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珵
讓課程“活”起來
長期以來,課程和游戲在許多幼教實踐中如同兩個平行宇宙——雖然“游戲”的口號喊得響亮,但現(xiàn)實是,游戲歸于游戲,課程歸于課程。在保守的教育中,孩子獲得的只是所謂的知識,而無法掌握真正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
以游戲生發(fā)課程發(fā)展的驅動力,二者深度融合,才能給成長更有力的支持。2017年,帶著這般使命的金曉群,從市教育局教科研員的崗位返回一線,來到了溫州四幼擔任園長。踏著課改的浪潮,一場頭腦風暴在這里刮起。
彼時,溫州四幼已經形成了一園四址的規(guī)模,各具特色。怎樣幫這所當?shù)氐凝堫^園更上一層樓呢?思考著“能為幼兒園做什么”,金曉群將課改的第一步放在文化引領上。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在金曉群看來,教育就要賦予他們身體、認知、情感、社會、人格的整合性發(fā)展,使其度過幸福童年,有信心和能力迎接變幻人生?;谒膫€園區(qū)的特色課程,她帶領團隊聚智生慧,短短半年完成了集團課程架構,提煉出“培育知情意行和諧統(tǒng)一的完整兒童”的育人目標。理念達成共識,就好比找到了航向標,接下來,在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王振宇的指導下,溫州四幼成了游戲課程化的首批實驗園之一。
為了給深度游戲創(chuàng)造可能,金曉群決定,生成活動彈性安排。幼兒可以自主決定游戲時間,持續(xù)、完整地開展探究,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游戲材料也不固化:教師根據(jù)游戲的動態(tài)發(fā)展,隨時隨地提供層次豐富的材料;幼兒可根據(jù)需要尋找、改變和創(chuàng)造材料的玩法,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自主性。
放手“賦權”給了孩子施展才華的寶貴天地,游戲也因此具備無限可能。夏日的某天,一名大班女孩在操場上轉圈,裙擺旋轉起來非常漂亮,其他女孩子便開始模仿,最后連男孩子也覺得有趣,陸續(xù)加入旋轉的隊伍中。孩子們開始思考,除了我們能這樣旋轉,還有哪些物品能旋轉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將科學區(qū)域中能旋轉的材料搜尋出來,繼而發(fā)現(xiàn)身邊許多物品都能旋轉,于是教師幫助制作調查表和任務清單,孩子們在家庭、社會各種場所調查,晾衣架、洗衣機轉盤、旋轉木馬……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轉起來的物體,爾后展開分類探索,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旋轉游戲盤。小伙伴們將作品拿到一起體驗、比賽,又延伸到運動活動中。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擴展為一場科學活動,繼而覆蓋五大領域,成就了這場“誰是旋轉王”的主題活動。
“從我‘想、到我‘索、再到我‘創(chuàng),孩子們在游戲中產生想象,多方嘗試尋找答案,最后在前一次游戲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游戲動機與方法,自始至終是活動的主體。”金曉群總結說,“孩子們真的是會玩了,自主意識特別強。”
她從心底愛著孩子們。如果你用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在那些和孩子的合影上,這位園長媽媽的眼神總是格外溫柔。還在保教一線時,一次上課時胃痛襲來,可孩子們交頭接耳的聲音不休,讓她暗暗焦心。這時候,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說:“別吵了,你們看金老師的肚子都疼死了,乖點才對!”孩子們都驚住了,金曉群的心也被深深地震撼了:童年的真純如此動人,值得傾力付出與呵護;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理想的游戲和成長環(huán)境,再多困難,也甘之如飴。
不懈創(chuàng)新,與童心攜手為伴,使游戲活躍起來,化為注入園本課程的活水。金曉群堅持的原則是,通過生成課程的迭代來替換原有課程,配上基礎課程的開展,園本課程慢慢變化、融合,孩子們經過多元體驗,創(chuàng)造力得到提升、智慧不斷積累,呼應的恰是“完整兒童”的發(fā)展理念。扎扎實實的課改實踐對溫州幼教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輻射效應正如漣漪般泛起,金曉群由衷慨嘆:“重返一線的價值太大了,確實讓我沒后悔、沒失望?!?/p>
智慧捕捉生長點
從游戲課程化的啟動、實踐到推廣,一路走來,金曉群坦言,自己始終將科研引領放在首位。梳理課程框架思路后,她立即開展課題申報,邀請專家入園指導,按照科研路徑推動課改的進度。
將理論內化后靈活運用,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金曉群深諳,這是課改必須攻克的難關。起初,一些青年教師面露難色,她便組織骨干教師成立園長課程工作室,親自帶隊做案例研究,思維碰撞的火花迸發(fā),成果誕生后大家都十分激動。為了給青年教師搭建支架,金曉群帶領團隊依據(jù)案例的分析診斷,梳理并提煉出“P to P(即Play to Play)動態(tài)過程路徑圖”,來助推游戲課程化的落地生根。圖中的“to”十分關鍵,被她闡釋為助推游戲生發(fā)點的策略,并總結出助力策略與幼兒行動策略。通過路線圖的梳理,課程的價值在哪里、一個游戲如何達到另一個游戲、如何促使游戲往更高層次水平提升,教師皆可了然于胸。
