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王夢玉,安瑩,周振,何玥涵,袁瑤
(1.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2.上海電力大學(xué) 環(huán)境與化學(xué)工程學(xué)院,上海 200090)
磷富集會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導(dǎo)致水環(huán)境質(zhì)量下降[1]。除磷的方法有化學(xué)沉淀法[2-3]、生物法[4-5]和吸附法[6]等。吸附法具有操作簡單、高效低耗、產(chǎn)泥量少等優(yōu)點,是國內(nèi)外研究熱點之一[7]。沸石吸附能力強,儲量豐富,價格低廉,表面帶有恒定負電荷,常用作吸附氨氮、堿金屬等陽離子,而對于磷酸鹽等陰離子選擇吸附性較低,這使沸石在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受到限制[8]。為提高沸石對水中磷酸鹽的吸附能力,本研究制備了一種氫氧化鈣改性沸石,考察其對水中磷酸鹽的吸附性能,以期為利用氫氧化鈣改性沸石去除水中磷酸鹽提供理論和技術(shù)支持。
沸石,采用河北石家莊天然綠色沸石(粒徑4~5 mm),主要化學(xué)成分見表1;抗壞血酸、鉬酸銨、KH2PO4、NaOH、Ca(OH)2、KCl均為分析純。
表1 沸石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
L6S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H01-1B型精密pH計;FA2004型分析電子天平;DZ-6020型電熱恒溫干燥箱;TS-100B型恒溫培養(yǎng)振蕩器。
稱取一定量天然沸石于錐形瓶中,加入200 mL濃度為0.25 mol/L的氫氧化鈣溶液,在25 ℃、200 r/min 轉(zhuǎn)速下振蕩反應(yīng)24 h,棄去溶液,去離子水洗滌數(shù)次,105 ℃下烘干,密封保存。
磷酸鹽溶液采用蒸餾水與KH2PO4進行配制,并稀釋至所需濃度,用0.1 mol/L的NaOH和HCl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
在200 mL濃度為10 mg/L磷酸鹽溶液中投加60 g/L改性沸石(CaT-Z)和天然沸石(NZ),于 25 ℃、200 r/min轉(zhuǎn)速下振蕩反應(yīng)24 h,靜置、過濾后,采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測定上清液中磷酸鹽質(zhì)量濃度。計算對磷酸鹽的去除率及吸附量。
氫氧化鈣濃度對改性沸石去除磷酸鹽效果的影響見圖1。
圖1 氫氧化鈣濃度對磷酸鹽去除率及吸附量的影響
由圖1可知,與天然沸石相比,改性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量明顯增加,對磷酸鹽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氫氧化鈣濃度為0.25 mol/L時,氫氧化鈣改性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容量最大。所以,采用 0.25 mol/L 氫氧化鈣改性沸石。
沸石改性前后,沸石投加量對磷酸鹽溶液吸附效果的影響見圖2。
圖2 沸石投加量對磷酸鹽去除率及吸附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CaT-Z對磷酸鹽的去除率隨CaT-Z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CaT-Z投加量>60 g/L時,去除率變化逐漸趨向平緩。CaT-Z對磷酸鹽的吸附量呈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投加量20 g/L時,吸附量達最高0.249 mg/g。分析原因是,在磷酸鹽濃度一定的條件下,CaT-Z投加量增多,可提供的吸附位點越多,磷酸鹽越容易與吸附位點結(jié)合而被吸附,去除率也就越大。當CaT-Z投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引用“配給比”的概念分析原因,配給比是單位吸附劑所能分配的吸附質(zhì)的量[9]。當初始磷酸鹽濃度不變時,CaT-Z投加量增多,單位CaT-Z的磷酸鹽配給比減少,即單位吸附劑的吸附位點不能被充分利用,產(chǎn)生空余活性位置,使得吸附容量的利用率下降。綜合考慮后,選取60 g/L作為氫氧化鈣改性沸石的最佳投加量。天然沸石(NZ)對磷酸鹽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也有同樣變化趨勢,但遠低于改性沸石。
