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巴布亞企鵝胃穿孔發(fā)病情況? 2019年11月繁殖的幼年企鵝saber,體重5.9 kg,飼養(yǎng)場陸地面積、水體容積分別為60m2、35m3,展廳氣溫、水溫分別控制在-5~2 ℃、6~8 ℃區(qū)間,每天飼喂2次,攝食量為企鵝saber體重的10%,毛鱗魚為餌料主要種類,每日添加Mazuri維生素。2020年6月3日上午,企鵝saber突然發(fā)病,表現不進食、精神狀態(tài)萎靡、雙眼微張等癥狀;24 h后排出少量正常糞便,不喜活動、多趴伏、未見嘔吐行為,站立時經常性出現頸部向上伸長動作。結合資料可確定其不存在既往病史,會診初步確定癥狀源于攝食異物,因此針對性開展了胃鏡檢查。
胃鏡手術治療? 2020年6月日上午進行第1次胃鏡檢查,采用澳華VET3000型號的內窺鏡,檢查發(fā)現胃內無食糜,胃壁光滑無創(chuàng)面及潰瘍,胃內存在扎入胃壁的1根尾羽,尾羽的另一端回折仍連接,同時胃內存在多個小石子。扎入胃壁內的尾羽可能引發(fā)胃出血等意外情況,因此決定在做好準備后將異物取出。當日下午,對企鵝saber開展胃鏡取異物,準備的藥物和物資包括碎冰、浴巾、冰盒、脫脂棉、注射器(50 mL)、生理鹽水、醫(yī)用酒精、碘伏等。消毒醫(yī)療器械,開展胃鏡手術。俯臥保定,通過胃鏡確定異物位置,尾羽由異物鉗牽拉,取出尾羽后發(fā)現1個中間凹陷、四周微腫的傷口存在于胃內壁,傷口未見明顯出血點、微紅,胃內其他部位粘膜正常,不存在粘膜脫落和出血點。檢查取出的尾羽可以發(fā)現,其長度為10.5 cm,扎入胃壁深度約為2 cm?;诒kU起見,將胃內壁傷口使用2枚鈦合金夾夾住,以規(guī)避繼發(fā)感染等問題。
用藥及管理? 取出尾羽后,為避免感染,立即對企鵝saber注射頭孢曲松鈉,同時停止飼喂48 h?;謴惋曃购?,每天飼喂0.5 kg多春魚2次,同時對其進行隔離觀察。企鵝saber狀態(tài)明顯好轉,1周后解除隔離,恢復正常飼喂。完成胃鏡手術15 d后,為避免食糜包裹胃內的鈦合金鉗子,需進行1周的食用油灌食,完成一周的灌食后再次進行胃鏡檢查,可發(fā)現2個鈦合金鉗子脫落,但胃粘膜脫落的傷口處微紅,企鵝saber的反應較大。5 d后再次開展胃鏡檢查,取出鈦合金鉗子,發(fā)現胃壁傷口處仍存在粘膜脫落現象,因此對企鵝saber飼喂硫糖鋁7 d。7 d后再進行胃鏡檢查,發(fā)現胃壁粘膜脫落處已恢復正常,企鵝saber至此順利康復。
防治經驗總結? 結合具體案例,本文建議強化對企鵝攝食異物的預防,并明確相關治療的要點。為預防企鵝攝食異物,要求工作人員在進入場館前取下身上可能掉落的所有異物,同時徹底清掃和消毒場館。企鵝換羽時的羽毛和尾羽要及時撿出,優(yōu)選繁殖季節(jié)筑巢時的墊材,定期開展X光檢查。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如過已經確定企鵝吞食異物,必須將異物及時取出,規(guī)避胃穿孔或異物引發(fā)的炎癥反應,但要規(guī)避盲目取出異物,可提前做好相關準備。雖然巴布亞企鵝作為海洋動物具備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但胃穿孔可能導致出血不止、二次損傷、腹腔感染,這類情況必須設法避免??紤]到企鵝腹腔較小且擁有密集的腹腔器官,可能因掙扎出現二次損傷,如果有可采用麻醉、X光等輔助操作。腸道直徑小于人類的企鵝無法將胃內置入的合金鉗子排出,雖然現階段的相關研究尚不確定表面光滑的合金鉗子是否會引起糞結石等癥狀,因此后期在進行胃鏡的恢復情況檢查過程中,可優(yōu)先考慮將合金鉗子取出。企鵝具備較強的疾病忍受能力,即便出現胃腸穿孔,其癥狀也往往不甚明顯,因此必須強化術后的觀察、復檢、治療,規(guī)避控制不當引起感染等問題。在治療中,要注意水和飼料的飼喂需要在術前12 h、術后48 h停止,避免腹腔進入內容物,影響胃部創(chuàng)傷的恢復。在胃鏡手術環(huán)節(jié),需要對環(huán)境降溫處理,重點觀察企鵝健康狀況,如發(fā)現企鵝出現嘔吐、呼吸急促、體溫升高、腳掌發(fā)熱等不適癥狀,胃鏡手術必須立即停止,再次治療需要在企鵝狀態(tài)正常后開展。如環(huán)境溫度處于15~20 ℃,需在15~20 min內完成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