兩方面。
作品刻意用不同的裝修風格來呈現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圍,如充滿人道主義的宇宙家采用的是木質家具搭配花草盆栽,屬于自然溫馨的家庭氛圍;作為利己主義代表的藝瑞家則采用精致華麗的家具制品,在奢華中顯示出生活的優(yōu)越感;自詡為高貴人士的車民赫——雙胞胎父親家中以暗色調為主,金屬和皮革制品隨處可見,流露出嚴謹陰暗以及大男子主義色彩。
這些體現在物理空間環(huán)境上的不同家庭裝扮不光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氛圍和夫妻、親子關系,而且也從中窺探出這些裝扮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處在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心理和性格?!凹议L怎樣設計家庭中的文化氛圍, 怎樣布置家庭中的文化環(huán)境, 對孩子來說將具有特殊的美育價值和成才學意義。[3]”長期處于陰暗壓抑氛圍中的孩子會變得優(yōu)柔寡斷、唯唯諾諾或叛逆不羈,前者性格體現在雙胞胎哥哥身上,后者體現在雙胞胎弟弟身上。
在教育方式上,劇中著重描寫的是多數家庭信奉的所謂的“精英教育”,表面上是以培養(yǎng)高潛力青少年人群的精英意識與能力為目標,實際上充滿了特權意識和權力意志。最突出的是雙胞胎父親——車民赫向來是一手管控著家庭大小事務,充滿著大男子主義,對于兒子們的教育都親力親為,必須按照他個人的想法進行教育學習,甚至認為“這個國家的教育目的不都是為了高考嗎?”而妻子所認為的孩子應該追求在實踐中體驗學習快樂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基本沒有話語權。其中最震撼的一幕是,在雙胞胎家庭中,父親讓兄弟倆同時在封閉式房間學習,誰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得出正確答案就會受到嚴厲體罰,從兄弟倆的態(tài)度來看,兩人都不只是正常的學習競爭,而是為了逃避懲罰的較量,頗有兄弟閻墻的架勢,類似這樣逼迫式的教育方法使得家庭的隔閡越來越深刻,也將會導致家庭關系的破裂,從而帶給孩子心靈上消磨不去的創(chuàng)傷。
三、欲望渴求促使人性扭曲異化
要說在這部韓劇中,悲劇集中體現在哪里?主要集中在兩個死去的人物角色上。一是開篇兒子離家出走的英才母親,英才為滿足父母親的高期待被迫學習,一直壓抑著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理想和追求,終于在協調專家的刻意誘導下以最狠心的方式來反擊——拼盡全力考上目標大學,卻在即將入學時和保姆私奔、離家出走,直到母親看到兒子的日記:“我上輩子犯了什么錯,為什么會在這種家庭出生,那該死的一百分!一百分!一百分!我死了消失掉,才會讓她覺得痛快嗎?真想用壁紙刀割腕?!薄拔乙欢ㄒx開這個家,在那之前一定要死了似的學習,學習吧,堅持吧,做到吧,只有這樣……我才能報仇。”知道了真相的母親忍受不了兒子的背叛、丈夫的責罵與離開富裕走向平民的巨大落差中,終于在寒冷雪夜吞槍自殺。
為什么說她會產生離開富裕走向平民的巨大落差呢?因為劇中的“天空之城”本是一個韓國頂層0.1%精英階層居住的城堡,實際上也是政府分配給在韓國一所非常著名的醫(yī)院高精尖人才們居住的富人區(qū),而這里出身名門、受過良好教育的全職太太們都以培養(yǎng)自己的子女考入首爾醫(yī)科大學、繼承父業(yè)為終身目標,一旦自己家庭中沒有人在這所醫(yī)院任職就必須離開“天空之城”,離開“天空之城”也就意味著失去當前政府所給予的所有財富和權力,也就是回歸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作為全職太太,她們?yōu)檫@個家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們的生活始終圍繞著丈夫和孩子,千方百計幫助孩子找到極好的教育資源、幫助丈夫在職場上拉攏人脈、以及負責家庭所有大小瑣事。盡管表面上看起來她們的活動范圍是在家庭,但實際上她們面對的還有學校、職場乃至全社會,更為殘酷的一點是,假若離開了丈夫和富裕的生活,她們就失去了所有經濟來源,或許她們承受的壓力遠比表面看上去的多得多。
而另一個人物就是藝瑞父親在外的私生女——慧娜,在“天空之城”的欲望者眼中,慧娜是阻擋他們達成目標的絆腳石,所以被處心積慮地殺害,而更可悲的是,盡管藝瑞父親知道慧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卻在醫(yī)院需要在救治金慧娜和院長孫子中二選一時,他果斷放棄對于慧娜的治療。因為一旦慧娜的身份被曝光,他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妻離子散,更有可能名譽掃地,所有的一切——名望、權勢、財富,都將變成泡沫,而救好院長孫子能夠給他帶來更多夢寐以求的東西。因此他只當自己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身份低微的私生女。
自古就有“虎毒不食子”的古話,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藝瑞父親放棄了慧娜的救治無異于殺人奪命。這樣極度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物的所作所為,不由得讓觀眾渾身發(fā)冷,感嘆人性的冷漠和無情。而他不過也是欲望的裙下之臣,類似他這樣的人物和故事實在太多。比如:藝瑞母親為了讓高考協調專員來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向一直以來不認可自己的岳母低聲下氣,借來不菲的金額供藝瑞補習,甚至不惜下跪乞求金珠英老師輔導自己的孩子;雙胞胎父親為了宣揚自己的教育思想、表現自己領袖地位,讓孩子們閱讀超過高中生接受能力范圍的書籍,把討論變成灌輸教育,把權力意志和野心抱負強加在孩子身上,甚至引導他們走向錯誤的人生方向。
