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育紅
摘要:家庭教育對人一生的發(fā)展影響巨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 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所走的每一步對他 們以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然而,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的今天,農村的家庭教育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顯得很 不協調,不少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和教育誤區(qū),嚴重影響著農村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農村小 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怎樣讓農村小學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們從小具有良好的個性、性格、習慣、品 質,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誤區(qū);建議
一、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廣大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 變化,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盡管目前 社會各界及部分農村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 道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在農村家庭中客觀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致使不少小學生因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段,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留守兒童較多,隔代教育現象嚴重
現階段的農村,因為經濟等原因,不少農民不得不 外出打工,把孩子丟給年老的爺爺奶奶在家看管,而大 部分爺爺奶奶不僅體質差、精力有限,而且家庭教育觀 念滯后、思想陳舊,在他們看來,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 的事,跟自己無關,自己的任務就是將孩子撫養(yǎng)長大, 只要讓孩子吃好穿好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送孩子到 學校讀書,就是為了讓孩子能識幾個字,什么教育不教 育,從不過問;他們在物質上對孩子百依百順,盡量滿 足,而在教育上對孩子放任自流,任其發(fā)展。有的爺爺 奶奶還不間斷地向孩子灌輸錯誤思想,說什么“人命在 天”“農村的孩子就是干活的料”“人善被人欺,馬善 被人騎”……致使孩子從小就失去學習的信心,變得要 強好斗。而孩子對爺爺奶奶雖然情感上有所依賴,但思 想觀念上與爺爺奶奶完全不一致,無法與爺爺奶奶溝通 交談。每當孩子有了新的想法時,在家中無人聽其訴說, 孩子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時間長了, 孩子就不再詢問爺爺奶奶,而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 這樣就難免誤入歧途。所以,隔代教育非常不利于農村 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家長本身素質不高,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高爾基瞄:“單單是愛孩子們,母雞也纓樣做。 可是,要善于教養(yǎng)他們,卻是一件偉大的事業(yè)。從事于 這種事業(yè),必須具有相當的才能,必須具備廣博的知 識。”但是,在現階段的農村,相當一部分農村家長受 教育水平低,文化底蘊差,素質不高,面對養(yǎng)兒育女重 任,他們一片茫然,缺少必要的文化素質和教育知識, 不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子女,僅憑自己的經驗和想象管教 孩子,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1. 過分溺愛
在農村,很多小學生都成了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 奶一起生活,不少爺爺奶奶過度寵愛孫子,百般順從孩 子,一味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在家成了 “小太陽” “小 皇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為所欲為。有的家長明 知孩子做錯了,也"看而不管”"管而不教”,任其自 由發(fā)展;有的家長對于一些本應由孩子完成的事,全包 辦代替;有的家長從孩子進幼兒園到高中畢業(yè)一直陪讀, 讓孩子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勞而獲的生活;有 的家長每當孩子在學校值日時,就到學校幫孩子打掃衛(wèi) 生。這些家庭的孩子逐漸變得任性、蠻橫、自私,生活 不能自理,自我約束能力極差。
2. 武力震懾
農村不少家長還在信奉棍棒教育,認為"棍棒底下出 孝子“,好孩子是打出來的,覺得父母打孩子是天經地義, 孩子不打不成才。這部分家長,無視孩子的自尊,不與孩 子溝通交流,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全然不顧自己的行為 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只要孩子犯了錯或成績下滑 了,他們就把孩子狠狠打一頓,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殊 不知,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冷漠、孤僻,他們 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感覺不到親人的關愛,就會變得越來 越自卑,失去上進心。
3. 放任自流
在農村,一方面,多數小學生家長只有初中、小學文 化程度,本身素質不高,平時又不加強文化知識學習,整 天忙于繁重的農活,沒有能力和精力去輔導孩子的學習, 無心去顧及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放任自流,家 庭教育等于空白;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經濟比較落后,健 康的娛樂活動少,有些小學生家長在農閑時經常在家打麻 將、玩撲克、喝酒賭博,而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在這種 家庭環(huán)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學業(yè)失教、生活失助、心理 失衡、親情失落,必然導致其人格發(fā)展不健全。受家庭環(huán) 境的影響,一些孩子逐步染上了吸煙、喝酒、打架、賭博 等惡習,整日沉溺于網吧、電子游戲廳等場所,根本無心 學習,到處惹事生非。
(三)父母離婚率較高,單親家庭現象普遍
