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lán)山
包裝和化妝,都是口袋里有了點錢以后的事了。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就說買水果,只有過年過節(jié)送人的,是竹編小簍子的“精裝”,竹子皮是真的,但其實編得粗糙。說它精裝,是因為,平常自家吃買幾只,就是一個薄薄紙袋裝著的。捧在胸前回家,倒也一路好心情,當(dāng)然主要怕摔壞,一年也沒的吃幾次呢。那時沒有塑料馬甲袋,買得多些的,攤主就抽出厚實油亮的牛皮紙袋給你裝,回家把紙袋小心拆開,抹平,拿來包書,用兩個學(xué)期沒問題,不過小孩那時并不喜歡,覺得土。當(dāng)時,中國人均消費化妝品僅為1元,老的男的窮的,三種人肯定不用。就算是年輕女子,誰化了妝也是會被人側(cè)目的。那是個物資貧乏的年代。
生活狀況的變化,從對包裝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比如,收到有精美包裝的禮物,拆開后,如果是一塊小小巧克力什么的,以前的反應(yīng)是:???一塊巧克力,還包裝得那么好看。而同樣的情況,現(xiàn)在大多是:??!一塊巧克力,包裝得可真好看。涂脂抹粉的也見怪不怪了。生活態(tài)度也不一樣了:實惠和好看都想要了,能下廚房的,也未必就比出得廳堂的優(yōu)先了。
這當(dāng)然是社會進(jìn)步的表現(xiàn)。但是錢這個東西,真的是沒它不行,有它還不夠的。因為,包裝除了有承裝的功能外,還有裝飾打扮的意思,所以既是個技術(shù)活,也是個藝術(shù)活。好比化妝,素面朝天是要有不點而紅的唇,不染而翠的眉才能夠的。不然有時總會令人生疑,是自傲,還是自棄?又,日??吹揭粡埛郯椎椎碾僦槪瑫粫矅樢恍√??
這么說,倒不是講包裝盒要多么講究。也就是一種形式,一種禮儀而已,貴在得體恰當(dāng)。送人的禮物,一般本身帶禮品袋的,裝著就夠貼合自然。沒有自帶的,另找一個適宜的,不太匹配的,總有點拉郎配的樣子,多少有點別扭,但也總比赤膊上陣好看,人家拿起來也方便些。特殊些的禮物,專門請人用好看的花紙絲帶打扮一下,登場送出亮相時,很賞心悅目。大多時候其實也不必那么隆重。
講包裝,最繞不開的,也是現(xiàn)在最多的,就是快遞來的包裝了。開門七件事,一鍵網(wǎng)購快遞送上門,都晨昏憂樂每相親了,對那些個用膠紙橫的豎的斜的,一圈又一圈,五花大綁的包裝盒,自然早已審“丑”疲勞了。自家用品,只要里面四肢健全,不漏能用,不爛可吃,統(tǒng)統(tǒng)五星好評。畢竟有的還是風(fēng)雨兼程,摔打滾爬而來,不能計較太多。快遞包裝拆多了,倒也練就了耐煩的心性本領(lǐng)。一把美工刀在手,前后左右劃它個三五下,松綁也不難。關(guān)鍵是用力的輕重掌握,不然很有可能皮開肉綻,里面遭殃。煩的是那種劣質(zhì)的泡沫箱,不小心弄破,一粒粒輕飄飄地四處飛揚,還到處吸附,清理起來很是討厭。好的包裝盒,就一撕一拉一開,一般不會超過三個動作,干凈利落。沒有多余,就是藝術(shù)。羅丹說的。
一個小小包裝,其實是可以看出它背后很多內(nèi)容的;淡妝或濃抹,也看得出一個人的審美觀和教養(yǎng)。這都是某種生活狀態(tài)和正在追求的精神的外觀體現(xiàn)。所以是一個內(nèi)外兼修,盡善盡美的過程。本來,打開包裝的過程,是應(yīng)該有一份期待的美好心情的。
包裝這件事,提供在店家,實操在消費者。日常生活稍加留意,環(huán)保變得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