沸石改性前后,pH值對磷酸鹽溶液吸附效果的影響見圖3。
圖3 pH值對磷酸鹽去除率及吸附量的影響
沸石改性前后,吸附時間對磷酸鹽溶液吸附效果的影響見圖4。
圖4 吸附時間對磷酸鹽去除率及吸附量的影響
由圖4可知,CaT-Z和NZ對磷的吸附均呈現(xiàn)“吸附緩慢、平衡緩慢”的特點。磷酸鹽的吸附過程是一個緩慢過程,CaT-Z吸附4 h時的吸附量僅為平衡吸附量的1/2。在吸附平衡時間為24 h時,CaT-Z的吸附容量達0.155 mg/g,與NZ相比提高了近14倍。可能是改性增加了沸石表面的吸附活性位點;也可能是改變了沸石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利于吸附質(zhì)進入內(nèi)部吸附位點,提高了吸附量。
選擇準一級動力學(xué)方程、準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Elovich動力學(xué)方程和顆粒內(nèi)擴散方程對CaT-Z和NZ的吸附動力學(xué)結(jié)果進行擬合,結(jié)果見表2、表3[12]。
表2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動力學(xué)方程擬合結(jié)果
準一級動力學(xué)方程
ln(qe-qt)=lnqe-k1t
(1)
準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
(2)
Elovich動力學(xué)方程
qt=(1/βE)ln(αEβE)+(1/βE)lnt
(3)
顆粒內(nèi)擴散方程
(4)
式中qe,qt——分別對磷酸鹽吸附平衡時和t時吸附量,mg/g;
k1——準一級吸附動力學(xué)常數(shù),h-1;
k2——準二級吸附動力學(xué)常數(shù),g/(mg·h);
αE——初始吸附速率常數(shù),mg/(g·h);
βE——脫附速率常數(shù),g/mg;
kw——顆粒內(nèi)擴散速率常數(shù),mg/(g·h0.5);
C——與邊界層厚度相關(guān)的常數(shù)。
由表2可知,NZ準二級吸附動力學(xué)的相關(guān)系數(shù)較準一級吸附動力學(xué)和Elovich動力學(xué)的更高,對磷酸鹽的平衡吸附值(qe)與準二級吸附動力學(xué)所計算的(qe,cal)相接近,且兩者相對誤差較小,表明NZ吸附特性更符合準二級吸附動力學(xué),CaT-Z吸附特性更符合準一級吸附動力學(xué)。NZ對磷酸鹽的吸附行為也比較符合Elovich方程,其相關(guān)系數(shù)(R2)為0.984;而CaT-Z對Elovich方程式的擬合結(jié)果較差,表明CaT-Z對磷酸鹽的吸附具有非均質(zhì)分布的表面吸附能。
將內(nèi)擴散曲線分兩段或多段擬合,結(jié)果見圖5。
由圖5可知,圖中擬合直線均不過原點,表明顆粒內(nèi)擴散不是唯一限速步驟,存在液膜擴散的影響[13]。比較CaT-Z和NZ的吸附速率常數(shù)(kw)值可知,CaT-Z內(nèi)擴散速率遠大于NZ,說明氫氧化鈣改性有利于提高顆粒的擴散速率,截距(C)表征邊界層效應(yīng),由表3可知,隨吸附進行,CaT-Z的邊界層厚度減小(C1>C2),說明隨吸附進行,邊界層阻力效應(yīng)減小,液膜擴散速率因阻力減小而增大;而NZ隨吸附進行,液膜擴散速率因阻力增大而減小。表明氫氧化鈣改性降低了液膜擴散的影響。
圖5 顆粒內(nèi)擴散方程擬合曲線
表3 顆粒內(nèi)擴散方程擬合結(jié)果
選擇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 Radushkevich、Temkin和Koble Corrigan等溫方程對不同初始磷酸鹽濃度下平衡吸附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結(jié)果見表4[12]。
