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訓龍
2019年國慶節(jié)節(jié)后返校,適逢星期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2018級本科生劉靜下午早早來到已經爆滿的教一117階梯教室,準備上心心念念了一周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她不知道范益民老師在今天的“增強四個自信”教學專題,會以什么樣的問題作為打開方式。
范老師拋出的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底有什么“特色”?
果然,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
同學們爭辯不斷:“它跟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是怎樣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相比,最本質的特色是什么?最大的優(yōu)勢是什么?”……范老師不急于給出結論。討論、辯論甚至是爭論,漸漸成了財大思政課的一種教學常態(tài)。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教材中的知識在思政課教師的演繹下,轉化成一個個現實問題,以辯論、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很多學生都覺得這樣的思政課上得“根本停不下來”。
思政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在很多高校是一大難題。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的明確要求。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一直倡導實施專題教學。2019年暑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在本科五門思政課中全面推行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新模式。
為何實施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
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的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以思政課教材為基礎,以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為靈魂,以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熱點、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重點特別是學生的疑惑點等問題的分析解答為導向,根據思政課教材每章節(jié)內容的核心思想,按照教學大綱和目標的基本要求,按照課程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教學專題,通過專題講解來講授教學內容。
經過問題歸納、專題提煉、集體研討、實踐重塑等環(huán)節(jié),學院形成了包括教案、課件、視頻資料等內容的67套適用、實用、好用的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資源。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按照章節(jié)體系授課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轉化、提煉,形成既有內在關聯又相對獨立的專題。
思政課教學以專題教學為載體,從大學生的疑惑出發(fā)提升針對性,用案例啟發(fā)提升親和力,靠事實支撐提升鮮活性,由思想引領提升政治性,讓教材內容提升理論性,以增強“四個自信”提升思想性,有機實現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由教學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讓大學生在感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魅力中,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疫情防控,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中。該教學法兼具問題導入、案例剖析、理論闡釋等優(yōu)勢,能夠有效推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tǒng)領思政課教學,推動鑄魂育人。目前,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被應用于學校全部思政課中,并在實踐中被不斷豐富、完善。
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如何實施?
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主要包括問題歸納、專題提煉、集體研討、實踐重塑等幾個環(huán)節(jié)。
精細 “點菜” ,整理好問題。摸清學生思想困惑,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制訂相應教學方案,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課堂魅力。在問題征集中,分設三個渠道:開課第一周,要求學生針對學期教學內容梳理出十大疑問,并通過郵件發(fā)送給教師。同時,要求學生每周上課時,對照章節(jié)重要問題快速通讀教材內容,并把發(fā)現的疑問寫在紙條上當面交給教師;通過思政課教學效果反饋活動征集問題;通過超星教學平臺、班級微信群等征集問題。征集大量問題后,教師分析問題,建立“問題庫”,以各課程重點教學內容為框架對問題分類,著重分析這些問題的內容實質、形成背景等。用于教學導入的問題必須是經過提煉、具有針對性、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在問題歸納的過程中,教師們發(fā)現,學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高度關注且?guī)в幸苫?。比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那么,資本主義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難道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束縛生產力,阻礙生產力,提倡剝削,鼓勵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貧困嗎?”“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關系問題,有人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對嗎?”回答好這些問題,需要開展精準教學。
精心“備菜”,提煉好專題。形成科學精確的教學專題是開展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的關鍵一步。教學專題需要立足教材體系,著眼教學目標,及時融入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適應教學計劃安排等。這就要充分發(fā)揮教研室的作用。
學院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參考《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指南》,根據個人研究專長分別負責研發(fā)、制定專題教學內容。學院組織集體教研活動,分別針對每個專題教學設計中“問題意識是否強烈”“案例選擇是否恰當”等問題,逐一展示、點評、提升;舉辦思政課專題教學技能比賽,要求全員參加;建立思政課教學觀摩制度,不斷推進教學專題的完善、提升。
精準“送菜”,實施好專題。近年,學院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守正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養(yǎng)成相結合,進一步實施六步鏈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從疑惑出發(fā)提升針對性。學院通過調研新時代大學生的關注內容和近期的社會輿論熱點,結合教學內容確定導入的問題。用案例啟發(fā)提升親和力。教師先根據教學內容精選典型案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剖析案例蘊含的理論知識和價值導向,通過“準備案例—研讀案例—組織討論—歸納升華”,實現破解問題、理論引領??渴聦嵵翁嵘r活性。學院組織學生圍繞教學主題,調研、感受、暢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用事實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愛國心、強國志、報國情,實現理論闡釋成就的自覺。由思想引領提升政治性。教師通過開展“我愛總書記的一句話”等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思政課不但有“意義”而且還有“意思”,不但有“人文關懷”而且還有“家國情懷”,進而真愛、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讓教材內容提升理論性。學院充分利用政治理論學習周會、集體備課會等教研活動,采取“專家講座請進來”和“社會實踐走出去”相結合,“線上廣泛自學”和“線下集中研討”相結合等方式,幫助教師提升教學理論水平。以增強“四個自信”提升思想性。學院始終堅持思政課教學不僅在于知識傳授,更在于價值引領、精神塑造的教學理念,著力引導大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培養(yǎng)他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問題切入—案例啟發(fā)—事實支撐—思想引領—理論提升—增強自信”的六步鏈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以“解剖麻雀式”分析方法,形成絲絲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鏈條,讓引導大學生增強“四個自信”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讓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教學要求得以實現。
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有何成效?
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法貼合當代學生的特點,有利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2018級會計學院學生王夢在學后感中說:“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激發(fā)了我主動介入課堂教學的興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這種享受知識的過程真的很讓人興奮?!?/p>
有效增強教學內容鮮活性。該教學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重在實現更高目標要求,更具針對性。教師力求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改革實踐及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問題,讓學生真正得到啟示。
有效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思政課教學如果忽視與大學生個體生活、思想緊密相關的生活場域,勢必導致供給目標與需求意向的錯位,勢必導致大學生到課率、抬頭率、點贊率不高。該教學法是以“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目標的啟發(fā)式教學,著力解決到課率、抬頭率、點贊率不高的育人難題。
責編:紅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