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圓明園正覺寺展出的365張百年前圓明園老照片,絕大部分是首次曝光,這些照片都是劉陽多年來的收藏。
“圓明園文化研究界的郭德綱”
40歲的劉陽調侃自己是“圓明園文物研究界的郭德綱”。他從15歲開始癡迷圓明園的歷史和流散文物,并非學院派,最初也不被人看好。
20多年里,影視制作專業(yè)出身的他把愛好變成職業(yè),下各種笨功夫研究。家里堆滿一屋子書,悶頭研讀史料,自費出國找流散文物,到處挖掘老照片。他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寫了14本與圓明園相關的書籍,其中很多現(xiàn)在只能在孔夫子二手書網(wǎng)站高價尋得。
從2004年到圓明園工作至今,劉陽經(jīng)歷了七任領導更迭,看著身邊同齡人買房、跳槽,隨著經(jīng)濟浪潮跌宕起伏。他依舊守在圓明園,職務沒變動,也從未想過離開。
如今的劉陽是圓明園研究領域最年輕的專家,也是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說起十多年里尋找老照片的經(jīng)歷,他用“大海撈針”來形容其艱難。
劉陽目前收藏的400多張圓明園老照片,拍攝年份從1873年到1940年,涵蓋了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的景觀。其中,有法國人謝滿祿在1882年前后拍到的圓明園木構建筑未被徹底摧毀前的照片,這是圓明園中式建筑的影像第一次呈現(xiàn),而不是停留于文獻描述和畫作中。另一張拍攝于上世紀20年代的正覺寺文殊亭內文殊菩薩全身照片,也是首次發(fā)現(xiàn)。
每張老照片都是他從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拍賣行、網(wǎng)站甚至是攝影師的后代手中輾轉收藏購買,渠道繁雜。
12歲少年誤入圓明園
1993年那個夏天,12歲的劉陽誤打誤撞進入圓明園,花一下午時間看了一場關于圓明園歷史的展覽,人生就此改變。
他本來就愛讀歷史,經(jīng)常騎自行車尋訪胡同里的老北京古跡。自那以后,他每月揣著地圖,騎著車,在圓明園里溜達。在圓明園民間研究的小圈子里,他以網(wǎng)名“斑馬”而聞名,寫了無數(shù)文章在網(wǎng)上和報刊上發(fā)表。
本科畢業(yè),他放棄了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給出的近萬元月薪,得一位老前輩賞識被推薦到圓明園管理處工作。
2005年,他寫出第一本關于圓明園的著作《昔日的夏宮——圓明園》,印數(shù)8000冊,在這之前,關于圓明園的所有書籍加起來的印數(shù)都達不到這一數(shù)字。
(摘自《第一財經(jīng)日報》 吳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