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要】生詞是學生開展英文課外閱讀的主要障礙,小學階段學生的生詞處理策略還停留在詢問父母、網(wǎng)絡查詢等費時、低效的方法上。本文介紹了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釋義、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等生詞處理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時快速處理生詞的策略。
【關鍵詞】繪本閱讀 詞匯教學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學生“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以及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都有較大幫助。筆者就學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情況設計了一份調(diào)查問卷,并在筆者所執(zhí)教的四年級的三個班級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30%以上的學生從未閱讀過英文版書籍;67.5%的學生認為生詞是阻礙他們進一步閱讀的主要障礙;60%的學生仍喜歡詢問父母,或用網(wǎng)絡查詢的方式處理遇到的生詞。以上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學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并不理想,學生處理生詞的方式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什么才是正確的閱讀方式?遇到生詞該如何處理?針對這一點,筆者開展了英語課外閱讀讀前指導研究,生詞處理策略是本次研究課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課例Puss in Boots,談一談如何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處理生詞。
一、自主閱讀,激發(fā)欲望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開展閱讀的欲望,是培養(yǎng)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前提。上課伊始,教師采用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預測故事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展開閱讀的欲望。
【片段1】Chapter 2 Presents for the King
課件呈現(xiàn)Puss向國王敬獻禮物的圖片,教師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想要了解的內(nèi)容,學生開展自主提問:
Ss: Where is Puss from? Whats his name? What does he like?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章節(jié)故事內(nèi)容展開預測。
T: Look! How many presents?
S: There are three presents.
T: Can you guess what presents the king will get?
Ss: He will get a rabbit/ big ball ...
T: Read the passage, then you can get the answers.
學生獨立閱讀第二章節(jié)的故事。因為生詞出現(xiàn),影響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因此學生面帶疑惑。
T:What problems did you meet?
S1:I dont know the new words.
S2:I can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T:Do you wa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yourselves?
Ss: Yes.
T: So which way can we choose?
Ss: We can use a dictionary.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常規(guī)的課堂上學生大多是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授課教師一改常態(tài)做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這個章節(jié)有哪些疑問:Where is Puss from? Whats his name? What does he like?一系列問題將學生的好奇心調(diào)動起來。此時,教師讓學生自己閱讀該章節(jié)內(nèi)容。學生閱讀時出現(xiàn)疑惑正在教師的預料之中,教師關切地詢問:“What problems did you meet?”這對于學生來說來得正是時候,由于親身經(jīng)歷了,所以有話可說。兩個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同。教師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生詞是困擾閱讀的主要原因,從而產(chǎn)生學習生詞的愿望。這一做法將“要你學”巧妙地轉(zhuǎn)化為“我要學”,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二、自主嘗試,選擇詞義
學會查詞典是實現(xiàn)學生持續(xù)閱讀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是單詞在詞典中的意思往往不止一個,需要學生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詞義。
【片段2】Chapter 2 Presents for the King
T: We have learnt how to use a dictionary before. Now heres a new word, try to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in pairs.
學生兩人一組查字典,兩分鐘后學生查出了單詞master的意思。
T: What does “master” mean?
S1: It has four meanings. A.大師;B.碩士;C.主人;D.男老師。
T: Did you get the same answer?
Ss: Yes.
T: Which one is the best? Lets read the story again. Circle all the “master” you can see.
學生邊用筆圈畫第二章節(jié)中出現(xiàn)的“master”邊讀:“Sire, this rabbit is a present from my master,”says Puss. “The skylark is a present from my master,” he says. “This parrot is a present from my master,” he says.
學生口頭表達,教師板書,同時引導學生猜測詞義。
T: All the presents are from Pusss master. Where does Puss from?
Ss: He is from the old man.
T: Yes, the old man gave Puss to the young man. So the young man is Pusss master. Which meaning can we choose?
S: C. 主人。
T: Wonderful!
會查詞典是英文學習者必備的一項技能,而且有些較難的單詞,只有通過查字典才能獲得最為權威的釋義。但是英文單詞的釋義并不唯一,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釋義。然而生硬的講解只會讓學生乏味。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發(fā)現(xiàn)單詞的詞義并不唯一,讓學生先圈出所有的“master”,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再聯(lián)想之前讀過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釋義,最后教師恰到好處地進行方法總結(jié)。
三、玩演結(jié)合,生成詞義
在開展英文課外閱讀時,學生不可避免會遇到生詞。利用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還可以使思維更連貫,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種高效且重要的生詞處理策略。
【片段3】Chapter 2 Presents for the King
T: But we dont take our dictionaries all the time. If we dont have a dictionary, what can we do? Lets have a look.
課件呈現(xiàn)節(jié)選的故事內(nèi)容,并呈現(xiàn)“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操作步驟:
第一步:畫出與“catch”關聯(lián)的句子;
第二步:仔細閱讀這些句子,了解句子含義;
第三步:根據(jù)這些句子猜測“catch”的含義。
學生根據(jù)課件上的步驟提示,畫出相關句子:Puss in Boots puts some food into the bag. A rabbit sees the food. It jumps into the bag. Puss catches the rabbit. Puss goes to the king.
師生齊讀畫線句子。接著,兩名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名扮演Puss,另一名扮演rabbit,把畫線部分的內(nèi)容演繹出來。
T: Great! Whats the meaning of “catch”?
S: 捉住,逮著。
T: Yes, youre right. So we can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from the text.
授課教師在學生初步接觸“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猜測詞義”這一方法時做法十分細致,將整個過程分為三步:首先,學生根據(jù)課件上呈現(xiàn)的方法,自己嘗試畫出與“catch”相關的語句,并嘗試猜測其含義。接著,課件呈現(xiàn)畫線部分內(nèi)容,師生齊讀,進一步幫助學生熟悉閱讀內(nèi)容,加深理解。之后,兩名能力較強的學生根據(jù)自身理解,將畫線部分內(nèi)容演繹出來,幫助其他學生確定詞義。授課教師的做法既給了學生提示,又進行了方法的指導。上下文的范圍很廣,語域和背景知識對猜測和理解生詞詞義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利用生詞前后的詞語和句子猜測詞義,對于剛接觸這一方法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分步驟、層次清晰的方法指導能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四、合作探究,反饋效果
學習與實踐是分不開的,只有將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將學習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已有知識。通過之前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初步接觸了生詞學習策略,且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了這些策略的使用方法。此時趁熱打鐵,給學生創(chuàng)造小試牛刀的機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學到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片段4】Chapter 4 The Ogres Castle
T: Great! When we meet the new words we know what to do. Now, its your turn to read. Which chapter do you want to choose?
Ss: Chapter 4.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chapter?
S1: Wheres the Ogre?
S2: How is the Ogre?
S3: Where does he live? ...
T: Read it, then youll get the answer. Lets read in groups.
課件呈現(xiàn)小組合作的要求:先圈出所有的生詞,再分工合作,一人負責2~3個生詞,然后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詞義,最后組內(nèi)分享。五分鐘后,學生完成閱讀,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圈出的生詞,請學生講解詞義,并說明自己運用了哪種策略。
在閱讀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照顧了學生的差異,有些學生可以選擇“查字典”這樣簡單且有效的方法,有些學生可以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方法,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小組合作分工明確,可以正面引導學生積極完成閱讀任務。
生詞的處理策略不是一節(jié)課就能掌握的,這需要學生在日常閱讀中日積月累。對于生詞處理策略的接受程度因?qū)W生而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設置彈性教學目標,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生詞處理方法,為他們終身閱讀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