一個家庭是否穩(wěn)定、是否和諧,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 響巨大。在家庭中,如果夫妻關系和睦,家庭和諧,夫妻 雙方就都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來培養(yǎng)教育孩子,孩子就會 有很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并向著 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反之,如果一個家庭夫妻反目,關系緊 張,感情破裂,夫妻雙方就沒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顧孩子, 孩子失去溫暖和關愛,很容易產生焦慮對抗、自卑逆反心 理,孩子的身心就會受到嚴重傷害。而現在的農村,由于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離婚現象非常普遍,造成了很多單親 家庭,導致家庭教育殘缺不全。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 往往缺乏較好的生活教養(yǎng)和學習指導。同時,由于破裂的 家庭給他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使他們喪失了生活和 學習的信心,常常表現出膽小怕事、孤獨易怒、自卑對抗 的情緒,直接影響他們與周圍的同學、師長、朋友的交往; 由于他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關愛,很容易受到 外界不良行為的影響,結識一些不良的社會分子,走上犯 罪道路。在我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多起小學生因家庭父母 離異,性格和學習發(fā)生明顯變化的事例。我班的小楊同學 本來品學兼優(yōu),就是因為家庭爭吵不斷,父母離婚,失去 家庭管教,才逐漸變得孤僻暴躁、不求上進,不僅學習成 績越來越差,而且經常打罵同學。
二、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qū)
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復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 業(yè),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含義,釆取正確的方 式方法,才能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但是在農村,由于受環(huán) 境的影響和家長自身條件的限制,不少小學生的家長在主 觀上對教育認識錯誤,不能正確教育引導孩子,使家庭教 育存在許多誤區(qū),嚴重妨礙了家庭教育的成效。
(一) 重養(yǎng)輕教
農村很多家長只注重撫養(yǎng)孩子長大,滿足孩子物質上 的需求,對孩子過度依從,不加約束,認為這樣就是在愛 孩子,缺乏教育孩子成人的意識;對孩子的教育順其自然, 沒有明確的要求,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將來能成為 怎樣的人,任憑孩子自然發(fā)展。他們不知道再好的苗子也 要精心培養(yǎng),否則就無法成才。
(二) 重智輕德
一些農村家長錯誤地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輔導孩子學 習,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孩子成績好,一切都好, 就是好孩子。他們過度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校的名次 位置,很少關注孩子的品德表現,完全忽視了對孩子品德 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對孩子健全人格、優(yōu)良品 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出現家庭品德教育的空白,阻 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 重管輕導
有的小學生家長,封建作風嚴重,對孩子管教過于嚴 格,經常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從不與孩子溝通,每 當孩子學習成績下滑或做錯事時,不問原由,對孩子非打 既罵,不是不給孩子飯吃,就是不讓孩子回家,或是限制 孩子自由。他們把這種錯誤的行為當作"家教很嚴”,既 不與孩子交流,也不正確引導孩子,_味蠻橫地威懾孩子。 他們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同他們交流。孩子在這樣 的家庭中,除了懼怕家長,受不到任何教育,有的逐漸產 生逆反心理,有的干脆離家出走。
(四) 重言輕行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 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家長的行為表現無時無刻 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和品德 修養(yǎng)都直接受家長的影響。但是在農村地區(qū),很多家長不 能充分認識身教的重要性,對孩子主要釆取口頭教育,錯 誤地認為孩子還小,大人做什么不會影響孩子。他們對孩 子講得很多、要求很嚴,但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不能 以身作則。例如,有的家長要求孩子不能賭博,自己卻經 常在家打麻將;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自己卻從來不給老 年乘客讓座;告誡孩子要尊重父母,自己卻不盡贍養(yǎng)父母 的義務;禁止孩子罵人,自己卻遇事張口就罵。身教重于言 教,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講得再多,講得再 好,也不會有任何效果。
(五)重校輕家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但有些農村家長,家庭教 育意識淡薄,對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賴學校,自己對孩子不 管不問,孩子在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無人管教。因此, 很多農村小學生在校規(guī)規(guī)矩矩,回到家中就無法無天。由 于家長忽視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造成一些農村小學 生放學后,學校管不到,家長不去管,致使孩子在個性、 性格、品德等方面存在許多缺陷。
三、農村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個異常 復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而且要 求家長懂得因人而異地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不斷調動孩 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促 使孩子發(fā)揮最大的潛能。下面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育經驗, 給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提幾點建議。
(一)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家庭氣氛對小學生的智力開發(fā)、情感陶冶、個性塑造 和道德品質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作為家長,無論家庭出 現什么狀況,都要盡力保持家庭和諧,家庭成員之間要相 互尊重、平等相待,特別是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搞好 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外出打工的, 要向孩子講清家庭的困難、生活的艱難,讓孩子明白家長 的辛苦,并經?;丶铱纯椿虼虼螂娫挘尯⒆訒r刻感受到 家庭的溫暖,從而激發(fā)孩子努力學習、好好做人。夫妻離 異的,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學習生活,雙方都要負起教育 孩子的責任,不間斷地對孩子表示關愛,切不可一走了之, 以免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同時,要努力營造健康的家 庭文化氛圍,在家不進行低俗的娛樂活動,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 個舒心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并有計劃地陪同孩子進行一些健 康活動,增長孩子的見識,擴大孩子的視野;多與孩子交 流談心,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好 奇心,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不斷培養(yǎng)與孩子 之間的感情;當孩子犯錯時,切不可打罵孩子,要耐心對 孩子進行說服教育,讓孩子知道錯在哪兒,這種錯會產生 怎樣的后果,使孩子明事理、知是非。無論家長自身素質 怎樣,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是每個家長必須做到的。
