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峰(天津)
《雜文月刊》2021年2月上原創(chuàng)版刊發(fā)的唐匯寅先生撰寫的《臉丑怪鏡子》,是一篇好雜文。作品由鏡子的發(fā)明者嫫母重德、不自慚形穢——面相長得丑,到唐太宗常?!叭R”從善如流,進而引申某些違法亂紀之掌權(quán)者,臉丑怪鏡子欲蓋彌彰,對其負面心態(tài)的鞭撻、批判可謂入木三分。筆者讀后頗受啟發(fā),由此聯(lián)想到作為中老年人,“照不照鏡子”的話題。
據(jù)新華社報道,在世最年長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匈牙利老人阿格奈什·凱萊蒂,2021年1月9日迎來百歲生日。法新社報道,這名昔日體操健將在布達佩斯家中接受采訪時說:“我感覺良好,但是我不照鏡子,這是我的秘訣,這樣我就一直年輕!”
我國當代著名詩人艾青曾寫過一首《鏡子》:“僅只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它最為真實,絕不隱瞞缺點……或是醉后酡顏,或是鬢如霜雪。有人喜歡它,因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p>
作者以極其精煉的筆觸,一方面贊揚了鏡子敢于直言的勇士品格,另一方面又刻畫了那些不敢面對現(xiàn)實的種種扭曲心態(tài)。
照鏡子,一是面對真的鏡子,一是照隱形的鏡子——折射某種心理取向,其思維方式不同,其照后的效果各異。
以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照鏡人形象的古詩,莫過于唐朝李白所作的《秋浦歌》了:“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痹撛娪每鋸埖氖址?,寫出了愁到極致的樣子。李白這首詩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唐王朝政治走向腐敗,詩人對局勢深感憂慮。前兩句,是因為“愁”,白發(fā)才長得這樣長;后兩句表面看,是詩人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犯愁,其實他是在擔憂大唐王朝的命運,詩中蘊含家國情懷。
在古代文人中,曾子也是一個很會照“隱形鏡子”的人。他倡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以上三省之“古鏡”,直至今日,經(jīng)?!罢找徽铡?,于我們交友為人、愛崗敬業(yè)、誠信經(jīng)營乃至終生學習,仍有借鑒意義。
話又說回來,到底我們中老年朋友該不該經(jīng)常照鏡子呢?怎么照鏡子?竊以為,該照的,要常照;不該照的,要少照。不照“懼生白發(fā)”之鏡,以防產(chǎn)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嗟嘆;不照“杞人憂(皺)紋”之鏡,以防滋生老之將至的憂慮;不照“多愁善感”之鏡,以免產(chǎn)生悲觀情緒。常照“慎獨”之鏡,以養(yǎng)成潔身自好的品行;常照“見賢思齊”之鏡,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常照“知足常樂”之鏡,心寬體胖曠達無憂;常照“忠厚傳家”之鏡,履行好教育晚輩的責任;常照“三省”之鏡,為子女樹立做人的好榜樣。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匈牙利百歲老人阿格奈什·凱萊蒂忘記年齡、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不啻是值得我們中老年朋友借鑒的一面健康養(yǎng)生、頤養(yǎng)天年的鏡子。