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不僅僅是一門教學科目,更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使用的生活技能,其中包括文字書寫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而閱讀又是學生接受新知識、提高個人思想的主要學習措施,因此必須要在小學教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這樣才能夠真正促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展開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一、快樂閱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一)快樂閱讀的內在含義
所謂的快樂閱讀就是喜歡閱讀,在閱讀中感到快樂且享受閱讀。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著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必須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實現快樂閱讀,為學生構建更加寬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有所提高。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積極意義。
(二)小學語文閱讀快樂教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快樂閱讀,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小學語文是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的基礎,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一門學科,學生擁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科知識,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快速成長。
二、小學語文快樂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教師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對于閱讀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并不積極。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仍然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來設計教學內容,學生的主觀情感和自主學習能力被忽略,這樣就導致學生無法按照個人閱讀興趣來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積極情感體驗也并不多。其次,教學過程中閱讀氛圍淡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較差。閱讀本身是一項私人化的行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當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但是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按照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方式來完成閱讀教學,采用灌輸和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加以理解,學生的主觀性情感和思維并沒有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所以學生也無法在閱讀教學中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也就很難讓課堂變得更加富有閱讀氛圍。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本要求向學生仔細講解課文的內涵情感。每一名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對文本的主觀認識,這樣學生也就無法在閱讀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思想與情感無法與文本產生共鳴,學生也就無法在閱讀中獲得真正的閱讀樂趣。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快樂閱讀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想與身體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來展開閱讀教學。小學生主要以短時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在閱讀過程中只考慮自己喜不喜歡,所以教師想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閱讀素材,為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以此來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將繪本融入到閱讀素材中,繪本主要由豐富的圖片和少量的文字共同組成,學生對于顏色豐富的圖片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繪本中趣味性較強的故事也會成為學生的主要動力源泉,讓學生可自主選擇閱讀素材展開閱讀。其次為了保障學生的閱讀有效性,除了要讓學生帶著興趣閱讀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探討閱讀內容,可以將班級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去分享自己的閱讀內容,并且交流自己在閱讀中所獲得的獨特思想感受,以此來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深入,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fā)現別人發(fā)現不了的細節(jié)內容。
(二)以課本為基礎,做好課外拓展閱讀教學
教師要在課本的基礎上做好課外拓展閱讀,讓學生的閱讀內容可以具有廣泛性。而拓展閱讀的內容選擇教師也需要遵循課本的要求,小學語文課本每一單元都是單獨的主題,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為學生選擇課外拓展閱讀內容。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第4章節(jié)的教學中,其選文主要以動物為主題,為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動物的理解與認識,則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描寫動物植物的課外閱讀內容。例如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的作品,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讀全新的課外閱讀素材,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生字、生詞、優(yōu)美詞句的儲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提高,再加上課外閱讀內容情節(jié)豐富精彩,語言生動,符合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可更加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很容易得到學生的喜愛,這樣的課外閱讀內容也會進一步鞏固了課本內容,加深了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學生在學習壓力較小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拓展閱讀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以此來實現快樂閱讀教學。
(三)在教學活動中組織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室內布置閱讀角,要求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最喜歡的圖書放在圖書角內,并且每周舉辦閱讀沙龍活動,讓學生向班級同學推薦自己最喜歡的讀物。隨后在一個月內統(tǒng)計哪一本讀物被借閱的次數最多則推薦這本讀物的同學可以獲得獎勵。學生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向其他同學推薦讀書,則需要更加深入地去閱讀圖書,對文本內容有詳細的理解,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日常閱讀習慣。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經常舉辦詩詞創(chuàng)作大會,讓學生通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閱讀到的內容展開詩詞創(chuàng)作,可以引用閱讀內容,在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環(huán)境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離開校外,走到圖書館去做一天義工,感受書本的文化與內涵,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開展看《看電視》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同學們,電視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那么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呢?你最喜歡和家人一同觀看的節(jié)目是什么?”用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生活經歷展開聯(lián)想。隨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去分享自己的實際生活,隨后教師再引入課文,讓學生去分析課文中小朋友家是怎么看電視的,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幫助學生去理解看電視這件小事中尊老愛幼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相互體諒,將所有教學內容都由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幫助學生建立更加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將課文中的思想與道理結合個人實際生活去加強體驗,就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教育目標。
(五)靈活利用多媒體引入閱讀教學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語文閱讀素材較為抽象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閱讀素材相關的影視作品,讓學生通過影視作品更加直觀形象地去理解閱讀素材內容,這樣也幫助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進行《西游記》閱讀教學中,教師則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西游記的影視片段,促使學生以更加形象客觀的方式去理解神話故事西游記。當然多媒體也能夠為枯燥乏味的文字賦予生命,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集中在閱讀文本中。
結束語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實施快樂閱讀能夠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閱讀的價值,從而主動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更加積極地注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提高閱讀趣味性,學生能夠從閱讀教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達到以學生為主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