(二)多給孩子鍛煉機會
在我們班中,有很多同學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這些同 學不僅成績好,而且素質高,舉兩例與大家分享。(1)我 班的張俊同學,在一年級時,在一次課間活動中不小心摔 倒了,我看他半天沒爬起來,就急忙跑過去扶他。他向我 擺擺手說:“老師,我自己能爬起來!"等他站起來后, 我問他為什么不要扶,他說:"以前奶奶在家?guī)視r,每 次摔倒,我都要奶奶扶我起來;后來媽媽回來帶我,每次 我摔倒時,不管我在地上躺多久,她都不扶我,也不讓奶 奶扶我,總是對我說:'你是男子漢,要有擔當,自己跌 倒要自己爬起來?,F在我摔倒了,不會再要別人扶我了, 因為我自己能站起來。” (2)王曉麗同學的爸爸媽媽都 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在家陪她上學。去年暑假,曉麗去同 學家玩,被同學的一件玩具吸引了,回到家中,就向爺爺 要錢去買。爺爺對她說:“這種玩具,你可以買,但它不 是學習用品,要想買,你得自己去掙錢。”曉麗說:"我 還小,掙不了錢?!睜敔敻嬖V她,只要你想做,辦法總是 有的,比如說去撿空塑料瓶賣。曉麗因為太想要玩具了, 每天早晨就按爺爺講的方法去街上撿瓶子,爺爺總是偷偷 地跟在曉麗后面。一個月下來,小麗不僅買了玩具,還給 爸爸媽媽買了小禮品。爸爸媽媽回來看她時,曉麗拿出了 禮品,對爸爸媽媽說:'‘這是我自己掙錢給你們買的,你 們太辛苦了,掙錢真不容易。"看著被曬得黑黑的小麗, 爸爸媽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在家中,家長應多給孩子一 些鍛煉機會,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凡是孩子能通 過自己努力完成的事,家長切莫包辦代替,盡量讓孩子接 受各種鍛煉,使孩子在鍛煉中成長。
(三) 經常鼓勵孩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斯坎貝爾說:"每個孩子都有一 定的情感需要……這種需要決定著孩子行為中的許多東西 (愉悅、滿足、高興……),自然,情感貯存越是充實, 情緒就越高漲,行為也就越良好。"適時給孩子鼓勵,越 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使孩子變得更加努力。在家中, 家長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才 能把你當成知心朋友,才愿意與你交流,你的鼓勵才能使 孩子獲得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微小進步 和良好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 信任和支持,引導孩子向著良好方向發(fā)展;要關注孩子的 愛好特長,激發(fā)孩子的多種興趣,鼓勵孩子大膽嘗試,積 極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要允許孩子犯錯,當孩子做錯 事或成績下滑時,家長更要關心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分 析原因、接受教訓,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讓孩 子不會因一時失?;蚴《艿捷^大影響,從而使孩子變 得更堅強、更優(yōu)秀。
(四) 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習慣是 如此之輕,以至于無法察覺;習慣是如此之重,以至于無法擺脫”。孩子自幼養(yǎng)成的習慣,將直接影響他的一生, 好的習慣能使孩子受益終身,而壞的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 害。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往往不是孩子的智商,而是孩 子從小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 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差,這一階段既是養(yǎng) 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沾染不良習慣的危險階段, 如不適時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yǎng)成不良習慣, 造成積習難改,嚴重妨礙孩子的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給 孩子將來的發(fā)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所以,在家中,家 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在學習、生活、做事、做人等方面的表 現,讓良好的習慣成為孩子的自然行為。當然,習慣的形 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反復練習,家長要按設定的標準 嚴格要求、循循善誘,讓孩子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長期 堅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五)常與老師溝通交流
家長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不能把孩子送 到學校就不管不問了,而要經常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 學校的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并不 斷從學校老師那里獲取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以便 更科學合理地實施家庭教育,避免家庭教育中存在誤區(qū)。 當然,老師也要經常與家長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 討論對策,及時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只有這樣,兩者相互協調互補,發(fā)揮教育的整體功能,才 能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復雜,存在的問題 和教育誤區(qū)較多,必須引起農村小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 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改進方法,正確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 才能確保農村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曾秀敏.加強對農村進城就讀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的 指導[J].教育研究,2009 (07).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