(5)
(6)
Dubinin Radushkevich等溫方程
lnqe=lnqm-KDRε2
(7)
Temkin等溫方程qe=BTlnAT+BTlnCe
(8)
BT=RT/bT
式中qm——理論飽和吸附量,mg/g;
qe——平衡吸附量,mg/g;
ce——平衡時溶液中磷酸鹽濃度,mg/L;
KL——Langmuir吸附常數(shù);
KF——Freundlich吸附常數(shù);
KDR——Dubinin Radushkevich吸附常數(shù);
ε——polenyi勢;
AT——平衡結(jié)合常數(shù),L/g;
bT——與吸附熱相關(guān)的常數(shù),J/mol。
由表4可知,對于NZ而言,在20 ℃和30 ℃時,F(xiàn)reundlich等溫方程式的R2值均高于其他三者的擬合結(jié)果,說明NZ對磷酸鹽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溫方程式。CaT-Z在20 ℃時,對磷酸鹽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溫方程式;而在30 ℃時,對磷酸鹽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溫方程式。
表4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等溫方程擬合結(jié)果
在Langmuir等溫方程式中,CaT-Z的最大理論吸附容量(qm)遠大于NZ,經(jīng)氫氧化鈣改性后,qm在20 ℃時提高了21倍,在30 ℃時提高了39倍。由此可見,氫氧化鈣改性明顯提高了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能力。在Freundlich等溫方程式中,1/n<1.0表明磷酸鹽易被吸附[14-15]。CaT-Z的1/n值 將吸附磷酸鹽的改性沸石洗凈、烘干,置于錐形瓶中,采用KCl-NaOH-HCl逐級浸提法解吸[18],在35 ℃、170 r/min轉(zhuǎn)速下振蕩反應(yīng)24 h,解析后得到的磷的形態(tài)分別是可溶解性P、Fe或Al與磷酸鹽結(jié)合態(tài)的磷(Fe、Al-P),Ca或Mg與磷酸鹽結(jié)合態(tài)的磷(Ca、Mg-P),結(jié)果見表5。 表5 吸附飽和改性沸石在不同解析液中的解吸率 由表5可知,在KCl溶液中未檢測出磷酸鹽含量,表明CaT-Z沒有吸附水溶液中的可溶性磷酸鹽,物理吸附不是改性沸石除磷的主要機理。磷酸鹽在HCl溶液中的解吸率最高,可見主要以Ca或Mg與磷酸鹽結(jié)合態(tài)的磷為主。CaT-Z中Mg含量較低,磷主要以Ca-P形式存在,表明以Ca2+與KH2PO4之間化學(xué)反應(yīng)為主的化學(xué)吸附是CaT-Z吸附除磷的主要途徑,與等溫吸附結(jié)果一致。結(jié)合圖3,CaT-Z對磷酸鹽的去除率在pH值為4~11之間時無明顯變化趨勢,可分析出:隨pH值的增加,CaT-Z表面正電荷減少,通過靜電引力對磷酸鹽的吸附變少,而減少的吸附量與CaT-Z表面生成的磷酸鈣沉淀抵消[4]。表明去除率對pH值的無關(guān)性與吸附機理有關(guān),其反應(yīng)機理如下: Ca(OH)2Ca2++2OH- Ca5(PO4)3·OH-+4H+ (1)氫氧化鈣改性能夠顯著提高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性能,最佳改性條件為:氫氧化鈣濃度為0.25 mol/L,改性時間為24 h。 (2)對于初始磷濃度為10 mg/L的模擬廢水,沸石投加量為60 g/L,吸附時間為24 h時,改性沸石對磷酸鹽的去除率可達97%,平衡吸附量為0.155 mg/g。pH值對吸附過程影響較小。 (3)天然沸石對磷酸鹽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溫方程式;改性沸石在20 ℃時,對磷酸鹽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溫方程式,在30 ℃時符合Langmuir等溫方程式。 (4)改性沸石吸附磷的主要機理是化學(xué)吸附。2.6 解吸實驗
3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