對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來說,他們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考上理想學校,實現子承父業(yè)的目標,不會因為落榜而離開“天空之城”和富裕生活。這樣的出發(fā)點不能說完全錯誤,但在激烈競爭和社會壓力下,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是處在社會的基本要求,強行灌輸思想、缺乏溫暖的的教育,只會讓家庭甚至人的一生產生不幸。正是人們對于錢、權、勢的強烈渴求使得他們極度迫切地想要自己的兒女迅速成為人中龍鳳,在這個過程中人性一步步扭曲異化,才造成了死亡和情感缺失等一系列悲劇的發(fā)生。
四、劇作引發(fā)的教育啟示
雖然這部劇在2019年初已經完結,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思考確實是深刻而具有批判性的,甚至在該劇播出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韓國電視臺陸續(xù)播出一些綜藝節(jié)目,深入到社會人群中進行暗訪調查有關升學和教育的問題,并且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韓國社會現實遠比該劇所反映的更加殘酷、可怕。
結合該劇和社會現象來看,影響孩子成長和學習的各大因素中,家庭教育承擔了重中之重的作用。如果說,需要切實改變孩子的心理,糾正人格上發(fā)生的扭曲和異化,那么家庭教育首當其沖。“正如聶圣哲先生所說:‘優(yōu)秀是教出來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將來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4]”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榜樣和引領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莫大的影響。
“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和方式是關鍵。[5]”像《天空之城》中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將孩子改變成“只會考試的怪物”,終將致使一系列心理問題和現象的發(fā)生。因此,“父母應當注重子女的獨特性與自主性,重視子女的個人意愿與興趣愛好,加以適當的引導,不能強迫子女接受教育,而要引導子女接受教育,努力成為知識的提供者,而不是‘填鴨機器?!?/p>
此外,適當對家庭氣氛做出調整,用溫情打破壓抑僵化的家庭氛圍?!安栔Z夫認為,‘教育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生活環(huán)境中一定的內部氣氛和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6]”這就意味著,當孩子處在一個令他們感到安全、保持身心愉悅、與父母關系親密的家庭環(huán)境中,他們的人格和心理更容易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讓孩子自愿學習才是理想化的教育和學習環(huán)境。
五、結語
在當年眾多以浪漫甜蜜的愛情博人眼球的韓劇中,《天空之城》以其具有思考性、啟發(fā)性的主旨和跌宕起伏的劇情成為了口口相傳的話題中心。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悲劇就是把美好撕裂給人們看”,表面上富裕精致的生活,實則是虛偽與罪惡堆積而成的假象。作品在揭示社會現實的同時,挖掘出隱藏在漂亮的現實表象背后的秘密,由具有缺陷的家庭教育、使人腐爛墮落的社會制度與瘋狂的欲望渴求,這三者交織而成的壓抑空間里人們逐漸脫離了單純本性,走向自私自利、麻木不仁。這不但是一出個人的、家庭的悲劇,同時也是一出社會的、人性的悲劇。電視劇的目的也正是通過揭露假象,引起人們對于真相的探尋、激發(fā)觀眾對于社會的罪惡、家庭教育以及人性人心的反思,從而達到批判和警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鋼.從莎翁悲劇中的打斗窺探其多重思想傾向性[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62-64.
[2]付珊珊.家庭關系與孩子性格形成的關系調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6):140-141.
[3]任超榮,宋彩鳳.營造家庭文化環(huán)境提升孩子人文素質[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2):56-57.
[4]顧萍.儒學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5]黃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9.
[6]向華.博爾諾夫“非連續(xù)性”教育思想解析[J].教學與管理,2018(15):4-6.
作者簡介:彭宇璇(2000-),女,土家族,湖南長沙人,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現當代文學;鄧桂英(1980-),女,漢族,湖南湘鄉(xiāng)人,講師,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媒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