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爍
近日,摩根士丹利研報、半導體行業(yè)研究機構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相繼透露,美國設備供應商近期已經恢復了對中芯國際的零組件供應和現(xiàn)場服務。在正式獲得美國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后,中芯國際的運營前景將進一步明朗。業(yè)內人士透露,中芯國際獲得了14納米及以上制程的設備供應。然而許可證以10納米為分界點,14納米及以上工藝制程相關產品獲得許可,10納米及以下節(jié)點未拿到許可證。
芯片,人類智慧之璀璨結晶,國家科技產業(yè)之命脈。以納米尺度工藝制造的芯片,是人類自工業(yè)革命至今能夠量產的最精巧、最神奇的造物。目前高性能芯片的運算能力早已遠超人類,且正在幫助人類將過往只存在于科幻小說和科學家們頭腦中的概念轉化為現(xiàn)實。
在中國,擁有較先進生產技術的便是中芯國際。中芯國際被人們所熟知,是從2020年開始的。2020年初,中芯國際宣布14納米制程的產能將從3000片擴大到15000片,此前中芯國際在14納米及以下工藝芯片的主要客戶就是華為海思,但在美國禁令下,中芯國際不能為華為代工,也不能與華為有技術交流。
華為海思曾作為幫助華為旗艦手機設計出高端芯片“麒麟”——讓華為手機在全球一展雄風——的無工廠芯片供應商,曾選擇利用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代工華為的麒麟710A芯片,而隨之而來的禁令,卻讓三方備受打擊。彼時,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營收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其先進工藝發(fā)展面臨萎縮。那么此次14納米工藝制程的“解禁”,是否意味著,中芯國際能再度助力國產手機一展雄風呢?
對移動終端產業(yè)沒有明顯利好
從工藝制程角度來看,如今14納米的工藝制程,已不領先,早在多年前,三星就已經研發(fā)出了10納米制程工藝,10納米工藝相比于14納米,芯片速度快27%,效率提升40%。10納米已然如此,更恍論如今先進的7納米、5納米制程了。
從產業(yè)鏈下游的終端產品考慮,一款芯片制程工藝的具體數(shù)值是產品性能關鍵的指標。芯片工藝制程的更新?lián)Q代并非只是提升性能,而是綜合性的提升。如今,隨著應用軟件的不斷更新迭代,其對于與之匹配硬件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在用戶需要運行大型程序時,不同工藝制程的芯片,其性能方面的差距較為明顯,以手機為例,手機在嚴重發(fā)熱時會十分影響操作體驗,使用時也會受到系統(tǒng)的降頻限制,這樣便會導致使用體驗不流暢。
誠然,采用14納米的工藝制程的手機已并非高端機型,也難以加入“旗艦隊列”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會跌落至低端機的行列之中。而在低端機行列,即便拔得頭籌,其收效也是甚微。消費者研究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千元機市場呈現(xiàn)出萎縮的趨勢,七成現(xiàn)有千元機用戶在購買下一步手機時將考慮更貴的機型。有專業(yè)人士認為,隨著手機處理器廠商越來越多的將高端性能賦予中端手機芯片,中高端手機處理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而低端手機處理器或將加速退場。此前的禁令無疑是針對移動終端產業(yè)而發(fā)布的,然在封禁后,隨著時間的推移,14納米工藝制程的“競爭力”已大不如前,此時解禁對擁有芯片行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國家來說或是“無關痛癢”,解禁之后其還能在EDA軟件、系統(tǒng)方面獲得一份收益。而對于站在“佼佼者”位置上的“10nm”及以下的技術節(jié)點來說,是否其出口政策也會逐步放開呢?我們未曾可知。但可以明確的是,我們只有堅持自主研發(fā),把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牢牢掌握在手中,才能邁出高質量發(fā)展的鏗鏘步伐。
打開遠期代工市場為工藝推進奠定基石
盡管14納米工藝制程的“解禁”對于移動終端產品的利好并不明顯,但14納米這一工藝節(jié)點,會為未來先進制程領域的推進,帶來較長時間的紅利。14納米制程作為一種長工藝節(jié)點,其采用的 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是一項“里程碑”式的工藝,14納米制程之后的12納米、10納米、7納米、5納米,都可采用該工藝,一旦掌握了14納米 FinFET,在制程的向下推進方面,便沒有很大難度了。中芯國際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已在2019年第四季度量產,良率已達業(yè)界量產水準,同時第二FinFET已進入小量試產。以技術節(jié)點分類,中芯國際14/28納米占其2020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收入比重分別達到14.6%、5%。從財報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芯國際對于14納米這一工藝已“盡在掌握”,而其對于工藝制程的向下推進亦是頗為重視。中芯國際聯(lián)合首席執(zhí)行官趙海軍曾發(fā)表針對2021年中芯國際先進制程的想法:“公司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臺開發(fā)的部件,并拓展平臺的可靠性以及競爭力?!彪S著其他相關美國供應商陸續(xù)拿到許可證,在當前全球芯片產能緊張的行業(yè)背景下,中芯國際14納米及以上工藝節(jié)點的擴產將超出之前規(guī)劃,不僅為遠期的代工市場方面進一步打開空間,同時也在芯片工藝推進方面奠定了基石。
解決車企之“芯”痛
2020年下半年,在全球范圍內,芯片短缺對汽車生產的影響還在擴大,中國作為全球新車產銷量最大的市場,深受汽車芯片短缺困擾。中汽協(xié)表示,2021年1月,汽車產量環(huán)比降幅較快,已反映出汽車芯片供應不足影響到企業(yè)生產節(jié)奏。與芯片代工行業(yè)中兩家最領先的公司——臺積電、三星相比,中芯國際的14納米還是較“陳舊”的工藝,但并非所有行業(yè)都需要最先進的芯片,分析師表示:“汽車芯片用不著極高端的性能,大多只需要基于傳統(tǒng)制程技術的外圍芯片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