針對青年教師不擅長發(fā)現(xiàn)自主游戲價值點的問題,在游戲時空充裕、有意識地觀察記錄的基礎上,金曉群建議,要以“長遠的發(fā)展眼光進行價值判斷與取舍,留取一個價值點”,并在游戲現(xiàn)場“站穩(wěn)”,用至少5分鐘去讀懂游戲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合理分析判斷。有了詳實可操作的策略,青年教師的心神定了下來,課程執(zhí)行力全方位提升,課改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全員推動。
成長的路注定有曲折起伏。她還記得第一個嘗試做游戲課程化的教師,一有問題就會跑來找自己商量。金曉群的策略是默默支持,鼓勵嘗試,有了進一步舉措后適當建議。形成初步成果后,她便請這位教師梳理素材、撰寫案例、通過自己的方式講解出來,并給予公開介紹經驗的機會。會做、會寫、會講,金曉群一步步系好攀援的繩索,教師體驗到的是峰回路轉的喜悅,更有信心征服專業(yè)的高峰。
教育智慧一旦被滋養(yǎng),便會漸漸升騰在教師的頭腦中,化作活躍在孩子周身的充沛氧氣。大班孩子們對小山坡產生興趣,通過投票決定開展水槍大戰(zhàn)。通過探索,他們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并不安全,于是開始了安全活動,貼防撞條、架構平衡木、設警示標識。游戲開始前,孩子們發(fā)現(xiàn)需要武器,將制作延伸到藝術領域。對抗賽進行中,他們意識到單純的奔跑不能有效保護自己,又探索起盾牌的制作方法……在整個過程里,教師并非“隨波逐流”,而是結合年齡特點和興趣所在,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自護的重要性、研究“子彈”的創(chuàng)意制作,點撥和助推游戲的發(fā)展。
每一個經典案例的誕生,都離不開背后金曉群手把手地傳授經驗。在王振宇看來,金曉群對游戲課程化的實踐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感受,其實踐能給更多幼教人帶來啟發(fā);而見證這場變革的溫州大學教授林炎琴,用“讓游戲‘一直有戲”評價四幼人的實踐。多年的園長經驗,讓金曉群堅信走正第一步的重要性,有了方法和路徑之后,教師們“只要有一顆童心,了解孩子的游戲表征,就能讀懂游戲”。案例形成的過程,是教師動態(tài)捕捉生長點、打造游戲鏈的過程,也是師生彼此成就的成長旅程。教師成為有童心的孩子玩伴,流淌著滿滿的職業(yè)激情和幸福感。
做“勢”拓展教育空間
“動”起來的不僅有定期更換的課程,不僅有蘊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師生,還有開放的游戲場所。
以往的一些家園活動,常常是幼兒園指派任務,要求家長“做作業(yè)”,家長是被動參與的;而游戲課程化的目標是讓家長真正積極融入,提供共育的堅定力量。面對家長差異化的需求,金曉群把溝通環(huán)節(jié)作為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取決于他們能知曉,才有可能參與到園所的活動中”。每個學期,她都在新生家長會上親自做課程介紹,透徹而生動地講解課程方案、活動案例,以達到傳播科學教育理念的目的。家長接納了課改的合理性,自然會產生認同感。等到孩子帶著探索的需求和興趣、而非一張任務清單向家長尋求支持,家長的熱情自然高漲起來,游戲也就水到渠成地流動到家庭中。
“教育場所不應該是固定的。孩子的興趣點在哪里生發(fā)、游戲在哪里開展,哪里就是游戲場?!痹诮饡匀汉V定的引領下,空間教室區(qū)角、玩沙場館、戶外、家庭、社區(qū)公園都向游戲敞開懷抱,變得開放而可持續(xù)生長,處處綻放出五花八門的創(chuàng)想。
借力造勢的思維,貫穿于金曉群工作的整個過程。掌舵溫州四幼這所當?shù)丶瘓F化辦園歷史最久的名園前,她曾有7年的園長經驗,將溫州八幼運轉得風生水起,從園所體育特色挖掘,成功打造以“健康教育”為辦園特色的科學發(fā)展道路,八幼也被評為“浙江省一級幼兒園”“浙江省綠色幼兒園”?!坝變簣@發(fā)展要尊重歷史,原有的文化不能丟掉,課程發(fā)展一定要用做‘勢引領做事?!庇懈杏诩瘓F工作的龐雜,她自創(chuàng)了一套精細化管理流程,每天的任務和時段切分明晰,幫助崗位責任人摸到管理的“頭腦”,避免“被瑣事絆住,半天待在辦公室出不來”,同時保有自由創(chuàng)新的空間,用人文關懷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
順勢而為,是金曉群的管理策略,也是她的人生哲學。作為溫州市政協(xié)委員,每年她都會履職提交建議,呼吁增加幼兒教師編制、聚焦學前教育師資建設、提倡小區(qū)配套園物業(yè)費減免。一項項提案,基于她的大量調研、悉心觀察,“用數(shù)據(jù)說話”,屢次被采納,不斷拓展著學前教育的空間,而她也從多變的天地里汲取成長所需的養(yǎng)分。
面向外界的履歷上,身份總是在轉換、疊加,不變的是內心對學前教育的滿腔熱忱。曾經,金曉群參加一場演講賽,自選題目是“我不改行”,如同明明白白的宣言。她揣著一份對學前教育的情,想到特別的創(chuàng)意、觀察到孩子和老師的變化,都能體驗出真切的快樂。不久前,鹿城區(qū)教研員的工作落到金曉群頭上。這意味著更大的挑戰(zhàn),肩上的擔子更沉了幾分,周圍人都驚詫地說她是“越做越忙”“但凡學前領域就是喜歡”??山饡匀呵宄?,牽絆心神的,正是這份旁人眼里不可思議的深愛,讓自己要繼續(xù)“折騰”,純粹投入得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